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实验室的应急灯突然亮起,红光在走廊里滚成一片浪。林宇的手环疯狂震动,全息屏上跳出刺眼的警报:“核心数据库遭量子攻击,入侵者试图窃取甲壳素光刻胶的分子结构!”
他抓起桌上的“粒子扫描仪”——那支钢笔状的仪器瞬间弹出纳米级探针,笔尖闪烁着蓝光。冲向数据中心的路上,走廊两侧的培养舱里,蝉蛹正在紫色营养液里扭动,每只蛹壳上都贴着编号,像一排排待命的士兵。
“张教授,切断外部网络!”林宇对着手环吼道,指尖在扫描仪上滑动,调出防御矩阵,“把‘量子防火墙’调到最高级,用蝉蛹蛋白做密钥!”
数据中心的门是特制的“生物锁”,需要同时扫描虹膜和手掌静脉。林宇的手掌刚贴上感应区,门就发出刺耳的警告:“检测到异常波动,疑似被植入后门程序!”
“是莱茵集团的量子病毒!”张教授的声音从手环里炸出来,“他们破解了我们上周的直播信号,提取了光刻胶的光谱数据!”
林宇一脚踹开备用通道的金属门,数据中心的服务器正在发烫,屏幕上的代码像失控的蝗虫,密密麻麻爬满界面。最核心的“甲壳素分子建模”文件夹已经被标上了红色的“已复制”标签。
“启动‘飞蛾计划’!”林宇将扫描仪插进服务器接口,探针刺入的瞬间,整个机房的灯光突然变绿——那是用萤火虫基因改造的“生物光源”,只有在病毒入侵时才会触发。
【小黑科技:“飞蛾计划”是用基因编辑的飞蛾幼虫制成的生物硬盘,幼虫体内的脂肪体经过量子处理,能存储比传统硬盘多10倍的数据,且自带生物密码,入侵者一旦接触就会触发蛋白质溶解】
服务器的风扇突然反转,吐出一团团白色絮状物——那是经过低温冻干的蝉蛹粉末,遇到空气立刻膨胀成粘稠的胶体,将入侵的量子信号牢牢粘住。屏幕上的代码开始扭曲、融化,像被强酸腐蚀的纸。
“这是……蝉蛹壳的纳米纤维!”张教授的声音带着惊叹,“你啥时候在服务器里装了这玩意儿?”
“上周直播时就猜到他们会来偷。”林宇盯着屏幕上逐渐恢复正常的数据流,扫描仪上的量子指纹正在重新加密,“这些纤维遇电会释放甲壳素酶,专吃二进制代码里的‘0’和‘1’,莱茵的病毒再厉害,也架不住被当养料消化。”
突然,服务器发出刺耳的蜂鸣,一个全息投影从屏幕里钻出来——是莱茵集团的技术总监,那张傲慢的脸在绿光里显得格外扭曲。
“林宇,交出分子结构,我们可以既往不咎。”投影的声音带着电流杂音,“否则,你们的芯片永远别想进入欧洲市场。”
林宇笑了,抓起一只刚从培养舱里捞出来的蝉蛹,对着投影晃了晃:“想要啊?自己来拿。”他捏碎蛹壳,淡黄色的胶体滴在扫描仪上,瞬间在屏幕上生成一串动态密码,“这是最新的基因序列密码,每天早上六点,蛹壳的分子结构会跟着太阳角度变化,你们破解一次,我们就进化一次。”
投影的脸色变得铁青:“你以为这样就能拦住我们?全欧洲的实验室都在研究你们的直播录像,用不了一周……”
“用不了一周?”林宇突然提高音量,手环同步投射出实时画面——东南亚的工厂里,工人们正将一箱箱贴着“蝉蛹芯片”标签的货物装上集装箱,“看见没?越南的代工厂已经投产了,用的是他们自己养的蝉蛹,原料成本比我们还低三成。你们就算封锁欧洲,也拦不住亚洲市场吧?”
投影突然闪烁起来,像是信号被干扰。林宇注意到对方身后的实验室里,技术员正急得团团转,他们的服务器屏幕上,爬满了银白色的幼虫——那是“飞蛾计划”的生物硬盘启动了反追踪程序。
“对了,忘了告诉你们。”林宇凑近镜头,笑容里藏着锋芒,“那些幼虫会顺着网络爬,现在应该已经到你们的核心数据库了。它们最喜欢啃高端服务器的线路,尤其是德国产的。”
投影“滋啦”一声消失了。数据中心的灯光恢复正常,服务器的温度慢慢降下来。张教授擦着汗走进来,手里捧着个培养皿,里面的幼虫正啃食着一块芯片,啃过的地方自动生成了新的电路。
“这是……自我修复功能?”张教授瞪大了眼睛。
林宇点点头,用镊子夹起幼虫:“刚发现的,它们的唾液能溶解旧线路,排泄物凝结后就是新的导体。以后芯片坏了不用修,放几只这个进去,睡一觉就好。”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东南亚的合作方发来视频,他们的技术员举着刚测试完的芯片欢呼:“林总,抗辐射测试过了!在核反应堆旁边烤了三小时,数据一点没丢!”
林宇看着屏幕里兴奋的人群,突然想起昨晚莱茵集团的威胁。他抓起一把蝉蛹壳,对着晨光撒向空中,胶体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般的光泽。
“张教授,通知生物组。”他转身走向培养舱,声音里带着笑意,“下次试试蚊子的口器,我听说那玩意儿的穿刺精度,比光刻机要高十倍。”
培养舱里的蝉蛹似乎听懂了,集体扭动了一下,仿佛在响应新的使命。林宇知道,这场仗才刚刚开始,但他手里的“武器”,可比对方想象的多得多——毕竟,大自然藏着的秘密,从来就不止蝉蛹这一样。
上午七点,航天局的采购单弹入手环:“急需1000片抗辐射芯片,用于空间站的生命维持系统。”附带的还有一张照片,宇航员在太空中竖起大拇指,背景里,地球的弧线美得像块蓝宝石。
林宇将采购单转发给生产部,顺手在末尾加了句:“用最新的蚊子口器工艺,让宇航员看看,中国的芯片能在太空里跳舞。”
车间里的机器开始轰鸣,第一片新一代蝉蛹芯片顺着流水线滑下,表面的线路像极了展翅的蝴蝶——那是用蝴蝶翅膀的鳞片结构优化的散热层,在显微镜下,每个鳞片上都刻着极小的字:“中国制造”。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