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泰山北斗亲自下场,一场报道引发的顶级关注!
“……那位来自遥远欧罗巴的瘸腿高人,在战争的硝烟中失去了一条腿,却也因此将西方的精密机械学,与东方最质朴的自然哲学,奇迹般地融为了一体。他教导年轻的叶昭,要学会聆听每一块废铁的‘呼吸’,要顺应每一颗螺丝的‘脾气’。这,不仅仅是技术的传承,更是一种‘道’的延续……”
苏晚晴轻轻叹了口气。她知道,自己在这里面,加入了太多太多的艺术渲染和主观想象。可如果不这么写,她又该如何向世人解释,叶昭那一身鬼神莫测,完全不符合科学逻辑的通天本领呢?
这似乎,是唯一的,也是最完美的解释。
这股由一篇报道掀起的舆论旋风,很快就以更快的速度,席卷回了风暴的中心——红星农机厂。
厂长办公室里,赵兴邦拿着一份报纸,双手都在微微颤抖,那张平日里总是挂着谄媚笑容的脸,此刻因为极度的激动而涨得通红。
“上报了!上报了!还是省报的头版头条!”他激动得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感觉这比他们厂子上了《人民日报》还要荣耀,还要有面子。
“快!快去!”他对着宣传科的科长,几乎是用吼的方式下达命令,“把这份报纸,给我复印一百份!不!二百份!给我贴满厂里所有的宣传栏!车间门口,食堂门口,厕所门口,都给我贴上!要让咱们厂的每一个工人,都知道咱们厂里,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神仙人物!”
宣传科的人立刻飞奔而去。
很快,厂区内所有的宣传栏前,都围满了黑压压的人群。
工人们伸长了脖子,一个字一个字地,大声朗读着报纸上的内容。当读到“瘸腿师傅”那一段时,人群中更是爆发出了一阵阵压抑不住的惊叹和议论。
“我就说嘛!叶师傅那手艺,绝对不是娘胎里带出来的!”
“原来是有高人指点啊!还是个洋高人!”
“怪不得他平时那么懒,啥都不在乎,这叫高人风范,懂不懂?”
叶昭在工人们心中的形象,在这一刻,完成了终极的升华。他不再是那个“技术高超但人很懒”的怪才,而是彻底变成了一个“身负绝学,师出名门”的隐世高人。
而此刻,这位“隐世高人”,正在自己的小院里,忙得热火朝天。
他光着膀子,穿着一条大裤衩,嘴里哼着不成调的小曲儿,正蹲在地上,聚精会神地捣鼓着那对从德律风根音箱上拆下来的,结构精密的喇叭单元。
就在这时,“砰”的一声,院门被人从外面粗暴地推开。
一个和他同车间的工友,举着一份报纸,像阵风似的冲了进来,脸上带着一种见了鬼似的兴奋表情。
“叶师傅!叶师傅!快看!你上报纸了!还是头版头条啊!”
那工友不由分说,直接将那份还带着油墨味的报纸,塞到了叶昭的手里。
“上报纸?”叶昭有些莫名其妙,手上还沾着机油,也懒得擦,漫不经心地接过了报纸。
他的目光随意地在报纸上扫过,当他看到那个硕大的标题时,嘴角还带着一丝玩味的笑。可当他的视线,缓缓下移,落在那段关于“瘸腿师傅”的,被苏晚晴用华丽辞藻堆砌起来的段落时,他嘴角的笑容,瞬间僵住了。
【叶昭内心独白】:我操!苏晚晴这个女人,她简直就是个专业级别的麻烦制造机!她这不是在写新闻报道,她这他妈的是在用文字给我挖坑,一个深不见底,足以把我活埋进去的巨坑!老子当初为了忽悠她妹妹,随口胡诌的一个地摊文学段子,被她这么一润色,这么一拔高,搞得跟真事儿一样!这下好了,本来只是在苏晴月那个小圈子里流传的“未解之谜”,现在直接被她盖上了官方认证的钢印,变成了全省人民都知道的“人物传记”了!这以后要是有人非要刨根问底,追查我那个子虚乌有的“瘸腿师傅”,我他妈上哪儿给他变一个出来?!
省工业厅,副厅长办公室。
周毅的桌子上,同样摊着一份《江北日报》。
他非但没有觉得这篇报道有任何不妥,反而看得是连连点头,脸上充满了赞许的神情。
在他看来,苏晚晴这篇报道,简直就是一场及时雨!它用一种最符合大众认知,最容易被接受的方式,完美地,为叶昭之前所有的“神迹”,提供了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
这,为他后续向省里,甚至向国家申请更多的资源,倾斜更多的政策,打造了一个无懈可击的舆论基础!
想到这里,周毅甚至亲自拿起了桌上的电话,拨通了报社总编的号码,对苏晚晴同志这种高度的“新闻敏感性”和深刻的“政治觉悟”,给予了高度的表扬。
与此同时,在省城一所著名大学的家属院里。
一间被各种书籍、图纸和精密机械模型堆得满满当当的书房内,一位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戴着一副老花镜的老者,正手持着一个放大镜,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着报纸上的这篇报道。
他,就是国内机械工程领域,跺一跺脚,整个行业都要抖三抖的泰山北斗——聂成栋,聂院士。
当他的放大镜,缓缓移动到那段关于“瘸令师傅”的细节描写时,他的动作,忽然停住了。
【聂成栋内心独白】:我记得……那是四七年的冬天,天冷得邪乎。我们在太行山里,缴获了一挺捷克式机枪,枪机卡死了,怎么都弄不好。后来,部队里一个瘸了腿的军械师,只用了一把小小的锉刀,和几块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废铁片,叮叮当当地敲了半宿,硬是把那挺机枪给修好了。那手艺,简直神了……我当时问他跟谁学的,他说,是跟一个早年间,从德国流落过来的,走街串巷修钟表的匠人学的……
聂成栋院士缓缓放下了手中的放大镜,那双看过无数精密图纸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深深的追忆,与一种对未知传承的向往。
他一直坚信,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一定还流落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被历史所遗忘的技术传承脉络。
他沉思了片刻,随即,拿起了书桌上那部红色的保密电话。
电话很快就接通了省工业厅,周毅的办公室。
“喂,是小周同志吗?我是聂成栋。”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苍老,却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力量。
周毅“霍”地一下,直接从自己的椅子上站了起来,腰杆挺得笔直,态度恭敬到了极点。
“聂老!您好您好!您有什么指示?”
聂成栋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笑意,开门见山地问道:“今天报纸上那篇关于红星厂小叶同志的文章,我看了,写的很好嘛。我想问一下,关于他那位‘瘸腿师傅’,你这里有没有更详细一点的情况?能不能,帮我打听打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