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厢里拥挤不堪,汗味,烟味和方便面的味道交织在一起。
王全胜三人好不容易才找到位置坐下。
他们一身笔挺的军装,胸前挂着军功章,在人群中格外显眼,引来不少好奇和敬佩的目光。
对面一个看起来三十来岁,面容沧桑的老兵呷了口浓茶,瞥了他们一眼,忽然开了腔。
“我说小兄弟,看你们这样,是刚退伍吧?”
“是啊,老班长。”王全胜客气地应了一声。
那老兵嘿嘿一笑,指了指王全胜胸前那枚闪亮的二等功勋章,压低了声音。
“听哥一句劝,赶紧找个厕所,把这身皮换下来,奖章也收好。”
贾金一愣,脖子一梗。
“为啥?我们是光荣退伍,穿着军装怎么了?”
老兵嗤笑一声,眼神里带着几分过来人的通透。
“光荣是光荣,可架不住有人眼馋,有人想占便宜。你们穿着这身,就等于在脸上写着我是好人,快来使唤我。”
“这一路上,那些有手有脚的大老爷们,提个行李、抱个孩子,都得找你们。让你让个座,让你帮个忙,你好意思不答应?”
“到时候,有你们受的。这不是光荣,是吃闷亏!”
一番话,浇醒了三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
王全胜心里一凛。
重生一世,最懂人情世故的复杂。
这老兵说的,是糙理,更是至理!
荣誉是穿给懂的人看的,不是拿来给陌生人消费的。
“多谢老班长指点!”他立刻起身。
“贾金,走,换衣服去!”
三人挤进狭窄的厕所,脱下军装,换上早已准备好的便服。
再回到座位上时,他们就像三颗扔进人堆里的石子。
火车哐当哐当,一路向西。
在徐州换车时,夜色已深。
王全胜站在月台上,看着南来北往的列车和行色匆匆的旅客,心中感慨万千。
前世,他也是这样在无数个深夜里奔波,为了碎银几两,为了一个模糊的未来。
而今,他怀揣着整个时代的蓝图,脚下的每一步,都踏在通往未来的节点上。
这感觉,既陌生,又无比踏实。
回到车上,已无座位。
三人干脆就在两节车厢连接处的桌板上趴着,沉沉睡去。
第三天中午,火车终于在一声悠长的汽笛中,缓缓驶入了古城西安的车站。
“我的娘!可算到了!”贾金伸了个懒腰,浑身骨头都在嘎巴作响。
“全胜,咱们是直接转车回县里,还是……”
“不急。”王全胜看着站外繁华的景象,眼中闪着光。
“来都来了,怎么也得逛逛这十三朝古都,给家里带点西安特产回去!再说,我得去给沈才家里送点东西。”
贾金两人一听能逛省城,顿时来了精神。
回凤阳县的汽车站就在火车站附近。
三人打听了一下,找了个最便宜的招待所住下,一人一块五一晚。
放下行李,买好第二天回县城的车票。
王全胜便提着一包从部队带来的特产,跟贾金他们分开了。
“我办完事就回来找你们,你们先逛。”
按照沈才信里给的地址,王全胜找到了铁路家属楼。
红砖砌成的苏式小楼,在当时看来,已是相当气派的居所。
他找到沈才家的单元门,整理了一下衣领,礼貌地敲了敲门。
开门的是一个五十岁上下的中年男人,穿着铁路制服,面相忠厚。
“同志,你找谁?”
“您好,请问是沈才家吗?我是他在部队的战友,王全胜,受他所托,给家里捎点东西。”
王全胜微笑着,递上了手里的包裹。
男人一听是儿子的战友,一把将王全胜拉了进来。
“哎呀!是全胜啊!快进来!臭小子信里没少提你!”
这人正是沈才的父亲,杨有才。
“老婆!儿子的战友来了!赶紧多炒两个菜,我今天要跟全胜好好喝两杯!”
杨有才对着厨房大声嚷嚷。
一个系着围裙的阿姨拿着锅铲从厨房探出头来。
看见王全胜,笑得合不拢嘴。
“哎呦,长得可真精神!快坐,就当自个儿家,别拘束!”
这位正是沈才的母亲,秦丽丽。
她手脚麻利地给王全胜抓了一大把瓜子花生,又风风火火地回厨房忙活去了。
很快,一盘凉拌猪耳朵,一碟花生米就端上了桌。
杨有才拧开一瓶西凤酒,给两人都满上。
“来,全胜,咱们爷俩先走一个!”
酒过三巡,话匣子就打开了。
杨有才听王全胜说了立功和退伍的事,不住地拍着大腿。
“可惜啊!叔在铁路上,管的是货运调度,人事上的事,一句话都说不上。不然,说啥也得给你小子在铁路系统里谋个好差事!”
王全胜心中了然。
杨有才是铁路货运段的调度,秦丽丽在铁路子弟小学当老师。
夫妻俩都是铁饭碗,家里就沈才一个独子,这家庭条件在八十年代初,绝对算得上是顶尖了。
“杨叔,您太客气了。国家有政策,肯定亏待不了我。”
王全胜嘴上谦虚,心里却越发坚定。
未来,得靠自己闯。
一顿饭吃得宾主尽欢。
临走时,王全胜又从包里摸出两条特意准备的大前门香烟塞给杨有才。
杨有才推辞不过,硬是回塞了两瓶没开封的西凤酒给王全胜。
让他带回去给家里长辈尝尝。
“拿着!这是命令!不然就是看不起你杨叔!”
盛情难却,王全胜只得收下。
回到招待所的路上,正好碰上准备出门觅食的贾金两人。
三人一拍即合,干脆结伴同行,一头扎进了西安的美食街。
他们先是冲进一家老字号,一人来了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泡馍,吃得满头大汗。
接着又买了十斤腊牛肉,几包水晶饼,准备带回家当年货。
第二天一早,三人又去吃了当地有名的胡辣汤,这才心满意足地去百货商店。
扯了新布料,给家里的爹娘、弟妹都买了过年的新衣裳。
一切准备就绪,该回家了。
回到招待所,三人不约而同地做出了一个决定。
他们郑重地换上了那身熟悉的军装。
王全胜从行李包的最深处,取出了那个丝绒盒子,将那枚沉甸甸的二等功勋章,端端正正地佩戴在了左胸前。
镜子里,年轻的军人身姿笔挺,目光坚毅,胸前的勋章在灯光下熠熠生辉。
这才是衣锦还乡该有的样子!
踏上回凤阳县的班车,效果立竿见影。
王全胜一上车,司机师傅一瞥见他胸前的军功章,立马咧开嘴。
“哎呀!是立功的英雄同志啊!来来来,坐前头,坐我旁边!这位置宽敞,坐着舒坦!”
一路上,车厢里所有人的目光,都有意无意地落在他身上,充满了敬佩好奇和羡慕。
贾金和另一个战友坐在后排,看着王全胜享受的英雄待遇,眼睛里都快冒出小星星了。
“全胜这家伙,真是太有面儿了!”
贾金酸溜溜地嘀咕着,心里却与有荣焉。
汽车在颠簸的土路上行驶了几个小时,窗外的景象越来越熟悉。
当凤阳县三个字的牌子出现在视野中时,车子发出一声长长的刹车声,稳稳地停了下来。
县城,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