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深沉,一辆黑色的伏尔加轿车,如同一条沉默的鱼,在返回省城的公路上疾驰。
车厢内,气氛压抑到了极点,却又混杂着一种近乎于癫狂的兴奋。
钱教授和他带来的那几位头发花白的专家,此刻完全没有了平日里德高望重的学者风范。他们几个人,脑袋凑在一起,借着车顶那盏昏暗的阅读灯,将那张从叶昭院子里复刻出来的,还带着泥土印记的草图,摊在腿上。
他们一边用随身携带的计算尺,疯狂地进行着各种繁复的演算,一边压低了声音,激烈地讨论着,不时地,从喉咙里发出一阵阵压抑不住的,如同梦呓般的惊呼。
“天哪!这个力臂的参数,简直是神来之笔!”
“不可思议!这个连接点的几何关系,完美规避了阿克曼转向原理的固有缺陷!”
“我算出来了……在极限侧倾状态下,它的主销后倾角补偿,竟然是一个正向增益!这……这完全违反了现有的理论!”
周毅没有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去。
他独自一人,靠在后排最角落的位置,双眼紧闭,似乎是在养神。但那双放在膝盖上,因为用力而指节发白,并且在微微颤抖的手,却彻底暴露了他内心那片早已翻江倒海的不平静。
他在脑海中,像放电影一样,一遍,一遍,又一遍地,复盘着今天在那个破败小院里,发生的一切。
复盘着叶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每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话。
他想得越深,就越觉得心惊胆战,越觉得后背发凉。
叶昭给出的那份图纸,表面上,是为了解决那个小小的,在他们看来已经是天大难题的摩托车后悬挂。
但其背后所展现出来的,那种已经自成体系的,完整到可怕的设计思想,已经完完全全,超出了摩托车的范畴,甚至,超出了他们目前所能接触到的,所有关于汽车工业的知识范畴!
【周毅内心独白】:他……他绝对不可能不知道,这份图纸的真正价值!他知道!他从一开始就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在他那深不见底的知识储备里,这种足以颠覆一个国家汽车工业的顶尖核心技术,只不过是他用来解决一个‘小麻烦’,为了打发我们这帮烦人的苍蝇,而随手从指头缝里漏出来的一点点,根本不值一提的残渣!
【周毅内心独白】:我的天……那他真正看重的,他小心翼翼地,藏在脑子最深处的那些东西,又该是何等的惊世骇俗?!
这个推论,让周毅的呼吸,都变得急促了起来。
一个无比大胆,甚至可以说是疯狂到了极点的念头,如同雨后的春笋,在他的心中,势不可当地,破土而出。
红星摩托车项目?
格局,太小了!
把这份足以载入史册的“神谕”,仅仅用在一辆小小的,连轿车都算不上的摩托车上?
这,简直就是对叶老师那番良苦用心的,最大的侮辱!是对这份天赐国运的,最无耻的亵渎!
他猛地睁开了双眼。
那一瞬间,他那双并不大的眼睛里,闪烁着一种决绝的,甚至带着几分赌徒般疯狂的光芒。
他知道,自己接下来的一个决定,可能会彻底改变自己一生的政治前途。赌对了,他将成为这个国家汽车工业崛起的,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赌输了,他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将化为泡影。
但他,必须赌!
为了这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为了那几代工业人憋屈的梦想,也为了……不辜负那位隐世高人,对自己这块“朽木”的,一次又一次的“点化”!
当伏尔加轿车终于驶入省城,进入工业厅大院的时候,他没有让司机送自己回家,而是直接在了那栋还亮着零星灯光的办公大楼前,停了下来。
他走下车,用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步伐,走进了自己的办公室。
“咔哒”一声,房门被他从里面死死反锁。
他走到办公桌前,没有开灯,只是借着窗外透进来的月光,拿起了桌上那部红色的,造型古朴,却连接着这个国家最高层级的,保密电话。
他的手,在那冰冷的拨号盘上,停顿了足足有半分钟。
最终,他深吸一口气,眼神中的所有犹豫,都在这一刻,被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然所取代。
他伸出手指,毅然决然地,拨出了一个他平日里,除非发生了天大的事情,否则根本不敢,也没有资格轻易打扰的,位于京城,那个国家工业心脏地带的,中枢部委的号码。
“嘟……嘟……嘟……”
电话里传来一阵单调而沉重的忙音,每一声,都像是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击在周毅的心脏上。
终于,在响了三声之后,电话,被接通了。
听筒里,传来了一个苍老,但中气十足的,带着几分威严的声音。
“喂,哪位?”
周毅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才勉强压抑住自己声音里那股子因为激动和紧张而产生的剧烈颤抖。
他对着话筒,用一种他这辈子,所能达到的,最郑重,最严肃的语气,一字一句地说道:
“报告陈部长,我是冀省工业厅,周毅……”
“我……我们这里,可能……拿到了一把,能够直接打开未来中国汽车工业大门的,黄金钥匙!”
“我请求,立刻!向您当面汇报!”
电话那头,陷入了一阵短暂的,死一般的沉默。
而周毅知道,从自己说出这句话的这一刻起,他已经亲手,打开了一个足以改变国运的,潘多拉的魔盒。
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那个此刻正在自己破败的小院里,准备对一套德国音响“大卸八块”的咸鱼,叶昭,对此,一无所知。
……
清晨的江北省城,还笼罩在一层薄薄的晨雾之中,各大单位门口的报刊亭前,却已经破天荒地排起了长队。
无他,只因今日的《江北日报》,头版头条的位置,被一篇洋洋洒洒数千字的人物特稿给牢牢占据。
文章的标题,用的是最大号的黑体字,醒目而又充满了时代气息——《小县城里的金凤凰——记红星农机厂青年天才工程师叶昭》。
执笔人,正是报社的王牌记者,苏晚晴。
苏晚晴的笔触,细腻、生动,又带着一种极富煽动性的力量。在她的文章里,叶昭不再是那个懒散的烧锅炉青年,而是一个扎根基层、不慕名利、心怀大爱、身怀绝技的新时代青年榜样。文章从“乾坤无极震荡吸收器”写到“摩托车发动机”,将叶昭的技术能力描绘得神乎其神。
而其中最引人入胜,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关于他那位神秘的“瘸腿师傅”的段落。苏晚晴几乎是动用了自己毕生的文学修养,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世外高人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一时间,街头巷尾,工厂车间,机关单位,到处都在议论着这个从报纸上横空出世的“叶昭”,和那位更加神秘的“欧罗巴瘸腿师傅”。
报社大楼,社长办公室的窗前。
苏晚晴手持一份还散发着浓郁油墨香气的报纸,静静地站着。她看着楼下那些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指着报纸热烈讨论的人群,心中既有自己的作品引发轰动后的巨大自豪,也有一丝连她自己都说不清楚的,隐秘的不安。
她的目光,再一次落在了自己写下的那段文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