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仙侠小说 > 剧透洪荒:我预知封神榜 > 第43章反制谋划:针对西方的策略制定
换源:


       正当我思索那三枚空瓶意义时,突然一滴血珠从上方落下。

血珠坠地,裂成三瓣。

血珠落地后,我的注意力又被袖中玉片的异动吸引。玉片短暂震颤后,再度沉寂。

那道来自西南方的灵波脉冲再未出现,但我知道,它不是错觉。三枚空瓶摆放在灰雾石坛上,本不该存在,却出现在神通所见的画面里。这说明西方教的动作已超出《封神演义》记载的轨迹,他们正在构建新的路径。

我起身,再度取出那三枚加密玉简,仔细查看封印灵纹有无异常。此前递出的那份,至今未有回应。三日之期已满,玉虚宫内依旧平静,仿佛一切如常。可越是如此,越证明有人在压下此事,或不愿正视。

我将空白监听玉符取出一枚,以指腹抹过符面,确认第七节点录得的震动波形仍完整留存。这不是推测,是可复现的实证。若他们仍视而不见,那就让他们亲眼看见。

我亲自前往玉虚宫偏殿值事处,将三枚玉简连同这枚实录玉符一并交出。值事弟子欲问姓名,我只道:“若三日不决,七日后再递三份。”话落即走,不再停留。

回到居所,我取出《封神演义》,翻至“西方教”条目。书页依旧安静,字迹清晰,无异动。但我知道,某些事正在书外发生。剧透神通所见的画面,已不再局限于命格结局,而是开始捕捉正在进行的变数。这意味着,天机正在流动,而我正站在裂隙边缘。

次日辰时前,我已候于清虚殿外。

元始天尊素来在此时独坐静修,不召弟子,不设侍从。这是唯一能避开长老干扰、直面天尊的机会。我依剧透神通所见,提前半个时辰抵达,立于殿门侧影处,不言不动。

辰时整,殿门无声开启一线,一缕清气溢出。我上前一步,躬身道:“弟子苏一,有封神之外的变数禀报。”

殿内静了片刻,一道声音传出:“入。”

我步入殿中,地面由整块寒玉铺就,映出人影却无轮廓。元始天尊端坐于蒲团之上,双目微阖,气息如渊。我未抬头,将四枚玉简置于案前,三加密,一为实录。

“西方教已在三处水脉节点下方布设引灵阵,借度化散修为引,暗中吸聚水灵之力。七日内,封印根基将损三成。”

天尊未动,只道:“何以为证?”

我取出实录玉符,以灵力激活。刹那间,殿中地面微微震颤,三次,间隔半刻,每次持续三息,频率与第七节点所录完全一致。

殿内空气一凝。

我继续道:“此为第七节点所录震动波形,非自然波动,亦非法器交击,而是阵法共鸣所致。每一波震动,皆对应一名散修西去。三处节点同步运转,形如蛛网,中心金光吸力渐强。”

天尊终于睁眼,目光落在我身上。

我随即催动剧透神通,在虚空中投映画面:灰袍人缓步下坡,舍利微光,散修眼神空茫,转身西行。途中无斗法,无血光,如风化尘。

“他们不争封神之位,而在布势。”我说,“不攻玉虚宫,而蚀其根基。若放任不管,七日后水脉失衡,反噬自生,届时无需一兵一卒,我方亦将陷入内乱。”

天尊沉默良久,才道:“长老会已有议,谓此乃边角扰动,不足为患。”

“若只是扰动,为何三日不复我?”我直言,“若只是散修走失,为何皆在子时三刻,皆近水脉外围,皆无打斗痕迹?若只是巧合,为何玉符录得舍利灵波共振?”

我顿了顿,“他们选的不是人,是时机,是位置,是灵脉节点的薄弱之处。这不是劫掠,是温水煮蛙。今日失三人,明日失三十人,后日失三百人。等到察觉,已无回天之力。”

天尊目光微动,“你欲如何?”

我早有准备。

“请准三策。”我道,“一曰以预知破隐。我可借剧透神通,预判其下次度化目标与阵法激活节点,提前布防,截其脉络。”

“二曰以散修反诱。择可信弟子,伪装散修游走于节点外围,引其现身。一旦触发度化,即可顺藤摸瓜,定位更多布阵之地。”

“三曰以阵制阵。在三处水脉节点下方,预埋逆灵锁阵。此阵不主动出击,仅当侦测到引灵阵启动时,自动反向吸聚,打乱其节奏,迫其暴露。”

天尊未语,殿外忽有脚步声近。

门开,一名长老步入,面有不悦:“苏一,你越级呈报,已违规制。此事长老会已有定论,无需再议。”

我未退,“若定论是坐视封印被蚕食,那我宁可违制。”

长老冷声道:“你凭一妖族玉片、几枚玉符,便要动摇教中部署?荒唐!”

我直视其眼,“我不是凭玉片,是凭三次震动、三段波形、三起走失案的时间与地点重合。我不是凭神通幻象,是凭可复现的实证。若诸位不信,此刻便可再演一次。”

刹那间,殿中地面微微震颤,与之前实录的频率时长毫无二致。

长老脸色微变,却仍强撑:“些许震动,或为地气浮动。”

“那舍利灵波呢?”我取出另一枚玉符,录有梵唱共鸣,“可要再听一遍?”

殿内一时寂静。

元始天尊缓缓起身,踱至案前,扫过四枚玉简,“你所请三策,需调何资源?”

我答:“不调重兵,不占编制。只需准我设一隐察司,由我主理,协调可信弟子数人,专司监视、预警、反诱。若三策无效,唯我是问。”

天尊凝视我片刻,“你可知此举风险?若西方教察觉,必反扑。若你所料有误,玉虚宫颜面尽失。”

“我知道。”我说,“但若什么都不做,才是最大风险。”

他终于点头,“准你设司。三日之内,拟出细则。若有差池,唯你是问。”

“是。”

我退至殿外,风穿袍袖,袖中玉片再无震颤。

不是因为它停止了,而是我已不再被动承接信号。

我取出随身布帛,摊开于掌,以指尖蘸血,写下三人姓名:玉玄子、灵月、青鸾。他们是目前唯一可信之人。隐察司的第一步,必须由他们开始。

血珠滚落,在布帛上洇出一朵暗红小花。

我忽觉袖中玉片再度微动。

这一次,不是脉冲,而是一种持续的、低频的震动,如心跳,如阵法运转的余波。方向仍是西南,但位置更近,似乎已移至昆仑墟南麓。

我低头看那血字,最后一笔尚在渗出,滴落于布帛边缘,晕开一线暗红。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