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七零后吃瓜美人:科研暴富养崽记 > 第23章 制药厂图纸到账
换源:


       煤油灯火苗晃了晃,墙上苏瑶低头算账的影子跟着动。合作社账本摊在桌上,密密麻麻的数字看得她眼睛发涩。揉了揉太阳穴刚想吹灯,脑子里突然钻进个陌生声音。

【检测到宿主农业领域有突破,解锁隐藏任务:医疗强国。】

【奖励:全套制药厂图纸,《战地急救手册》一本。】

苏瑶手里的算盘“啪嗒”掉地上,珠子滚得满地都是。愣了半晌才反应过来是系统——自打上次给过科研启动资金,这东西就没再吭声,她都快忘了。

“图纸呢?”她在心里问了句。

桌角凭空多了个牛皮纸卷,红绳捆着,旁边压着本深蓝色小册子。苏瑶解开绳子,图纸哗啦啦展开,半张桌子都铺满了。最上面是厂区平面图,车间仓库标得清楚。往下翻,眼睛猛地钉在青霉素提炼流程图上——从菌种培养到提纯结晶,每步都画得细,旁边还注着关键参数。

心跳“咚咚”撞着胸口。前阵子二柱子家小子得肺炎,公社卫生院没青霉素,汉子急得直磕头。还是陆战野托部队关系弄来一小瓶,金贵得比黄金还稀罕。

“要是咱们自己能造……”指尖划过图纸上的提炼罐,纸边被蹭得发毛。

窗外传来脚步声,陆战野推门进来,身上带着夜露寒气。军靴沾着泥,刚从部队回来:“还没睡?”

苏瑶把图纸往他面前推,声音发颤:“你看这个。”

陆战野拿起图纸,眉头越皱越紧。他在部队见多了缺药牺牲的战友,自然知道青霉素的分量。看到提炼纯度能到百分之九十八,猛地抬头:“这技术……哪来的?”

“系统给的。”苏瑶没瞒他,把刚才的事简要说了说,“我想建个制药厂。”

陆战野没说话,手指在图纸上轻点。建厂要资金要场地要人手,哪样都不易。可看着苏瑶眼里的光,想起那些因为缺药没了的生命,突然攥紧拳头。

“我帮你。”声音比平时沉,“军区医院有位张教授,抗生素领域的专家,明天我带你去找他。”

第二天一早,两人骑着自行车往县城赶。陆战野的军用自行车擦得锃亮,苏瑶坐在后座,怀里抱图纸,心一直怦怦跳。路过公社碰见李书记,对方喊:“苏主任,哪儿去啊?”

“去县城办事!”苏瑶回头应了句,风把声音吹得飘乎乎的。

到了军区医院,哨兵见是陆战野,敬个礼就放行了。老教授办公室在住院部三楼,门挂着“张教授”的牌子。敲了敲门,里面传来沙哑的声音:“进。”

张教授戴老花镜看论文,见是陆战野,放下笔:“战野?今天怎么有空?”

“张教授,给您带了好东西。”陆战野递过图纸,“您看看这技术靠谱不?”

张教授推了推眼镜,拿起图纸慢悠悠看。一开始还平静,越往后眉头皱得越紧,最后猛地拍桌子:“这是谁画的?简直胡闹!”

苏瑶心沉到谷底。陆战野赶紧说:“教授,您别急,慢慢说。”

“慢慢说?”张教授指着提纯步骤,“这萃取剂国内根本没量产!还有温度控制,咱们设备根本达不到!这不是纸上谈兵吗?”

苏瑶咬了咬嘴唇,从包里掏出另一张纸:“教授您看这个。我按现有条件改的,用乙醇代替萃取剂,纯度降点,但能保证量产。”

张教授接过修改稿,眼睛一下子亮了。拿着两张图纸对比,手指在上面点来点去,嘴里念念有词。过了好半天抬头,眼里满是惊叹:“小姑娘,你这脑子怎么长的?这改良方案,至少能让青霉素产能提高三成!”

“您是说,可行?”苏瑶声音发颤。

“何止可行!”张教授激动地站起来踱步,“这技术领先现在至少十年!投产了能救多少人命啊!”

突然抓住陆战野胳膊:“战野,这图纸谁弄的?我要见他!不,我要向上面汇报!这是大事!”

“是我弄的。”苏瑶小声说,“红旗公社的苏瑶。”

“苏瑶……”张教授念叨着,突然拍下手,“我想起来了!搞生态种植的女知青?果然年轻有为!”

拿起笔在苏瑶的建厂申请上签字,还写了好几页推荐意见:“拿着这个找市里,就说是我张老头推荐的。有人为难你们,让他直接来找我!”

从医院出来,苏瑶觉得阳光都比平时亮。陆战野把自行车蹬得飞快,风从耳边过,带着青草味。

“我就知道你能行。”陆战野回头冲她笑,军帽下眼睛亮晶晶的。

苏瑶把脸贴在他后背上,能感觉到温热的体温。突然觉得不管前面有多少困难,只要有这个人在,她什么都不怕。

回公社,苏瑶拿着推荐意见和申请找李书记。对方看了半天挠头:“制药厂?没听过。要不,开会商量商量?”

公社党委会议开了一下午,有人赞成说能带动发展,也有人反对说风险大,怕赔光家底。

“我觉得能行。”二柱子突然站起来,他是社员代表,“上次我家小子得肺炎,要不是陆同志早就没了。自己能造青霉素,以后就不用求人了!”

“二柱子说得对。”王寡妇跟着说,“苏主任办事靠谱,生态种植不就成了吗?我信她!”

最后李书记一锤定音:“干!咱们红旗公社就缺这股闯劲!苏主任,这事交给你,需要啥尽管开口,公社全力支持!”

消息传出去,社员们炸了锅。有人说苏瑶野心大,放着干部不当非要折腾;也有人说这是好事,以后看病不愁了。苏瑶不管这些,带人在公社周围选址,最后定在河边空地,离水源近交通也方便。

陆战野请了探亲假帮着跑手续。他在部队多年,认识人多,办事比苏瑶顺当。有时苏瑶忙得忘吃饭,他就提饭盒在工地等,看她狼吞虎咽吃完,眼里满是心疼。

这天晚上,苏瑶整理图纸,陆战野从包里掏出个小本子递给她。是那本《战地急救手册》,上面密密麻麻写满注释,都是他按自己经验补充的。

“学学上面的急救方法。”陆战野坐在她身边,“以后建厂难免磕磕碰碰,懂点急救没坏处。”

苏瑶翻着手册,看遒劲的字迹心里暖暖的。突然想起什么,从抽屉拿出小布包,里面是她攒的钱:“我所有积蓄,你拿着。建厂需要钱,先用着。”

陆战野推回去:“钱的事不用操心,我跟部队说了,他们愿意无息贷款。张教授也答应联系设备厂家了。”

苏瑶愣住了,没想到他都安排好了。看他棱角分明的侧脸,鼻子突然有点酸。

“陆战野,谢谢你。”她小声说。

陆战野转头,借煤油灯光看着她:“跟我客气啥?再说也是为咱们自己。以后孩子们头疼脑热,能及时用上药。”

提到孩子,苏瑶笑了。陆星辰迷上制药厂图纸,天天拿铅笔在上面画,说以后要当制药工程师。陆诗涵缠着去工地看“大房子”,说要在里面当护士。

“厂子建好了,让星辰去实验室帮忙,诗涵去药房抓药。”苏瑶笑着说。

“那宇轩呢?”陆战野问。陆宇轩最近迷机械,天天围着工地推土机转。

“让他修设备啊。”苏瑶说,“他对机械不是挺感兴趣吗?”

两人相视一笑,煤油灯光晕在墙上晃,把影子拉得老长。

没过多久,市里批文下来,还拨了启动资金。设备厂家也说最快三个月运设备过来。张教授派了两个学制药的高材生过来指导。

开工那天锣鼓喧天,比上次生态种植试点成功还热闹。李书记剪彩,苏瑶拿图纸给工人们讲施工要点。陆战野站旁边看着,觉得她穿工装裤的样子,比穿干部服还好看。

中午休息,二柱子端着大碗过来,里面是他媳妇做的红烧肉:“苏主任,尝尝!补补!”

苏瑶刚要接,有人喊:“苏主任,电话!市里来的!”

跑到公社办公室接电话,是市卫生局王局长。对方说省领导听说建制药厂的事,很重视,下周要亲自视察。

“苏主任,这可是好机会!”王局长在那头说,“好好准备,给省领导留个好印象。”

挂了电话,苏瑶手心冒汗。陆战野走过来递毛巾:“怎么了?脸都白了。”

“省领导下周来视察。”苏瑶擦着手,“我怕搞砸了。”

“别怕。”陆战野握住她的手,手掌大而温暖,“有我呢。按部就班准备,肯定没问题。”

接下来几天,苏瑶带工人们加班干活,把厂区打扫干净,墙上贴了标语:“安全生产,质量第一”。张教授派来的学生也没闲着,整理技术资料准备汇报材料。

视察那天,省领导车队浩浩荡荡开进公社。苏瑶穿干净蓝布褂子站门口迎接。省领导是头发花白的老爷爷,和蔼可亲没架子。

“你就是苏瑶同志?”老领导握她的手,“年轻有为啊!早就听说你的大名了。”

苏瑶有点不好意思:“领导过奖了,我就是做了点分内事。”

老领导笑着摆手,跟着去视察工地。看得仔细,时不时问技术问题。苏瑶一一作答,条理清晰。

看到青霉素提炼车间模型,老领导突然停下,眼里满是感慨:“想当年,战士们在战场牺牲,很多不是因为伤重,而是缺抗生素。早有这么个厂子,能多救多少人啊!”

转身对随行市领导说:“这个项目要重点支持!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尽快投产!”

视察结束,老领导又握苏瑶的手:“小姑娘,好好干!国家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送走省领导,苏瑶长长舒了口气。陆战野递过一瓶水:“表现不错。”

苏瑶喝了口,突然笑了:“其实我刚才腿都在抖。”

陆战野也笑了,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发:“我看出来了。”

夕阳把两人影子拉得老长,工地上机器嗡嗡响,像在奏欢快的歌。苏瑶看着眼前一切,心里满是希望。建制药厂只是第一步,以后路还长。但她不怕,因为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晚上回家,孩子们都睡了。苏瑶坐在灯下翻《战地急救手册》。陆战野的字迹苍劲,在煤油灯下泛着光。突然觉得这手册不只是急救指南,更是对方的牵挂与守护。

窗外月光洒进来,落在图纸上,把“制药厂”三个字照得清楚。苏瑶知道明天又将忙碌,但心里满是力量。她在做有意义的事,能改变很多人命运的事。

身后有陆战野温暖的目光,有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有整个红旗公社社员的期盼。这些都是她的动力,永远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