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在键盘上轻轻一顿,发出“咔嗒”的一声脆响。雷洛的目光扫过屏幕,热搜词条刺目得像是一道无形的嘲讽。“啧。”他低声咂了咂嘴,眼神冷了几分。私信箱里未读消息堆积如山,都是粉丝发来的关心,可评论区那些匿名账号却像一群嗡嗡作响的苍蝇——“耍大牌”、“霸凌”,一个个刺眼的字眼顺着水军的节奏漫延开来,让人忍不住皱眉。
他的动作不急不缓,点开相册翻找白天储存好的证据。一张张照片被放大,风衣上的咖啡渍显得格外触目惊心,储物柜底下那黑色公文包的一角若隐若现,王助理慌乱侧拍的画面更是透着几分诡异。还有杨蜜聊天记录的截图和灯光组录音片段,每一个细节都安静地躺在屏幕上,却仿佛带着隐隐的怒意,等待爆发的时机。雷洛没急着动手,而是先切到周总的微博主页。对方最新的动态仍是三天前的合影配文,“期待优秀演员的合作,影视圈需要纯粹的创作环境。”这句看似平和的话,此刻却让他眸光微凝,嘴角勾起一丝冷笑。
“啪嗒”,敲击键盘的声音再度响起。他的手指悬停片刻后落下,第一条微博逐渐成型,没有图,只有寥寥数语,却如同刀锋般划破虚伪的遮掩:
“今日片场有三问,想向@周总与关心此事的朋友请教:
一,演员的‘纯粹’,是否该建立在损毁他人戏服、藏匿关键道具的基础上?深灰风衣的咖啡渍还未干,定制公文包沾满储物柜的灰尘,这些‘小意外’为何偏偏发生在我身上?
二,‘创作环境’的‘纯粹’,是靠随意调整灯光、抢占化妆资源来维护的吗?主灯偏移遮挡对手戏镜头,遮瑕膏只够给一个人用,这样的偏袒到底是个人行为,还是有人授意?
三,当水军开始造谣‘霸凌’‘耍大牌’,当证据摆在面前仍有人闭眼撒谎,我们该维护的是真正的新人权益,还是借‘新人’之名行事龌龊的既得利益者?
影视圈需要干净的土壤,但干净从不是靠捂嘴、栽赃、踩着别人的戏服往上爬得来的。我有完整监控视频、录音与证人,若@周总觉得这些‘小事’不足挂齿,欢迎随时公开对质。毕竟,观众看的是戏里的演技,不是戏外的算计。”
点击“发送”的刹那,屏幕亮起微弱的光芒。评论区涌入铺天盖地的留言,热度急速攀升,#雷洛片场三问#猛地冲上热搜榜。不少人留言“等一个真相”,还有业内人士默默点赞,甚至连一些围观群众也忍不住发声支持。然而雷洛并未停留,随手又贴出了第二批内容:几张清晰的照片、一段简短却直击核心的文字。
“图1-3:今早7:15服装间实拍,风衣领口咖啡渍经剧组化妆师鉴定为新鲜泼洒;
图4-5:道具间储物柜底层,黑色公文包内假合同印有我的角色名;
图6:灯光组王师傅录音片段,可清楚听到‘张哲助理要求调整主灯’;
最后一张:与@杨蜜的聊天记录,时间线与现场事件完全吻合。
所有证据均为原始素材,未经剪辑。若有人认为这是‘摆拍’,欢迎联系剧组调取监控或邀请第三方机构鉴定污渍形成时间。另外提醒一下:演员的立身之本是角色,不是背后的推手;行业的健康发展靠的是互相尊重,不是暗箱操作。@周总所谓的‘纯粹’,如果只剩算计,或许该先清理自己脚下的泥。”
短短半小时内,舆论彻底反转。周总的微博评论区被愤怒的网友攻陷,带节奏的水军账号纷纷注销,营销号急忙删博道歉。有人扒出周总公司曾多次用类似手段打压竞争对手,甚至还曝出前员工爆料称“公司常用栽赃方式逼走不听话的演员”。整个网络炸开了锅。
晚上九点,周总算起来回应了,但措辞含糊其辞:“误会一场,已让张哲团队道歉。”至于自己是否授意,则只字未提。雷洛盯着这条动态,眼神淡漠得如同古井无波。他迅速回复了一条评论:“误会不会接二连三,算计也不会只针对一个人。若真想维护行业,不如先管好自己的人,别让‘纯粹’变成遮羞布。”
这条评论很快被顶到第一,点赞量迅速破百万。深夜时分,#周总公司被曝打压艺人#直接登顶热搜榜首。合作品牌方悄无声息地删除相关宣传内容,显然已经嗅到了风向变化。
雷洛合上电脑,窗外的城市灯火通明,霓虹在玻璃上映出迷离的光影。他拿起手机,简单编辑了一条信息发给杨蜜:“舆论只是手段,守住底线才是根本。”很快,对方回复:“周总那边已经联系法务,想私下和解。但你说得对,靠手段走不远,他这步棋,从一开始就输了。”
放下手机,他静静望向远处闪烁的霓虹。胸口仿佛有什么东西沉甸甸地落了下来——这场反击,从一开始就不只是为了胜利,而是为了守护属于自己的原则。戏里认真演好每个角色,戏外做好每个真实的自己,这才是他选择的道路。而这条路,绝不会因为几句算计就被轻易摧毁。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