·秋雨下了三天,菜地里的泥土泡得发黏。苏瑶蹲在垄沟里起白菜,裤脚沾着泥点子,听见二柱子媳妇跟王寡妇嚼舌根,声音顺着雨丝飘过来。
“听说了吗?苏婉她爹被撤了!”二柱子媳妇的声音压得低,却带着股子兴奋,“就因为包庇闺女倒卖集体财产,查下来还牵出一堆烂事,贪污的钱能买两套房!”
王寡妇啧啧两声:“活该!上回她来村里耀武扬威,真当没人治得了?这就是报应!”
苏瑶手里的白菜缨子被攥得发蔫,她直起身往家走,雨珠顺着帽檐往下滴,打在糊着报纸的窗户上,洇出一块块深色的印子。
陆星辰正趴在炕桌上写作业,见她进来赶紧递过干毛巾:“娘,你头发湿了。”
“嗯。”苏瑶擦着头发,瞥见炕角的信,信封上的字迹张扬,一看就知道是苏婉寄来的。
拆开信,墨迹被雨水泡得发晕,字里行间全是骂人的话。苏婉说她是贱种,是扫把星,还说要让她好看。苏瑶捏着信纸,心里没什么波澜,就像看陌生人写的废纸。
“娘,又是那个坏阿姨的信?”陆星辰探过头来,小眉头皱得紧紧的。
苏瑶把信纸揉成一团,扔进灶膛。火苗“腾”地窜起来,纸团蜷成黑灰,随着烟筒飘出去,混在雨里落进泥土里。
“烧了干净。”她往灶里添了根柴,火光映着她的脸,没什么表情。
陆诗涵抱着布娃娃凑过来,小奶音软软的:“娘,那个阿姨还会来抢我们的糖吗?”
苏瑶摸摸她的头,掌心带着灶膛的温度:“不会了。以后没人来捣乱了。”
正说着,李书记披着蓑衣来了,裤脚卷到膝盖,露出沾着泥的小腿。他把湿漉漉的报纸往炕桌上一放,头条新闻的标题用红笔圈着——《原县物资局局长苏志强因严重违纪被撤职查办》。
“苏知青,你看看这个。”李书记的声音带着水汽,“上面查得紧,不光是包庇闺女,还查出他挪用公款,收了不少礼。”
苏瑶扫了眼报纸,苏志强的名字下面画着波浪线,旁边配着他戴手铐的照片,头发乱糟糟的,再没了上次见面时的派头。
“知道了。”苏瑶把报纸推回去,“谢谢李书记特意跑一趟。”
李书记叹了口气:“说起来,这事儿也跟你有关。苏婉倒卖的罐头,不就是你们合作社的吗?幸好你当时记了账,不然还说不清。”
苏瑶没接话,给李书记倒了杯热水。雾气模糊了窗户,外面的雨声好像远了点。
李书记喝完水就走了,临走时说:“村里都在传,说这是报应。你别往心里去,好好过日子比啥都强。”
苏瑶点点头,送他到门口。雨还在下,村口的老槐树下,几个社员正凑在一起说话,看见她出来就停了嘴,眼神怪怪的。
她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当初苏婉来村里闹,说她是冒牌货,是抢了她身份的骗子。现在苏志强倒了台,他们肯定觉得是她在背后搞了鬼。
“娘,他们为啥那样看你?”陆星辰攥着她的衣角,小声问。
“没事。”苏瑶牵起他的手,“嘴长在别人身上,爱说啥说啥。咱们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
回到屋里,苏瑶接着收拾白菜。陆宇轩帮她把白菜码在墙角,突然说:“娘,苏婉会不会再来找你麻烦?”
“不会了。”苏瑶把最后一颗白菜放好,拍了拍手上的泥,“她爹倒了,没人给她撑腰,以后不敢来了。”
陆宇轩点点头,又低下头摆弄他的小发明。那是个用罐头盒做的小风车,一转起来哗啦啦响。
晚上,孩子们睡熟了,苏瑶坐在灯下算账。合作社的账本摊在桌上,收入一栏的数字越来越可观。她想着开春再建个育苗棚,引进点新菜种,正盘算着,脑子里突然响起系统的声音。
【检测到反派势力削弱,符合“拨乱反正”计划,奖励科研启动资金一万元,已转入公社账户,凭有效证件领取。】
苏瑶愣了一下,手里的算盘珠子差点拨错。一万元?这比她一年的收入还多。
她盯着账本上的数字,突然觉得心里有个地方活泛起来。以前总想着安稳过日子,别惹事,可现在有了这笔钱,是不是能做点更大的事?
比如,建个真正的工厂,不光做罐头,还能做果酱、做腌菜,让红旗大队的名字,走出县城,走到更远的地方。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压不住。苏瑶翻出纸笔,开始画草图。育苗棚要建在河边,地势高,不容易积水。厂房得离村子远点,免得吵着人。还要买新的机器,请懂技术的师傅……
窗外的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月亮从云里钻出来,照在纸上。苏瑶的笔在纸上沙沙响,心里像揣了团火,越烧越旺。
第二天一早,苏瑶就去了公社。管财务的老张头听说她要领一万元,眼镜都差点掉下来。
“苏知青,你没听错?一万元?”老张头翻着账本,手指在数字上点了又点,“这可是笔巨款,你要做啥用?”
“建工厂。”苏瑶说得干脆,“扩大生产,做更多的产品。”
老张头盯着她看了半天,突然笑了:“行!我就佩服你这股子劲!手续我帮你办,不过钱得分批领,不然公社的账上一下子支不出这么多。”
“谢谢张叔。”苏瑶递给他一张草图,“这是我的计划,您帮我看看行不行。”
老张头戴上老花镜,眯着眼看了半天,点点头:“看着像那么回事。不过建工厂不是小事,得跟李书记商量商量,再报县里批一下。”
苏瑶知道急不来,谢过老张头就往回走。刚出公社大门,就碰见个眼熟的人。是苏志强家的保姆,上次跟着苏婉来村里闹过。
保姆看见她就躲开了,低着头匆匆往前走,手里拎着个布包,看着像是搬家的样子。
苏瑶没理她,心里却清楚,苏家是真的完了。那个曾经让她仰望、让她觉得高不可攀的家,如今成了别人嘴里的笑柄。
她突然想起刚穿越过来的时候,苏志强派人来找她,说让她认祖归宗,还说要给她安排工作。当时她拒绝了,觉得那个家太冰冷,不像个家。现在看来,幸好没回去。
回到村里,苏瑶把建工厂的事跟李书记说了。李书记眼睛一亮,拍着大腿说:“好啊!这可是大好事!我这就给县里写报告,保准能批下来!”
社员们听说要建工厂,都围过来看热闹。二柱子搓着手说:“苏知青,建工厂是不是要雇人?算我一个!”
“还有我!我也能干活!”王寡妇也凑过来说。
苏瑶笑着说:“都有份!不过得等工厂建起来才行。”
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说以后不用再靠天吃饭了,说红旗大队要变样了。苏瑶看着他们兴奋的样子,心里暖暖的。
这才是她想要的生活。热热闹闹的,有奔头的,像这秋天的田野,虽然经历了风雨,却藏着沉甸甸的收获。
晚上,苏瑶又收到一封来信,是陆战野寄来的。他说已经买好了车票,再过三天就到。还说给孩子们带了城里的糖果,给她带了块花布。
苏瑶把信读了一遍又一遍,嘴角忍不住上扬。孩子们凑过来看,陆诗涵指着信上的“糖果”两个字,拍着小手说:“有糖吃啦!”
陆宇轩却更关心另一件事:“娘,陆叔叔会不会喜欢我的新发明?”他举着那个罐头盒风车,眼里闪着光。
“肯定会喜欢的。”苏瑶摸摸他的头,“等他来了,你给他演示一下。”
夜深了,苏瑶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虫鸣,心里踏实得很。苏志强倒了,苏婉不会再来捣乱,陆战野马上就要回来,工厂的事也有了眉目。
她想起系统奖励的一万元,想起社员们期待的眼神,想起孩子们的笑脸,突然觉得浑身都是劲。
或许,她真的能在这片土地上,干出一番大事业来。不只为了自己,也为了这些陪着她、支持她的人。
第二天一早,苏瑶就带着社员们去选址。河边的空地很合适,地势平坦,离水源近。大家拿着锄头、铁锹,热火朝天地清理杂草,笑声传遍了整个河岸。
苏瑶站在空地上,望着远处的田野,心里充满了希望。她知道,前面的路还很长,或许会有困难,会有挑战,但她不怕。
因为她不再是一个人了。她有孩子们,有陆战野,有全村人的支持。这些,就是她最坚实的后盾。
三天后,陆战野回来了。他穿着军装,背着个大背包,站在村口,笑得一脸灿烂。孩子们像小鸟一样扑过去,围着他又蹦又跳。
苏瑶站在门口,看着他,突然觉得眼睛有点湿润。陆战野走过来,把一个布包递给她:“给你的,看看喜欢不。”
打开布包,是块天蓝色的花布,上面印着细碎的小花,正是她喜欢的样子。
“喜欢。”苏瑶笑了,眼里的光比天上的太阳还亮。
陆战野看着她,又看了看热火朝天的工地,好奇地问:“这是在干啥?”
“建工厂。”苏瑶拉着他的手,往工地走,“以后咱们不光种蔬菜,还要做更多好吃的,卖到全国各地去。”
陆战野笑着说:“好啊,我支持你。要是人手不够,我请探亲假来帮忙。”
苏瑶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心里暖暖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也洒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好像在说,好日子,还在后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