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我刷短视频引领古人大革命 > 第33章 常十万来投
换源:


       【至正十五年,朱元璋攻克和县,这时一个山匪大盗,被朱元璋的行事作风吸引前来投奔。】

【他走进帐内第一句话就是,我能打,把先锋印给我。】

【老朱有点懵,但见这人身材魁梧,体魄健壮,于是就先将其留下很快,他就会知道这个叫常玉春的男人没有吹牛逼。】

【六月,朱元璋南下渡江,在采石机的援朝水军元帅,满子海牙的严密防守下,没能打进去。】

【这时候,只看一条小船,载着猛男常玉春,顶着激流,冒着箭矢,冲到了敌人岸前。】

【常玉春脚踩叽石一跃而上,左冲右突,来回拼杀如入无人之境。】

【朱元璋趁机指挥军队登陆,元军纷纷溃逃。】

【然后朱元璋乘胜追击,拿下了太平城。】

弹幕飞出:

“常遇春,字伯仁,怀远人,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军事将领。”

“常遇春出身贫寒,青年时做过雇工,元末天下大乱时,加入刘聚的起义军成为山匪大盗,因不满刘聚只知打家劫舍、胸无大志,决定另寻明主。”

“1355年,25岁的常遇春在朱元璋攻克和县后主动投奔,一见面就直言不讳:“我能打,把先锋印给我”展现出非凡自信。”

“朱元璋初见时因其曾是“盗匪”而有所疑虑,但见其身材魁梧、体魄健壮,决定先将其留下。”

“常遇春天生神力,猿臂善射,勇力绝人,性格直率,作战勇猛,自称能率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治军严厉,赏罚分明,部队战斗力极强。”

“采石矶与南京燕子矶、岳阳城陵矶并称长江三矶,地势险要,元军依靠山势构筑工事,以逸待劳,易守难攻,朱元璋军队多次尝试登陆均告失败。”

“常遇春主动请缨,驾一叶扁舟顶着激流和箭雨冲向敌岸,以长矛刺敌未果,顺势借力一跃而上,飞登采石矶,登岸后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杀得元军纷纷溃逃,传说在采石矶公园留有常遇春登岸时用力过猛留下的50厘米长大脚印。”

“朱元璋趁机指挥大军登陆,元军防线全面崩溃,此战展现了常遇春的非凡勇武,奠定其在军中的地位,朱元璋当即任命他为总管府先锋,实现了他最初的请求。”

“采石矶大捷后,朱元璋乘胜追击,迅速攻占太平城。”

“太平城位于长江南岸,是金陵上游的最后一道防御关口,控制太平意味着打开了进攻集庆(南京)的门户。”

“太平城为朱元璋提供了稳固的江南立足点,获取了富庶地区的粮食补给,解决了军粮紧缺问题,切断了元军在长江上下游的联系”

“朱元璋初入城时曾许诺士兵可随意抢掠,但进城后立即严令禁止,处决违令抢掠者,树立了严格的军纪,此举赢得了民心,为长期统治奠定了基础。”

大明洪武位面。

朱元璋看着这段内容,微微点头,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开口道:“这常遇春啊,当真是勇猛无双!”

“初见时他那讨要先锋印的狂傲劲儿,我心里还犯嘀咕,没想到他果真有这等本事。”

“采石矶一战,他单枪匹马冲入敌阵,如猛虎下山,元军哪里是他的对手。”

“有他这等猛将冲锋陷阵,我军士气大振,方能一鼓作气拿下太平城。”

顿了顿,朱元璋又感慨道:“如今天下初定,可惜常遇春英年早逝,不然有他在,朕平定四方更能如臂使指。”

“他为我大明立下赫赫战功,当永载史册,受后世敬仰。”

说罢,朱元璋轻轻放下手中的书卷,陷入了对往昔征战岁月的回忆之中。

这时,一旁的徐达拱手说道:“陛下所言极是,常遇春将军确是我军中不可多得的猛将。”

“采石矶一役,他奋勇当先,以一己之力扭转战局,让我等钦佩不已。”

“他不仅勇猛过人,且战术灵活多变,每战必身先士卒,为我军树立了榜样。”

“可惜天妒英才,常将军早早离世。”

“但他的英勇事迹和赫赫战功,激励着我等继续为大明效力。”

“如今四海初定,仍有诸多事务待处理,臣等定当竭尽全力,保我大明江山稳固,不辜负常将军的遗志,也不负陛下的信任与重托。”

朱元璋听后,缓缓点头,目光中透露出欣慰与期许,说道:“有你等忠心耿耿,朕心甚安。愿我大明在你等辅佐下,繁荣昌盛,永享太平。”

【年终,郭子兴病逝,小明王韩灵儿任命郭子兴的儿子郭天旭为都元帅,其妻弟张天佑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

【朱元璋的官职最低,也能看出小明王的分化之意。】

【由于这支军队大部分都是被朱元璋所招募的,外加朱元璋平日亲善带兵,身先士卒,所以实际指挥权已经被朱元璋牢牢把握住了。】

【接下来他要做的事儿,就是给名义上的两个上司,办理永久退休。】

【九月,郭天旭和张天佑带一路人马前去攻打集庆路,他们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地盘。】

【结果手下的降将陈野先突然临阵叛变,倒戈相向,郭天旭、张天佑措手不及战败身亡。】

【从古至今,很多人都说,朱元璋早就知道陈野先会叛变,却没有告诉郭天旭,这就是借刀杀人。】

【之后第二年,郭天旭的弟弟郭天爵,就被朱元璋以谋反为由,斩首处决。】

【就这样,老丈人郭子兴遗留下来的军队,被朱元璋全部吞噬。】

弹幕飞出:

“元至正十五年,江淮红巾军首领郭子兴病逝于和州,时年53岁。”

“小明王韩林儿为分化控制,任命郭天叙为都元帅,张天佑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仅获左副元帅职,形成名义三头格局”

“尽管官职最低,但朱元璋实际掌握军权核心,军队主体由其招募,通过李善长控制后勤系统,嫡系将领徐达、汤和等掌控精锐。”

“1355年九月,郭天叙、张天佑率部攻打集庆路,朱元璋留守后方。降将陈野先曾被朱元璋释放并表面归顺,实则暗中联络元军。”

“郭、张部多为郭子兴旧部,消耗可削弱反对势力。集庆地势险要,强攻必然伤亡惨重。”

“陈野先临阵倒戈,联合元军夹击红巾军。郭天叙、张天佑战死后,《明史》明确记载:“于是子兴部将尽归太祖矣。”

“郭天叙死后,其弟郭天爵被小明王任命为中书右丞(名义地位仍高于朱元璋)。”

“1357年,朱元璋以“谋反”罪名将其处决,关键证据包括:郭天爵多次公开宣称应继承父业,试图拉拢邵荣等郭子兴旧将,朱元璋先发制人,避免濠州系反扑。”

“完成清洗后,朱元璋实施以下措施:将巢湖水军纳入嫡系,设立“枢密院”取代旧帅府制度,通过龙湾之战进一步树立权威。”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