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我刷短视频引领古人大革命 > 第22章 复先帝之鸿绩
换源:


       大秦位面。

秦始皇微微皱眉,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随后冷笑一声道:“好大的名头,什么天可汗、亚洲洲长,不过是后世之人的溢美之词罢了。”

“朕横扫六国,统一度量衡,建立起这千秋功业,方敢称始皇帝。”

“他李世民虽开创贞观之治,使大唐繁荣昌盛,但这天下又有几人能与朕比肩?”

“所谓贞观之治,不过是在朕所奠定的基础之上有所发展罢了。”

“朕以法治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才使得华夏大地有了统一的根基。”

“他李世民能有如此功绩,也不过是站在了朕的肩膀之上。”秦始皇双手抱臂。

“不过,他能让周边诸国尊其为天可汗,倒也有些手段。”

“但这千古一帝之称,朕才当之无愧!”

说罢,秦始皇背过身去,望向远方,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威严与霸气。

汉武帝位面。

刘彻看着这些内容,先是微微一怔,随即嘴角勾起一抹复杂的笑意。

他冷哼一声,说道:“这李世民倒是被抬举得厉害,什么天可汗、七世纪最强碳基生物,好大的名头!”

“朕开疆拓土,北击匈奴,使大汉声威远扬,又何尝不是功绩卓著?”

“他有贞观之治,朕亦有汉武盛世。”

他站起身来,负手踱步,目光中透着威严:“朕以武定天下,使四方蛮夷不敢犯我大汉之威;他以文治邦国,开创盛世之景,各有千秋罢了,这‘千古一帝’的名号,又岂是轻易能定的。”

“不过,这后世之人如此评价,也可见他确有过人之处。”

“只是,朕若处他之位,未必会比他做得差。”

说罢,他重新坐下,继续看着那些关于李世民的内容,眼神中多了几分审视。

大明洪武位面。

朱元璋听着这些对李世民的赞誉,先是微微一怔,随后抚须大笑起来。

“这李世民倒真是有一番本事,能得这许多尊号与赞誉,也是个雄才大略之主。”

“他能被尊为天可汗,开疆拓土,开创贞观之治,将国家推向新巅峰,的确称得上千古一帝。”

不过,朱元璋眼神中闪过一丝坚毅,接着说道:“但朕也不遑多让。朕起于微末,推翻暴元,恢复中华,建立大明,让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朕治理天下,严惩贪腐,兴修水利,发展经济,也为这天下百姓谋得了福祉。”

“每个时代都有其英雄,李世民有他的辉煌,朕亦有朕的功绩。”

说罢,朱元璋挺直了腰杆,眼神中满是自信与威严。

【此前,杨坚建立隋朝,统一全国后,勤劳思政,固在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是一代励精之主。】

【但他的儿子杨广,凭借隋朝巨量财富,大兴土木,造宫院、修长城、开运河、筑池道,加上对外用兵,致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广大百姓到了无法生存的地步,只得铤而走险去推翻腐朽的隋王朝。】

【自大业七年,农民大起义的序幕揭开后,统治阶级内部也开始分崩离析,各谋出路。】

【出身于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李渊,目睹天下动荡的局面,开始产生了叛隋的想法。】

【大业十三年初,隋王朝面临最后垮台的局面。】

【此时的反隋力量除了瓦岗军、河北起义军、江淮起义军等农民军外,原属统治阶级内部的梁师都,刘武周、薛举、萧贤等都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割据政权。】

弹幕飞出:

“杨坚勤劳思政缔造的开皇之治,通过均田制、输籍法积累的巨额财富,客观上为杨广的急政提供了物质基础。

“洛阳含嘉仓遗址出土的碳化粟米,印证了隋朝“积米可食五十年”的记载,却成为暴政的加速器。”

“杨广的四重工程“东都、运河、长城、驰道”消耗了350万劳力,相当于当时总人口的8%。敦煌残卷《大业七年西州账簿》显示,农户赋税负担较开皇年间激增400%。”

“李渊起兵效仿霍光故事,以“废昏立明”为旗号,避免直接称帝刺激关陇旧臣。出土的《大唐创业起居注》显示,起兵檄文中9次强调匡扶社稷。”

“李渊抢先占据永丰仓(关东粮储)、河东盐池(财政命脉),形成“据崤函之固”的战略优势,这与后来李世民虎牢之战形成地理呼应。”

“制造“桃李子歌”谶语,利用道教“老君显圣”传说,《旧唐书》记载晋阳宫监裴寂夜见“赤光紫气”实为精心策划的舆论工程。”

大唐贞观位面。

李世民微微皱眉,目光深沉,缓缓开口道:“杨坚开创隋朝,本有大好基业,可惜杨广骄奢淫逸,滥用民力,终致天下大乱。”

“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理,不可不察啊。”

“父皇能审时度势,于乱世中萌生叛隋之念,也算有远见卓识。”

“我朝如今虽已安定,但也当以隋为鉴,不可重蹈其覆辙。”

“若君主不恤百姓,只图一己之私,那这江山社稷迟早会易主。”

“众卿家日后当辅佐朕,时刻警醒,保我大唐长治久安。”

言罢,他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眼神中满是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期许。

【大业十三年五月,经过长达四年的酝酿,时任太原留守的李渊与次子李世民,在晋阳打着“复先帝之鸿绩”的尊随旗号公开起兵。】

【此时隋朝的平叛军队主要集中在东都和江都,用来对付农民起义军,隋炀帝本人也坐镇江都。】

【从晋阳到关中防御力量较为薄弱,所以仅用了半年时间,李世民和哥哥李建成便顺利攻取长安。】

【如此迅捷的成功其实有迹可循,李渊父子从起兵之初就声明严肃军法,从严治军。】

【攻下一成,不仅对百姓秋毫无犯,还开仓赈灾。】

弹幕飞出:

“江都与长安信息隔绝,大业十三年五月至十一月间,炀帝收到的唯一战报是“唐公为陛下讨贼。”

“关中守将内斗:卫玄、阴世师等为争兵权延误战机,李世民骑兵穿越龙门渡时竟无联合防御。”

“秋毫无犯的双重收益?:长安西市商贾主动献鞍马千匹。关中士族书“仁义之师”匾额悬于军营,韦氏、杜氏等大族纷纷归附。”

“当李世民在永丰仓前亲手为老农舀粟米时,隋炀帝正在江都宫用金碗品尝新贡的荔枝。”

“李唐集团用粮仓取代刀剑,用田契置换兵符,最终在玄武门的血色晨曦中,完成了农耕文明政权更迭的经典范式。”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