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舟酒洒寒灯 > 第四十六章 警觉
换源:


       昨晚宴会结束,方青远回到统领府已是深夜,本来今早可以不用去巡防营了,但方青远还是想着去看看。自从上次上次对巡防营整顿后,方青远在营中收获了不少声望,巡防营在常平百姓心中的形象也是一改往昔。

方青远来到巡防营驻地,单将军他们已经在操练军士了。方青远刚来到巡防营之时,巡防营的训练基本是做做样子,毕竟只是护卫常平城,很多士兵都觉得练了也用不上,一些营的将领也就得过且过。

现在方青远严明军纪,赏罚分明,营中慵懒之风一扫而空,毕竟大康以军武立国,许多人加入行伍,还是想要一展抱负的。

正在训练场的单山泉和叶剑平看到大统领进了大帐,两人也是向大帐这边走来。他们已经听闻了昨晚宴会上的事情,真是打心眼里敬佩这位年轻的大统领。

单山泉和叶剑平一同走进了大帐,方青远正坐在案前看换防的调度方案。

“参见大统领!”两人一起拱手行礼。

“是二位将军啊。”方青远一脸笑意,“营中的训练二位辛苦了,我刚刚看大家都热情高涨嘛,这才是我大康将士该有的样子啊。”

“这一切都有赖大统领严明军纪,更何况大家知道了大统领昨晚的事,个个觉得脸上有光,训练的积极性一下子提高太多。”单山泉语气中满是佩服。

“看来此事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啊,瀛洲这次没能让大康丢失颜面,只怕是难以罢休。”方青远心里也是有这样的担忧。

“刚刚北门的兄弟来报,说瀛洲使团一早便从北门出城,离开常平城了。”叶剑平向方青远禀告。

“料他们也没有脸面再留在常平,大康多少人对瀛洲都是有血海深仇的。”十二年前,单山泉已在军中,自然知道这似海的深仇。

“十二年前的血战我后来也是有所耳闻,所以才担心瀛洲卷土重来,看这次铃木久信的气势汹汹的样子,估计也是准备了很久。”方青远有些担忧到。

大帐外起风了,吹得营旗烈烈作响,训练场上的军士也是喊声震天。

“大统领是觉得瀛洲会对我大康发动战争?如果真是这样,大统领应该提醒皇上啊。”叶剑平有些心急地说道。

“大殿之上,重臣皆在,怕是都已经看到瀛洲的狼子野心,想必朝廷会有所动作吧。”方青远若有所思道,“不过这次宴会除了瀛洲使团,我还有件事感到不解。”

“大统领还遇到了什么怪事吗?”单山泉上前一步询问道。

“倒也不能说是怪事,只能说有点……”方青远一时有点不知道怎么描述自己心中的困惑,“昨晚在宴会上,铃木久信在礼节上轻慢圣上,齐王居然非常生气,当面呵斥了铃木久信。”

“齐王?”单山泉也是觉得有些诧异,“齐王素来深居简出,这次居然能有这么大反应。”

方青远知道,单将军如此说已是避讳,皇上与齐王的关系,朝野上下,都心知肚明,这也是方青远觉得有所不解的原因。

“这次的齐王,让我觉得意外,甚至,甚至让我觉得跟之前的齐王不是一个人。”方青远也是说出了心中最直接的想法。

此话一出,帐中的单山泉与叶剑平自然是非分惊讶。看到二人脸上的表情,方青远也是意识到自己有点疑心过度了。

“也没啥,可能是我在宴会上太紧张,多想了吧。”方青远不好意思地笑着说道。

“大统领如今在大康朝野上下声名鹊起,千万不能卷入势力争斗之中啊。如今瀛洲蠢蠢欲动,我们千万不能自乱阵脚。”单山泉善意提醒道。

单将军这番话,倒是让方青远觉得敬佩,这才是大康需要忠义之士,自己果然没有看错人。

皇宫门前,左相林忠甫和兵部尚书秦柯的官轿同时落下。

秦尚书走出轿子,看到林忠甫也刚好下轿,急忙快步迎了上去,躬身行礼道:“林相,您怎么也来了?”

林忠甫抬眼瞧了一眼秦柯,笑了一声道:“秦尚书掌管兵部十余年,不用老夫提醒,也该知道圣上为何召见你我二人吧。”

秦柯心里自然清楚,也没那么多弯弯绕绕,做了请的手势,说道:“那下官就陪相爷一同面圣。”

御书房内,两位大臣对皇上跪拜完毕,皇上让他们不必拘礼。

还不等皇上开口,林忠甫倒是快人快语:“皇上今日召臣和秦尚书进宫,想必是为了瀛洲方面的事情吧?”

林忠甫一语中的,萧彻倒也不觉得意外,“林相不愧是是林相啊,如今朝局如何,朕面临的局势如何,满朝文武中也就林相看的最是清楚明白了。”

“皇上言重了,这次大殿之上,群臣众目睽睽,瀛洲使臣刻意刁难,恐怕是司马昭之心啊,老臣觉得圣上当早做准备,先发制人。”

林相此话一出,旁边的秦柯自然不能再默不作声,看着林忠甫说道:“相爷此言,是在暗示皇上出兵瀛洲吗?东海好不容易平静十余年,可不能妄动兵戈啊。”

“秦尚书说的不无道理,瀛洲如今仍是大康属国,海面上又并无异动,实在不宜主动挑起战争,一旦战火蔓延到时候受苦的还是沿海的百姓。”

“圣上,老臣并不是要主动挑起战争,只是从此次瀛洲使臣的所作所为来看,恐怕早已有所行动,若我们毫无准备,只怕到时百姓遭殃,国土有失。”林忠甫知道眼前的这位少年帝王想要有所作为,但心中仍有顾虑。

萧彻被林忠甫的话说动了,自己此番被属国使臣为难,脸上本就无光,只有早做准备,才能不成为俎上鱼肉。

“林相所言甚是,秦尚书!”“臣在!”

“朕即刻传旨沿海三州,整顿兵马,筹措钱粮,整饬海防,朕会派重臣领兵赶赴东海,统筹军务,以备来犯之敌。”

“臣遵旨!”秦柯已然明白这位年轻帝王的心性。

若此次瀛洲真敢出兵侵扰,只怕是一场大战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