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的冬天来得早,才十一月,寒风就已经刺骨。嫣然裹紧单薄的棉袄,呵着白气在校门口摆摊。她的药茶生意越来越红火,特别是御寒保暖的姜枣茶和预防感冒的金银花茶,成了师生们的最爱。
“小姑娘,来杯姜枣茶。”一位老教授搓着手走过来,“这天儿真冷啊,喝杯热茶暖暖身子。”
嫣然麻利地倒茶,笑容温暖:“李教授,您的咳嗽好点了吗?我新配了款润肺茶,您试试?”
李教授接过茶,抿了一口,赞叹道:“好!真好!比药店的强多了!你这丫头,真有天赋!”
嫣然心中欢喜,却又有些忐忑。生意虽好,但终究是小打小闹。她想要真正经济独立,还需要更稳定的收入来源。
这些天她一直在观察思考。省城不比农村,这里机会多,竞争也激烈。光靠摆摊卖药茶,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姐,我放学了。”秀秀背着书包跑过来,小脸冻得通红,“今天数学考了满分!”
嫣然心疼地给妹妹捂手:“真棒!饿了吧?姐收摊了,回去给你做饭。”
姐妹俩回到租住的小屋。虽然只有十平米,但被嫣然收拾得干净温馨。墙上贴着秀秀的奖状,窗台上养着几盆草药,散发着淡淡清香。
做饭时,嫣然心事重重。房租、学费、生活费...每一样都需要钱。虽然药茶生意不错,但扣除成本和管理费,剩下的勉强够温饱。要想真正改善生活,还得想别的办法。
“姐,你看!”秀秀突然指着窗外,“下雪了!”
果然,窗外飘起了雪花。这是省城的第一场雪,秀秀兴奋地趴在窗边看。
嫣然却皱起眉头。下雪天摆摊更辛苦,生意也会受影响。得尽快找到更稳定的生计。
夜里,她翻来覆去睡不着。想起孙婆婆的话:“丫头,你的医术天赋很高,不要浪费了。”又想起顾青山的鼓励:“你要尽快成长起来,才能真正掌握命运。”
一个念头突然闪过:为什么不开个正式的药茶铺呢?有了固定店面,就不用风吹日晒,还能扩大经营。
但开店需要本金,需要执照,需要场地...这些对她来说都是难题。
第二天,她去找顾青山商量。
顾青山听后很支持:“这是个好主意!你的药茶确实受欢迎,开个店铺能更好地发展。”但他也提出现实问题,“不过开店需要不少资金,你有准备吗?”
嫣然老实摇头:“我只有摆摊攒下的几十块钱...远远不够。”
顾青山沉吟道:“我可以借你一些,但也不是长久之计。最好能找个合作伙伴。”
合作伙伴?嫣然心中一动。她想起食堂的王师傅——那个总来买她药茶的胖大叔。王师傅人脉广,说不定有门路。
果然,王师傅一听就来了兴趣:“开店?好事啊!我有个远房亲戚在药材市场,能拿到便宜的好药材!店面也好说,学校后街有家小店要转让,我帮你去问问!”
在王师傅的帮助下,事情进展顺利。店面不大,但位置好,租金也合理。药材货源也有了着落。唯一的问题就是资金——转让费、装修、进货...至少需要三百块。
三百块!这对嫣然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她犹豫再三,还是向顾青山开了口。顾青山很爽快:“我可以借你两百,剩下的一百你自己想办法。不是不帮你,是要让你有压力,学会自己承担风险。”
嫣然感激不已。她明白顾青山的良苦用心——真正的独立,不仅是经济上的,更是心理上的。
剩下的一百块,她决定自己挣。除了摆摊,她又接了些缝补洗衣的活,每天忙到深夜。秀秀很懂事,不仅帮忙做家务,还提出要退学省钱,被嫣然坚决拒绝了。
“读书最重要!钱的事姐有办法!”她这样对妹妹说,心里却倍感压力。
就在她为钱发愁时,一个意外之喜降临了。
这天,李教授带来一位客人:“嫣然,这位是省中医院的张主任,对你的药茶很感兴趣。”
张主任是个和蔼的中年人,品尝了嫣然的药茶后赞不绝口:“小姑娘,你这药茶配得很有水平啊!有没有兴趣和我们医院合作?”
原来,省中医院想开发一批保健茶饮,正愁找不到合适配方。张主任偶然尝到嫣然的药茶,觉得正是他们需要的。
“我们可以买断你的配方,或者合作开发,给你分成。”张主任给出两个方案。
嫣然心跳加速。这简直是天赐良机!但她很快冷静下来:“张主任,我能考虑一下吗?”
晚上,她彻夜未眠。买断能立刻拿到一笔钱,解燃眉之急;分成则是细水长流,长远看更划算。该如何选择?
第二天,她去找顾青山商量。顾青山很惊讶:“这是好事啊!我建议选择分成。虽然前期钱少,但长远看更有利。”
嫣然却有不同想法:“顾叔叔,我想...两个都不选。”
顾青山一愣:“为什么?”
“我想用配方入股。”嫣然认真地说,“不仅是提供配方,还想参与生产和销售。这样不仅能赚钱,还能学到更多东西。”
顾青山惊讶地看着她,眼中满是赞赏:“好丫头!有魄力!这个想法很好,但谈判会很艰难,你确定吗?”
嫣然坚定点头:“我想试试。”
谈判果然艰难。医院方面起初不同意,觉得嫣然太过年轻,没有经验。但嫣然准备充分,不仅带来了详细配方,还做了市场分析和成本核算。
“这些药茶之所以受欢迎,不仅因为配方好,更因为真材实料,手工制作。”她侃侃而谈,“如果工业化生产,可能会失去这个优势。我建议保留手工制作特色,作为高端产品推出。”
张主任很惊讶:“没想到你小小年纪,考虑得这么周全。”
最终,医院同意尝试合作:嫣然以配方和技术入股,占三成股份,负责产品质量把控;医院负责资金和销售。
签约那天,嫣然拿到第一笔预付款——整整一百五十块!不仅解决了资金问题,还有了稳定收入来源!
她用这笔钱盘下店面,取名“嫣然药茶坊”。开业那天,顾青山、李教授、王师傅等人都来捧场,热闹非凡。
秀秀开心地跑来跑去:“姐,咱们有自己的店了!真好!”
看着妹妹的笑脸,嫣然心中充满成就感。这是完全属于她的事业,是她经济独立的第一步。
药茶坊生意很好。有了医院的合作,知名度大大提高。许多市民慕名而来,不仅买药茶,还咨询养生问题。
嫣然发现,很多人有小病小痛不愿去医院,就来找她咨询。她根据孙婆婆教的知识和自己看的医书,给出一些简单建议,往往很有效果。
“嫣然姑娘,你这比医院大夫还管用!”一位大妈感激地说,“我这老寒腿,照你说的泡脚,舒服多了!”
口碑一传十,十传百,来找她的人越来越多。嫣然萌生了一个新想法:为什么不考个行医执照呢?这样就能正式行医,帮助更多人,收入也能增加。
但这个想法遭到顾青山的反对:“学医不是小事,需要系统学习和多年实践。你虽然有天分,但没有正规学历,考执照很难。”
嫣然却不气馁:“再难我也要试试!我可以白天看店,晚上学习!”
说干就干。她托李教授找来医学教材,开始自学。困难比想象中大得多——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很多专业术语看不懂,只好边查字典边学。
秀秀看着姐姐熬夜苦读,很心疼:“姐,歇会儿吧,别太累了。”
嫣然揉揉发酸的眼睛:“没事,姐不累。你要好好学习,将来也当医生。”
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后,她居然通过了行医助理资格考试!虽然只是助理,但已经可以从事一些基础医疗工作了。
有了执照,她在药茶坊隔出个小诊室,提供简单的诊疗服务。收费很低,主要是为了方便群众。
没想到,这个小小的诊室比她想象的更受欢迎。许多附近居民来看病,都说她“医术好,态度好,收费低”。
收入增加了,生活也改善了。她换了稍大的房子,给秀秀买了新衣服新书包,还攒下一些积蓄。
然而,就在一切顺利时,麻烦又找上门了。
这天,几个穿制服的人突然来到药茶坊:“我们是卫生局的,有人举报你非法行医!”
嫣然出示执照:“我有行医助理资格,只从事许可范围内的诊疗。”
为首的人检查执照,挑不出毛病,却还是刁难:“你这卫生条件不合格!药材储存不规范!立即停业整顿!”
嫣然据理力争:“我的卫生条件完全符合标准!药材都是按规定储存的!”
但那人不听,非要贴封条。正在争执时,张主任匆匆赶来:“刘科长,这是个误会!嫣然是我们医院的合作单位,各方面都符合标准!”
原来又是张富贵在捣鬼!他不知怎么打听到嫣然开店的事,就匿名举报,想给她使绊子。
好在有医院出面,事情很快平息。但给嫣然敲响了警钟——树大招风,必须更加小心谨慎。
事后,顾青山来找她:“嫣然,有件事要告诉你...我可能要调走了。”
嫣然心中一沉:“调去哪?什么时候?”
“地质队有新任务,可能要去西南山区,至少一年。”顾青山叹气,“以后不能常来看你们了,你们要自己多保重。”
嫣然虽然不舍,却已经学会坚强:“顾叔叔放心,我们能照顾好自己。谢谢您一直以来的帮助。”
顾青山欣慰地笑了:“你长大了,我很放心。记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下去。”
送走顾青山,嫣然站在店门口,望着省城的万家灯火。曾经那个无助的农村女孩,如今已经在这里站稳脚跟。
但她知道,这远远不够。要想真正掌握命运,还需要更强大,更独立。
夜里,她写下新的目标:
1.三年内考取正式行医执照
2.五年内开一家正规诊所
3.十年内把秀秀培养成大学生
目标清晰,前路漫长。但她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