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落榜生黄巢又发动了“黄巢起义”。】
【此次大规模起义,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最终攻占了长安,对唐朝的统治造成了致命打击。】
【黄巢或许曾感叹,原来杀进长安,比考进长安容易的多。】
唐朝末年
已经杀进长安城的黄巢,看着天幕中的视频先是一阵沉默,随后仰天大笑起来,笑声中带着几分狂傲与不羁。
“哈哈哈哈,世人皆以我为反贼,可他们又怎知我心中抱负。”
“那科举考场,本应是寒门才子晋升之路,却被那些权贵把持,我空有满腹经纶却无进身之阶。”
他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既然文路不通,那我便以武取天下。”
“杀进长安,不过是我迈出的第一步,这腐朽的王朝,早该被推翻。”
他顿了顿,目光望向远方:“我要让这天下,再无贵贱之分,人人皆能安居乐业。”
“考进长安,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而我要自己主宰这天下!”
【傍晚六点十八分:权臣朱温掌握了实权,成功篡位,建立后梁,唐朝正式灭亡。】
【自此,中国历史进入了动荡的五代十国时期。】
【期间政权更迭频繁,战乱不断,百姓深受其苦。】
【六点三十五分:剪不断理还乱的五代十国,随着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而宣告结束,北宋随之建立。】
【为保障皇权稳固和国家长治久安,赵匡胤推行“崇文抑武”政策,提升文官地位,以抑制武将势力发展,并巧妙的借一场宴会和平解除了将领们的兵权,史称“杯酒释兵权”。】
【这一变革不仅奠定了北宋的文治基础,还催生了诸如《清明上河图》等艺术瑰宝。】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火药、指南针以及活字印刷术,均得到广泛应用和改进。】
【史学家司马光也贡献了他的巨著《资治通鉴》。】
【然而也导致了宋朝日后,冗官、冗兵、冗费的三种顽疾,因此解决三种问题,就成了宋朝后续历代皇帝的努力方向,催生了范仲淹和王安石等人的改革变法。】
【但遗憾的是,这些改革因触犯保守势力利益,而相继失败。】
【与此同时,金朝逐渐崛起。】
宋高祖位面。
赵匡胤看着天幕视频自己称帝的画面,先是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缓缓开口道:“朕推行崇文抑武政策,本是为了避免重蹈五代十国武将跋扈、政权更迭频繁之覆辙,保我大宋长治久安。”
“如今看来,这政策虽催生了文化与科技之繁荣,却也埋下了隐患。”
他眉头紧锁,神情有些凝重:“那冗官、冗兵、冗费之问题,朕当时确实未曾预料到如此严重。”
“范仲淹、王安石等人变法图强之心可嘉,只是触动保守势力利益,改革失败,实乃大宋之憾事。”
“朕亦知武将权力过大之害,杯酒释兵权乃不得已之举。”
“朕现在知道未来之事,定当权衡利弊,寻一更为周全之法,既能稳固皇权,又能避免日后诸多弊病。”
“唉,大宋后续之路,还需后人继续努力啊。”
【晚上七点二十六分:金朝南下攻破北宋都城,掳走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大量皇族官员,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史称靖康之变,北宋由此灭亡。】
【后世抗金英雄岳飞的满江红,正是针对此事抒发的满腔愤慨。】
【靖康之变后,宋高宗赵构于江南即位,建立南宋,使宋朝国佐得以延续。】
【南宋时期,虽国土面积较北宋有所减少,但经济依旧繁荣,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频繁,税收屡创新高,宋词也迎来了他的巅峰时期。】
【然而,南宋后期,朝廷内部腐败日益严重,权臣当道,加之频繁的战争,消耗了大量国力,使得南宋逐渐走向衰败。】
【与此同时,蒙古帝国在北方崛起,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即位后建立元朝,并迅速壮大,南下攻宋,逐渐蚕食宋朝的领土。】
【晚上八点十二分:南宋军队与元军在广东崖山,展开了一场极其悲壮的决战,史称崖山海战。】
【南宋满朝忠烈,十万军民跳海殉国,宋朝至此彻底灭亡。】
南宋位面。
已经被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看着天幕视频中靖康二帝被掳走的画面,先是握紧了拳头,怒目圆睁,大声道:“靖康之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当年我便立志直捣黄龙,迎回二圣,奈何……”他的声音中满是悲愤与不甘。
稍作平复后,他又缓缓说道:“南宋初期经济能繁荣,百姓也能休养生息,本是有望中兴之象,怎奈后期朝堂腐败,权臣误国,实在令人痛心疾首。”
提及崖山海战,岳飞眼眶泛红,声音颤抖:“十万军民跳海殉国,如此忠烈,可歌可泣。”
“想我大宋,竟以这般悲壮结局落幕。”
“若我能生于彼时,定与那元军拼个你死我活,护我大宋山河,保我大宋子民!”
说罢,他长叹一声,望向远方,似是在缅怀那些逝去的岁月与忠魂。
宋高祖位面。
赵匡胤看着天幕视频中大宋灭亡的画面,脸色变得十分阴沉,许久才缓缓开口:“朕辛苦打下的大宋江山,竟落得如此下场。”
“靖康之耻,朕的后世子孙竟被掳北上,实在是奇耻大辱!”他紧握拳头,眼中满是愤怒与不甘。
“那岳飞倒是个忠勇之士,可惜生不逢时。”赵匡胤叹息道,对岳飞的遭遇感到惋惜。
提及南宋,他又说道:“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可朝廷腐败,权臣弄权,终是难敌外患。”
最后,说到崖山海战,赵匡胤眼眶泛红,声音颤抖:“十万军民跳海殉国,何其悲壮!”
“朕辛苦建立的大宋,历经数百年,竟以如此惨烈的方式灭亡,朕实在痛心疾首啊!”
“若有机会,朕定要重振我大宋雄风,不让这等悲剧再次发生。”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