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玄子递来的情报符纸还带着晨露的潮气,边角微卷,墨迹却清晰。北隅节点,昨夜又有三人失踪,巡逻弟子只寻回半截断裂的符令,灵息全无。我接过符纸,指尖刚触到那未干的朱砂印,剧透神通便自行运转。
画面断续闪现:黑雾缠身,符光逆行,一人跪地,头顶有血线蜿蜒而下,另一人双目空洞,口中吐出灰烬般的絮语。可再往下,景象碎裂,如同书页被无形之手撕扯,只剩混沌一片。
我闭目,再度催动神通,试图锁定那三人命格的最终走向。可本该清晰浮现的结局线,此刻竟如被浓雾遮蔽,仅有一瞬的低语掠过——“无光之渊”。随即,神通反馈戛然而止,仿佛被某种力量强行掐断。
我睁开眼,从怀中取出《封神演义》。书页平摊,指尖划过“西方教”条目,原本稳固的字迹竟微微扭曲,像是墨迹在缓慢爬行。我心头一沉。此书自降临洪荒,从未有过异变。它记录的是既定天机,而天机,正被人动了手脚。
我将书页合拢,贴于额前,以神通反向追溯。刹那间,一股阴冷气息自书脊渗出,直透识海。我猛地松手,书落案上,封皮竟浮现出一道极淡的裂痕,如蛛网般蔓延。
这不是西方教的手笔。他们擅度化、借势,却不擅篡改天机。能动此书者,必是通晓封神命轨之人,且手段凌厉,直指根源。
我唤来玉玄子,将符纸与书卷并列案上。“北隅地脉近三日可有异动?”
他摇头:“守卫报称灵流平稳,阵法无损。”
“你亲自去查。”我说,“带青鸾玉片,埋入地表三尺,录下波频。”
他迟疑:“若被长老问起……”
“就说我在查逆阵余波。”我打断,“此事不可声张。”
他点头离去。我独坐静室,取出三枚逆阵所录的灵波图谱残片,逐一比对。西南方向的地脉共振虽已中断,但图谱末端仍残留一丝微弱波动,频率极低,近乎静止。我将图谱贴于玉片,以灵力激发共鸣。
玉片轻颤,映出一段残频——九次脉冲,间隔不等,却暗合《九幽引煞诀》的起阵节律。那是截教秘传,专用于引动地底煞气,炼化生魂为阵基。此术早已失传,连《封神演义》中也仅提了一句。
我猛然起身。西方教布阵,截教布煞,二者本无交集。可若一方提供灵力牵引,另一方以煞气为体,再辅以血祭为引——便能伪造一场“伪天劫”,直接冲击封印根基。而能提供血祭的,唯有妖族。
青鸾昨夜未归,但她留下的玉片仍在袖中温热。我以灵力轻触,感应到她气息尚存,正位于北隅外围山脊。未遭劫难,亦未被控。
半个时辰后,玉玄子带回玉片。他脸色发白,声音压得极低:“地脉深处有吸力,非自然回流。玉片录得三段波频,与你在幽涧谷所破逆阵完全相反,但……夹杂着妖血祭纹的残响。”
我接过玉片,灵力注入。画面浮现:北隅地底百丈,岩层裂隙中嵌着一枚残破的骨符,其上刻着青鸾族徽的倒影,血线如藤蔓缠绕。那是亵渎之祭,以敌族血脉为引,召唤地煞反噬。
我将玉片收入袖中,取《封神演义》重查“妖族”条目。书页翻动,一段新文悄然浮现:“青丘血盟,三教暗契,劫起无光,魂归北冥。”——此前绝无此句。
天机被篡,已成事实。
我直奔清虚殿。殿外守卫欲阻,我举书示之:“天机异动,书页自鸣。”话音未落,书脊裂痕微微扩张,一道微不可察的震颤传入殿内。
片刻,殿门开启。
元始天尊端坐高台,目光落于我手中书卷。“你来,是为北隅之事?”
“不止。”我将玉片、图谱、符纸一一呈上,“西方教引灵阵虽破,但截教《九幽引煞诀》已悄然接入地脉。妖族血祭残符现于北隅,亵渎青鸾血脉。三股力量,正以不同方式汇聚西南地底,目标非扰封印,而是——伪造天劫。”
天尊未语,指尖轻点图谱残片。图中那丝微弱波动骤然放大,显出完整波形。他眸光一凝。
“此频,确为九幽引煞。”
“更甚者。”我翻开《封神演义》,指那新现之文,“此书乃天机具象,如今字迹自改,说明有大能正在重塑命轨。若任其成势,封神榜将不按天数录名,而是——由他们定谁该死。”
殿内寂静。
良久,天尊开口:“你可锁定其阵眼所在?”
我摇头:“神通受阻,预知断裂。仅得一句低语:‘劫起于无光之渊’。”
“无光之渊……”他低语,“地底三千丈,阴煞汇聚之地,历代封印残骸所葬之处。”
“正是。”我说,“若伪天劫成,首当其冲者,非玉虚宫,而是整个封印体系。届时地煞冲天,万灵失序,三界将陷入无主之乱。而乱中,最利者——非阐教,非截教,而是西方。”
天尊缓缓起身,手中拂尘一挥。
九声钟响,自玉虚宫深处传出,一声重过一声,震荡云霄。那是“九霄警钟”,唯有大劫将至时方可敲响,十二金仙须即刻闭关议策,全教进入战备状态。
钟声未歇,我已退出大殿。灵月在阶下等候,手中握着一枚温润玉符,递来时未发一言。我接过,玉符上刻着“守心”二字,笔迹出自太乙真人。
我握紧玉符,登临观星台。夜色如墨,西南方向天际不见星辉,仿佛被某种力量吞噬。我取出玉片,最后一次催动剧透神通。
黑雾弥漫,画面无法穿透。唯有那句低语再度浮现,比先前更清晰——
“劫起于无光之渊。”
我正欲收手,玉片忽剧烈震颤,裂开一道细纹。裂纹中,渗出一丝极淡的血线,顺着我的指尖蜿蜒而下。
血未滴落,已凝成黑珠。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