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完志愿的第二天,林辰揣着刚打印好的省城小区分布图。
坐上了去省城的大巴,他要趁着开学前,考察省城的社区生鲜市场。
这是他和张昊早就定好的计划——等学业稳定后,把社区生鲜模式复制到省城,打开更大市场。
大巴驶进省城城区时,林辰靠在车窗边,认真观察路边的社区。
和家乡的老小区不同,省城新小区更多,入住率高。
很多年轻人白天上班没时间买菜,正是社区生鲜的目标客户。
他拿出笔记本,在“重点考察区域”下圈出三个小区:靠近大学城的学府花园。
上班族集中的晨光小区、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幸福里小区。
第一站是学府花园,林辰刚走进小区,就看到门口有两家便利店。
里面摆着少量蔬菜,叶子已经有些发黄,他假装成住户,跟便利店老板闲聊。
“老板,您这儿的菜怎么不多进点新鲜的啊?”
老板叹了口气:“新鲜菜不好存,进多了卖不完就坏了。”
“而且年轻人都爱网购,很少来店里买蔬菜。”
林辰心里有了底,又走到小区广场,看到几个阿姨在跳广场舞。
就凑过去递了瓶水:“阿姨您好,我想做社区生鲜配送,想问问您平时都在哪儿买菜啊?”
“还能在哪儿?要么去三公里外的菜市场,要么在网上买。”一位阿姨接过水,打开了话匣子。
“送过来有时候也不新鲜,要是有人能送新鲜菜上门,价格又实惠,我们肯定愿意订!”
接下来的两天,林辰跑遍了三个小区,收集了不少有用的信息。
省城的蔬菜批发价比家乡高10%,但居民能接受的零售价也更高。
年轻人更在意配送速度,最好能当天订当天送;老年人则更看重蔬菜新鲜度和价格。
他把这些信息记在笔记本上,还加了几个小区业主群,偷偷观察大家对社区生鲜的需求。
考察结束回家的路上,林辰收到了高考志愿录取的短信。
——他被省城财经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录取了!
他赶紧给母亲和张昊打电话,电话那头,李桂兰的哭声和张昊的欢呼声混在一起。
热闹又温暖,回到家,林辰刚进门,就看到客厅里摆着一个大蛋糕。
上面写着“恭喜林辰考上大学”,李桂兰、张叔、张昊、王阿姨、李爷爷都在。
看到他回来,纷纷围上来祝贺。
“辰辰,这是阿姨给你买的钢笔,上大学用得上。”王阿姨递过来一个精致的钢笔礼盒。
“小林,这是爷爷攒的零花钱,你拿着当学费,别嫌少。”李爷爷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一沓零钱。
林辰鼻子一酸,接过礼物,哽咽着说:“谢谢大家。”
“我以后一定会好好努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晚饭时,张昊兴奋地说:“辰哥,我也收到录取短信了!”
“被本地的理工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录取了!以后我在本地管摊位,你在省城考察市场。”
“咱们兄弟俩分工合作,把社区生鲜做大!”
张叔也笑着补充:“我跟郊区的菜农谈好了,等你们开学,他们就增加供应量。”
“保证摊位的蔬菜充足,另外,我还帮你们招了两个兼职的学生,负责配送,你们不用再那么累了。”
林辰心里暖暖的,他举起杯子,对大家说:“今天我能考上大学。”
“社区生鲜能有今天,全靠大家的支持,这杯饮料,我敬大家。”
“以后不管我走多远,都会记得大家的帮忙!”
饭后,林辰和张昊坐在小区的长椅上,规划着未来的计划。
“辰哥,你开学后,先在省城熟悉环境,等国庆节回来。”张昊兴奋地说。
“咱们就开始筹备省城的配送点,我已经在网上查了,省城的小区都有业主群。”
“咱们可以先从群里推广,积累客户,再慢慢开线下摊位。”
林辰点点头,拿出笔记本,在上面写下:“省城社区生鲜计划:1.开学后加入10个小区业主群,推广试吃活动。”
“2.联系省城的蔬菜批发市场,对比价格,找靠谱的供货商;3.国庆节回家后,制定详细的运营方案。”
“4.明年暑假,在省城开设第一个配送点。”
月光洒在两人身上,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林辰看着笔记本上的计划,又想起了重生那天的场景。
那时他还在为高考失利而悔恨,为父母的辛苦而愧疚。
而现在,他不仅有了光明的学业前程,还有了值得奋斗的事业,身边还有一群支持他的人。
他知道,未来的路还会有困难。
比如省城的市场竞争更激烈,比如学业和事业很难兼顾,但他不再害怕。
因为他有兄弟的陪伴,有家人的支持,有这一世重新来过的勇气和经验。
林辰站起身,拍了拍张昊的肩膀:“昊子,咱们一起努力。”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一起克服,把社区生鲜做成咱们的骄傲!”
张昊也站起身,用力点头:“好!辰哥,我跟你一起干,咱们一定能成功!”
两人相视一笑,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属于他们的逆天改命之路,已经走了一半。
接下来的路,他们会并肩作战,书写更精彩的传奇。
而家乡的这片土地,这些支持他们的人,会成为他们最坚实的后盾。
陪伴他们走向更远的未来。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