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舟酒洒寒灯 > 第四十五章 意动
换源:


       翌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越过常平城的城墙,洒在大康皇城的宫殿上。皇上今天起了个大早,在奴才们的服侍下已经穿戴完毕。萧彻像往常一样,去给太后请安。他的脑海中还浮现着昨晚宴会上的一切,他的心情是非常愉悦的,就像是朝廷打了一场大胜战一样。

进了永宁宫,众奴才跪迎圣驾,皇上按照礼制向太后请安。

一切和往常并无二致,但太后早就察觉到皇上满脸的喜气洋洋。

“你们都先下去吧。”太后让奴才们退下了,转向正坐着喝茶的皇上,问道,“皇上,昨夜的寿宴可还满意?宴会上一切都还顺利吧?”

皇上放下茶杯,微微一笑,故意卖关子说道:“昨晚的寿宴礼部筹备的不错,朕很是喜欢。但母后若问顺不顺利,那儿臣真觉得母后错过一场精彩大戏啊!”

“哦?看来昨晚的宴会还很不寻常呀,能让皇上如此龙颜大悦,只怕是不简单吧。”太后也是许久没见过皇上如此高兴了。

萧彻将宴会上发生的事和平阳公主送他生日礼物的事都一并讲给了太后听,太后听完先是有些面带愠色,后也是感到万分欣慰。

“区区瀛洲,附属之地,竟然敢在如此场合向皇上发难,好在我大康有能臣啊。方统领在这两件事上可谓劳苦功高,皇上应该有所奖赏啊。”太后端起青花白瓷杯喝了一口茶,言语间很是欣赏这位新晋的武状元。

“母后所言甚是,儿臣在宴会上便把东海夜明珠赏赐给了方青远。这件事他替朕挽回了颜面,朕……”萧彻突然停顿,一脸困惑地看向太后,“母后,你刚刚说这两件事?”

太后看着皇上一脸不解的样子,有些忍俊不禁,笑着说道:“是啊,难道皇上真以为是平阳这孩子是因为有外国使节才有所顾忌吗?皇上昨夜能收到这样的礼物,怕也是有人立功了啊。”

“母后是说这个礼物是方统领的主意?可皇妹这性子,还能听得进旁人的主意?”萧彻仍然觉得不太可能,毕竟他可是太了解这位妹妹了。

“他俩之间的事情,哀家可不清楚。不过……”,太后面色变得凝重,透出一丝担忧,“这次瀛洲偷鸡不成蚀把米,怕是还有动作,皇上还需提防啊。”

“母后是说瀛洲欲对大康不利?儿臣是否需要派朝中大臣前往……”

不等萧彻说完,太后抬手打断了。一脸严肃地看向萧彻说道:“皇上,此乃军国大事,哀家方才只是提醒皇上。你如今已是天子,后宫不能干政这是祖训,任何人都不得打破。”

太后的举动让萧彻一惊,但他心里知道,母后说的很对。自己虽然坐在这把龙椅上,但也有必须遵循的规矩,这也是为了萧氏江山的千秋万代。

萧彻听后,立马起身,向太后行礼,说道:“儿臣谨记!”

“好了,今日咱们母子俩聊了这么久,哀家也有些乏累了,皇上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处理,可别在这永宁宫耽搁了。”太后抬手撑起脑袋,显得有些倦意。

“朕明日再来给母后请安。”行完礼后,萧彻走出了永宁宫。

四方馆的云逸邸里,瀛洲一行人起了个大早,也可能是根本没睡。铃木久信和佐藤健盘腿对坐着,铃木久信右手握拳放在几案上,显然还在为几个时辰前的事恼火。

下官们已经将使团行李收拾妥当,看来他们是准备今日就启程回瀛洲。

铃木久信松开紧握的右拳,看向对面的佐藤健,不甘地说:“佐藤君,难道我们就这样回去吗?”

佐藤健看向窗外,眼神深邃,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回答道:“不回去难道还要留在这大康的都城吗?宴会上的事情已经传遍了常平城,要不了多久就会传到瀛洲,我们留下来不是自讨没趣吗?”

“可是我们还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我们在大康还有一张王牌,我们可以……”铃木久信明显是有些着急了。

“你给我住口!”佐藤健喝止了铃木久信,随后低声说道,“你以为这是什么地方,就不怕隔墙有耳?此次行动,已经结束,你的正使身份也不复存在,其他事情,等回到瀛洲后从长计议。”

铃木久信即使心有不甘,也不敢多言。这次出使大康,他这个正使身份不过是个幌子。何况事情到了这一步,已经改变不了什么,再轻举妄动只怕会有更大的损失。

佐藤健一行人刚从北门出城,萧彻便收到了消息。自从瀛洲使团踏进常平城,他们的所有行动,自然是在黑衣谍眼的监视之下。对于瀛洲使团的不辞而别,萧彻倒也觉得意料之中,毕竟这次栽了一个这么大的跟头。让萧彻真正放心不下的,是不知道瀛洲接下来还会不会有所动作。

萧彻坐在御书房里,看着案上堆着的奏折出神,太后早上在永宁宫的提醒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之中。

这些年,瀛洲国内形势一片大好,君臣上下一心,海上贸易也是欣欣向荣,这些情况大康多少有些耳闻。特别是在佐藤健成为太政官后,主动发展水军,支持铃木久信对水军的改制,如今的瀛洲水师已经不容小觑。

反观大康,皇帝萧彻年纪尚轻,似乎难以稳住朝局,多股势力暗流涌动,又时有天灾发生,能维持眼前的太平已是不易。何况瀛洲乃是岛国,若是发生战争,势必需要一支强大的水师,而大康水师实力如今只怕是不及瀛洲。

想到这些,萧彻觉得瀛洲之事已经迫在眉睫,自己和朝廷必须有所准备。

坐在椅子上的萧彻回过神来,对一旁的章琳说道:“传朕口谕,召林相和兵部秦尚书进宫。”

“遵旨。”章琳躬身行礼,缓步退出御书房,即刻派人分别去兵部和相府传旨。

相府里,林忠甫在用完早膳后便换上了官服,坐在正厅悠闲地喝茶。

相府的管家林纪路过正厅,瞧见林忠甫穿戴整齐,一个人坐在椅子上喝茶,感到有些困惑,心想今日也没有上朝啊。

林纪上前躬身询问:“相爷今日是要会客?需要小的准备些什么吗?”

“没事,你先去忙你的吧,我是在等宫里的人。”林忠甫对林纪说道。

林纪虽然是一头雾水,但既然相爷这般说了,那自己就去干自己的事了。正当林纪准备退身走出正厅时,一队宫中的卫士进了相府,林纪只好驻脚,在一旁站下。

林忠甫见宫中的人来了,整了整衣冠,站起身来。

领头的军士走进正厅,见到林相后,正声说道:“皇上有旨!”

林忠甫和林纪听后,行跪拜礼,林忠甫伏在地上说道:“臣林忠甫恭迎圣谕。”

“传圣上口谕,召左丞相林忠甫立刻进宫!”宣完旨,军士马上去拉起地上的林相,“相爷,卑职职责所在,辛苦相爷了。旨意传到,在下就回宫复命了。”

军士走出相府,一旁的林纪这才知道,原来相爷是早上听人来报,知道瀛洲使团一早启程,就想到皇上要召自己入宫了。“相爷,小的马上去备轿!”

一座八抬大桥快速而平稳地向着宫门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