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绣衣使 > 第一章帝王的无奈
换源:


       天启七年,明熹宗朱由校龙驭宾天。落水后缠绵病榻的他,临终前因无子嗣,在深明大义的懿安张皇后力挺下,将沉甸甸的江山托付给了唯一的弟弟——年仅十七岁的信王朱由检。

巨大的悲痛如铅云般压在年轻的皇帝心头,更压得他喘不过气的,是皇兄留下的这副千疮百孔的江山。宦官弄权,魏阉党羽遍布朝野,如毒藤般缠绕着帝国命脉;朝纲腐败,群臣结党营私,视他这个新君如无物;北方边陲,后金铁骑呼啸南下,虎视眈眈;东南沿海,倭寇侵扰,杀人掠货,警报频传。

夜深得如同浓墨,文华殿内却灯火通明,映照着一张苍白而疲惫的年轻面庞。崇祯帝朱由检捏着奏疏的手指因用力而骨节泛白。那上面的字句,真伪难辨!阉奴魏忠贤把持内廷,遮蔽圣听;外廷奸佞与之沆瀣一气,欺君罔上……这九五之尊的宝座,竟如同一个精致的牢笼,坐困其中,眼盲耳聋!“可恨!可恨!”他在心中无声呐喊,“列祖列宗在上…不孝子孙由检…恨己无能啊…”

玉漏滴滴答答,刻划着深宫的寂寥。御前近侍王承恩轻移半步,躬身低语,声音在空旷大殿里回旋得清晰而恭敬:“陛下,亥时已过,龙体为重,还请安歇。”他体态沉稳,深青色的太监服裹着圆润的身体,垂手侍立时宛如一座不起眼的磐石,唯有那双半阖的眼中,时刻关注着御座上的主人,捕捉着最细微的动静。

“王大伴,不急,”崇祯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目光依旧锁定在那些令人窒息的奏章上,“杨毅……还未到?”

“回万岁爷,杨俭事应已在路上。”王承恩应道,随即无声地退回阴影之中。

此刻,通往文华殿的漫长甬道上,风阴冷如刀。锦衣卫佥事杨毅步履稳健,心中却翻腾着惊涛骇浪。皇帝夤夜召见,所为何来?按他后世所知的历史进程,此时崇祯正该对权倾朝野的“九千岁”魏忠贤亮出屠刀。可这事……难如登天!那阉党羽翼遍布朝堂,盘根错节,连这号称天子亲军的锦衣卫,也多是魏逆鹰犬!扳倒魏忠贤?谈何容易!杨毅甚至有些荒谬的好奇——那些几百年前的古人,究竟是如何撼动这座大山的?

身为后世魂穿者的杨毅,因家贫幼年被卖入信王府为奴。全凭远超时代的见识和几分小聪明,脱颖而出,深得当时还是信王的朱由检信任与栽培。新帝登基,他便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王府典吏,被破格擢拔至正四品的锦衣卫佥事,成了这支威名赫赫又臭名昭著的卫队巨头之一。

望着灯火辉煌宛如巨兽匍匐的文华殿,杨毅深吸一口气,吐出无声的叹息。殿门侍立的小太监见是他,立刻趋前低声谄笑:“杨爷,皇上早有旨意,您来了直入便是。”说话间,沉重的殿门悄然滑开一条缝。

“有劳公公。”杨毅抱拳一礼,踏入殿内。身后,门扇合拢的闷响隔绝了外界一切声息。

殿内亮如白昼,千百盏宫灯的光芒在金砖地面上流淌,映出冰冷的辉光。明黄的锦缎帘帐因穿堂风微微起伏,仿佛殿宇的呼吸。御座上,那位少年天子身着玄青色暗龙纹常服,身形略显单薄,眉目清俊如画,颌下短须更添几分老成,俨然一位温文儒雅的世家公子——若忽略那双深潭般眸子里压抑的沉郁与凌厉的话。

崇祯正凝神批阅奏折,朱笔悬停,眉头紧锁,薄唇抿成一条绷紧的线。堆积如山的奏章在他面前投下摇曳的重影,烛光勾勒出他专注而疲惫的侧脸线条,那份与他年龄极不相称的凝重山岳,正沉沉压在他略显稚嫩的肩头。

御座后侧,大太监王承恩如同一尊凝固的石像,眼帘低垂,视线专注于脚下的金砖缝隙,整个人纹丝不动,却微妙地与皇帝保持着无形的联系。他的存在是如此内敛,仿佛融入宫殿的阴影,但那鬓角间跳动的烛火辉光,以及偶尔抬起、含着深深忧虑与警觉瞥向御座的细狭眼神,才泄露出他对这位年轻主子细致入微的守护。

殿内死寂,唯有朱笔划过宣纸的沙沙声,以及远处宫墙外飘来的更鼓。这灯火辉煌中的一对主仆,一明一暗,勾勒出深宫长夜里无声的焦灼——一个是孤身面对将倾大厦的帝君,一个是风雨同舟心腹伴当。无尽的烦恼与不可测的将来,凝固在这凝重的空气里。

杨毅稳步上前,撩袍躬身,双手抱拳朗声道:“臣,锦衣卫佥事杨毅,参见陛下!”他声音不高,却在寂静的大殿中异常清晰,像一颗石子投入深潭,打破了某种紧绷的平衡。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