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位面。
李世民看完这些内容,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追忆,缓缓说道:“当年起兵,实乃形势所迫。”
“隋室已乱,民不聊生,我父子为救百姓于水火,才举义旗。”
“严整军纪,秋毫无犯,开仓赈灾,皆是为了顺应民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若无百姓支持,我等又怎能如此迅速地攻取长安。”
“况且关中之地,乃形胜之区,战略要地,我等审时度势,趁虚而入,方能成就大业。”
“如今想来,往昔峥嵘岁月,历历在目,那一场场战役,一次次抉择,皆是为了这万里河山与天下苍生。”
说罢,他背手而立,望向远方,似是又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李世民一路上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并肩作战,而且知人善用、论功行赏,得到关中地区人民的欢迎。】
【第二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所杀。】
【两个月后,李渊登基称帝,国号唐,改元武德。】
【此时唐帝国版图仅有关中一隅,长子李建成被立为太子,留在长安协助李渊处理政府。】
【李世民受封秦王,尚书令,继续率军东西征战,开始统一全国。】
【兄弟二人间的平衡,开始有了微妙变化,日后这将演化成不可调和的矛盾。】
大唐贞观位面。
李世民看着这些内容,微微皱眉,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
他缓缓开口道:“朕昔日征战四方,为我大唐开疆拓土,不过是尽臣子本分。”
“只是这兄弟间的平衡出现变化,实非朕之所愿。”
“朕一心为国,只望能早日统一全国,让百姓安居乐业。”
“至于太子之位,朕从未有过非分之想。”
说罢,他轻轻叹了口气,眼神望向远方。
【在唐初统一战争中,李世民做出的重要贡献,建立的特殊功勋,没有人可与之相匹。】
【武德元年起,李世民率军先后攻灭薛仁镐,刘武州的割据政权,解除唐王朝西北和北面的威胁,收复陇右地区和并、汾失地。】
【武德三年七月起,李世民率军逐渐包围王世充与东都,切断粮草供应,待其自灭。】
【河北农民军窦建德,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举十万大军解救王世充。】
【李世民命齐王李元吉继续包围东都,自己则亲率三千五百精骑,奔赴虎牢关抵御。】
【在他的高超战术下,虎牢关之战,最终获得胜利,生擒了窦建德,王世充见无力回天也弃城投降。】
弹幕飞出:
“太原公子褐裘而来,顿教天地皆雄色“——李世民18岁起兵反隋,至28岁完成统一,其军事生涯呈现出“战略上大迂回,战术上闪电战”的鲜明特征。”
“在武德年间的六场关键战役中,创造了冷兵器时代罕见的“全胜纪录”奠定了后世“唐军不可敌”的战争神话。”
“破薛举:浅水原之战采用“疲敌战术”先坚壁六十日,待敌粮尽后以“玄甲军”侧翼突击。”
“灭刘武周:柏壁之战实施“后勤绞杀”截断敌军补给线逼其野战。”
“面对窦建德十万大军时,李世民亲率500骑实施“侦察作战“发现敌军列阵混乱后立即发动“日落突袭”利用黄河水汽制造晨雾掩护,最终以3500精骑破十万之众。”
大唐贞观位面。
李世民看完这些内容,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微笑。
他轻抚着胡须,缓缓说道:“此乃吾之职责所在,亦是大唐之幸事。”
“当初举兵征战,为的便是平定四方割据,还百姓以太平,让大唐得以稳固。”
“那薛仁镐、刘武周之辈,妄图割据一方,扰乱我大唐安宁,吾自当率军将其剿灭。”
“至于王世充、窦建德,虽拥兵自重,但吾凭借将士们的英勇和正确的战术,方能战胜他们。”
“不过,这胜利并非吾一人之功,实乃我大唐诸位将士齐心协力、浴血奋战的结果。”
“往后,吾亦会带领大唐走向更加繁荣昌盛之路,让百姓安居乐业,让我大唐威名远扬。”
说罢,他眼神坚定地望向远方,仿佛看到了大唐的锦绣未来。
【自领兵以来,李世民十分注重收罗将才,并且对他们以诚相待。】
【敌军降将秦叔宝程,咬金尉,迟敬德等,相继得到重用。】
【武德四年七月,唐初统一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
【秦王李世民威望骤增,当他班师回朝时,身披黄金甲,身后跟随二十五名大将,铁骑万匹,军越鼓吹,红极一时。】
【自古旧官都已配不上李世民的殊功了,李渊特赦天策上将加以表彰。】
【此时,李世民拥有了与太子东宫同等的开府置僚署的权利,拥有陕东道邢台的行政特区,以及掌控中央军队的军事特权,威望甚至已经超越了太子。】
【他还设立文学馆,广收天下有识之士,其中就有房玄龄杜,如晦等著名的十八学士。】
弹幕飞出:
“秦叔宝:本名秦琼,以勇猛著称,曾为隋将来护儿部将,后归顺李世民。他在虎牢关之战中立下大功,成为李世民最信任的将领之一。”
“程咬金:本名程知节,少时骁勇善战,善用马槊。原为李密部将,后与秦叔宝一同归顺李世民,在多次战役中担任先锋。”
“尉迟敬德:本名尉迟恭,原为刘武周部将,在介休城归降李世民。李世民对其极为信任,即使在部下怀疑其忠诚时仍坚持重用,最终尉迟敬德成为李世民最得力的心腹爱将。”
“这些将领不仅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还在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广为流传,如尉迟敬德与秦叔宝后来被民间奉为“门神。”
“武德四年十月,唐高祖李渊特设“天策上将”一职授予李世民。”
“地位崇高位列三公之上,仅次于皇帝和太子,成为唐朝实际的“第三号人物。”
“开府特权:允许自置官属,拥有与太子东宫同等的开府置僚署权利。”
“行政军事权力:掌控陕东道大行台(行政特区)和中央军队的部分指挥权。”
“通过天策府,李世民能够名正言顺地招募人才,如将杜淹纳入府中,防止其投入太子阵营。”
“为进一步巩固权力基础,李世民于武德四年设立文学馆,招揽了十八位著名文士,史称“十八学士”包括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薛收、褚亮、姚思廉、陆德明、孔颖达、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盖文达、苏勖、刘孝孙。”
“这些学士不仅参与政事讨论和典籍整理,更重要的是为李世民提供了强大的智囊团,帮助他从单纯的军事统帅转型为具备治国才能的政治领袖。”
“李建成在唐朝建立过程中也有重要贡献,如攻克霍邑、长安等战役。”
“通过天策上将职位和文学馆,李世民建立了独立于太子系统的官僚体系。李渊曾试图用李元吉制衡李世民,但效果有限。”
“到武德后期,李世民的威望和实力已超越太子,直接导致了玄武门之变的发生。”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