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飞阳俱乐部空旷的球馆里只剩下篮球撞击地板的沉闷回响。
汗水沿着陈风的下颌滴落,砸在地面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印记。
他一次又一次地启动,试图将苏晴樱优化过的“流水变向”融入自己的肌肉记忆。
理论上,肩部的预兆动作已经压缩到了惊人的零点一秒,快到肉眼几乎无法捕捉。
然而,理论与现实之间,隔着一条名为“身体极限”的鸿沟。
第一次,成功,变向如行云流水。
第二次,成功,防守的假想敌被晃得无影无踪。
第三次……他的脚踝传来一阵尖锐的抗议,身体的节奏瞬间崩坏,篮球脱手飞出,砸在远处的墙壁上,发出一声空洞的巨响。
失败。又是第三次。
这仿佛一道无形的枷锁,将他的“意”死死锁住,任凭思绪在球场上天马行空,身体却像一辆老旧的跑车,引擎轰鸣,底盘却随时要散架。
陈风双手撑着膝盖,剧烈地喘息,胸腔里像是燃着一团火,灼烧着他的不甘。
“咳、咳。”
一声轻咳从身后传来。
陈风猛地回头,只见张伯拄着那根熟悉的拐杖,不知何时已经站在了球场边,浑浊的眼睛里却透着一丝清明。
“小风,你着相了。”
“张伯?”陈风有些意外。
张伯缓缓走近,拐杖在木地板上敲出笃笃的声响。
“太极拳,练的不是快,也不是慢,而是‘舍己从人’。你只想着怎么用自己的快去赢,去突破那第三次的极限,却忘了顺着自己的身体,顺着球的势。你太想赢,反而把最重要的一个‘顺’字给丢了。”
“顺……”陈风怔住了。
他想起祖父在世时,总是在院子里慢悠悠地打着拳,嘴里念叨着:“劲不是强求来的,是养出来的。势到了,劲自然就成了。”
那一刻,他似乎明白了什么,但又像隔着一层窗户纸,看得见,却捅不破。
就在他沉思之际,球馆门口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
林悦抱着一个大纸袋,身后还跟着几个略显羞涩的女孩。
“陈风,还在练啊?我们给你带了点东西。”
她打开纸袋,里面是几十个独立包装的手工能量包,每一包上都用娟秀的字迹写着加油的话。
林悦拿起一个,递给陈风,脸上带着灿烂的笑:“我们把啦啦队重组了,以后就叫‘风之影’应援团。因为你打球的时候,像一阵风。我们,就做你的影子,永远在你身后。”
“风之影……”陈风接过那尚有余温的能量包,捏在手里,一股暖流从掌心涌上心头。
他撕开包装,里面是高蛋白的坚果棒,还有一张小小的卡片,上面画着一个Q版的篮球少年,旁边写着:“风之所向,一往无前!”
他抬起头,看着林悦和她身后那些真诚而期待的眼睛,忽然间明白了。
他一直以为自己是在孤身一人对抗着整个世界的偏见和嘲讽,但其实,早已有人愿意站在他身边,与他同行。
他不是一个人。
“谢谢。”陈风的声音有些沙哑,但无比坚定。
送走了林悦她们,苏晴樱的身影又出现在门口。
她总是这么准时,仿佛掐着秒表在生活。
她晃了晃手中的平板电脑,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理性的光芒:“最新的数据分析报告。赵猛的个人技术没有明显短板,但他有一个习惯性弱点。”
她将平板递过来,屏幕上是一张动态热点图。
“我分析了他过去二十场比赛的录像,有百分之八十七的个人强突,是从右侧启动的。你的太极‘捋劲’,最擅长顺势引偏,这是你一对一限制他的机会。”
陈风点点头,将这个关键信息记在心里。
苏晴樱推了推眼镜,语气多了一丝严肃:“但是,陈风,篮球是五个人的运动。一对一的胜利解决不了问题。你需要队友,真正的队友。”
她的话像一根针,精准地刺中了陈风内心最柔软也最棘手的地方。
他下意识地望向窗外,俱乐部另一块灯火通明的场地上,一个强壮的身影正在疯狂地进行折返跑和力量训练。
汗水早已浸透了他的球衣,紧紧贴在贲张的肌肉上,那个人正是赵猛。
他也在拼命。
陈风心中一动。
原来,真正的挑战,不是技术,不是极限,而是人心。
第二天,市体委选拔赛前的最后一次热身训练。
球馆里气氛紧张,每个人都紧绷着神经。
就在陈风做着拉伸时,赵猛忽然走了过来,将一瓶冰镇的运动饮料“砰”地一声扔在他脚边。
“喂,太极陈,”赵猛的语气带着惯有的挑衅,“明天就是正赛了,别再搞你那套慢吞吞的养生篮球,场上可没人有闲工夫陪你跳舞。”
周围的队友都停下了动作,幸灾乐祸地看着这边。
孙浩更是远远地抱着臂,嘴角挂着一丝冷笑,等着看他们内讧的好戏。
陈风没有动怒,他弯腰捡起饮料,拧开瓶盖喝了一口,然后看着赵猛,淡淡一笑:“我不跳舞。”他顿了顿,一字一句道:“我走路。”
赵猛一愣,那句“我走路”轻飘飘的,却仿佛带着一股奇特的力道,让他准备好的一肚子嘲讽硬生生憋了回去,竟一时没能发作。
他想不明白,为什么几天不见,这家伙身上那股令人讨厌的孤傲,似乎变成了另一种东西,一种他说不清道不明的……沉稳。
热身结束,距离集合还有一段时间。
陈风没有回更衣室,而是转身走向了学校后山的太极馆。
陈阿公正坐在门前的石阶上晒着太阳,仿佛知道他会来。
看到陈风,老人浑浊的眼睛亮了一下,从怀里摸出一件东西,递了过来。
那是一枚老旧的黄铜怀表,表盘已经有些模糊,但擦拭得锃亮。
“你爷爷留下的。”陈阿公的声音苍老而温和,“他走前交代,等你真正明白什么是‘劲’的时候,再交给你。他说过,真正的劲,不在手上,在心里。”
陈风接过怀表,入手冰凉而沉重。
他下意识地打开表盖,只见光洁的内盖上,用小篆刻着一行字:以柔守刚,以静制动。
八个字,如同八道惊雷,在他脑海中轰然炸响。
张伯的“舍己从人”,祖父的“势自成”,苏晴樱的“你需要队友”,林悦的“我们是你的影子”……所有零碎的片段在这一刻豁然贯通。
他不再是那个一心只想用太极证明自己的偏执少年。
柔,不是软弱,而是包容;静,不是停滞,而是掌控。
他要守护的,是队友的信任;他要掌控的,是比赛的节奏。
陈风紧紧握住怀表,那冰冷的金属仿佛传递来祖父掌心的温度。
他转身,朝着山下的篮球场走去。
他的步伐不再有丝毫的犹豫,每一步都沉稳如山,眼神清澈而坚定。
他不再是为了向世界证明自己而战,而是为了所有曾被否定、被嘲笑,却依然坚持梦想的人而战。
市体育馆,选拔赛的对战签表已经在大屏幕上公布。
县实验中学,首战对手——卫冕冠军,焦作市第一中学!
消息传来,更衣室里一片死寂,连呼吸声都变得沉重。
焦作一中,那是全省闻名的篮球豪强,去年选拔赛,它是冠军,其实力堪称恐怖。
王指导的脸色也凝重到了极点,他手里拿着战术板,用力地敲了敲:“都打起精神来!焦作一中又怎么样?篮球是圆的!记住,我们是一个团队,打的是团队篮球!谁也别给我搞个人英雄主义那一套!”
他的目光有意无意地扫过赵猛,又在陈风身上停顿了片刻,警告的意味不言而喻。
赵猛低着头,拳头攥得发白,似乎想说什么,但终究还是没开口。
他知道教练的话是说给谁听的。
就在这时,一个平静的声音打破了压抑的寂静。
“教练。”
所有人都循声望去,只见陈风缓缓站起身,走到了战术板前。
他没有看任何人,只是平静地拿起了一支战术笔。
“如果,我能用我的方式,一种‘太极串联’的方式,让全队的每一次进攻,都凭空多出至少三秒的有效组织时间,”他抬起头,目光清澈如水,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您能让我试一次吗?”
整个更衣室,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三秒!在瞬息万变的篮球场上,三秒钟足以改变一场比赛的走向!
陈风的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位队友惊愕的脸,最后,精准地落在了赵猛的身上。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
“这不只是我一个人的路——我想带大家,一起走。”
一瞬间,空气仿佛凝固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陈风和赵猛之间,等待着一场风暴的爆发,或者……一个奇迹的诞生。
王指导深吸一口气,打破了这片死寂,目光如炬,扫过每一个队员的脸。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