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玄幻小说 > 医武双绝:守护芳柔 > 第28章 竹海心驿
换源:


       云蒙山的晨雾漫过守护堂的木窗,孙鹰正用橙黄色笔在“天下阵眼图”上圈出东南丘陵茶驿的点位,笔尖刚停,道源珠突然从鼎旁飘起,珠身八色光带中,代表西南的绿色光纹竟缠绕起细小的竹丝,落在图上“西南竹海驿”的红圈处,将周围的墨迹晕成淡绿的涟漪。

“孙鹰哥,快看木脉卷宗!”丁芳柔抱着本裹着竹皮的典籍冲进堂内,纸页上画着座嵌在竹海间的竹楼驿,墙角刻着青龙图腾,“卷宗里说,西南竹海驿是五十年前木脉守护者的驻点,当年你爷爷平定血莲教后,曾想加固这里的木脉阵眼,却因竹海瘴气太重中途折返——现在竹子全枯了心,竹农砍竹时还会流黑汁,肯定是‘枯心蛊’醒了!”

赵青山这时拎着捆发黄的竹枝走进来,枝节上还沾着黑褐色的汁液:“这是西南竹农托货郎带来的‘预警竹’,他们说最近竹海的竹子看着青,劈开全是枯心,竹篓编到一半就散架,孩子们在竹林里玩,手上会沾到黑汁发痒。”竹枝凑近道源珠,竹丝突然散开,在墙上投射出竹海驿的虚影——驿旁的老竹王下,藏着泛着绿光的阵眼核心。

竹楼外传来竹扁担的吱呀声。西南竹农首领阿竹挑着竹筐冲进药圃,筐里装着些劈开的枯心竹,竹节间的黑汁正顺着筐缝滴落,语气急切:“孙守护者,丁守护者,竹海的竹子不对劲!春笋刚冒头就烂根,我们靠竹编糊口,再这样下去可要饿肚子了!”

孙鹰接过枯心竹凑近道源珠,竹片瞬间裂开,枯心处竟藏着无数米粒大小的蛊虫,外壳泛着与血莲教血莲蛊相似的暗红光泽。丁教授的羊皮笔记在这时自动翻开,五十年前的字迹与木脉卷宗重叠:“枯心蛊以竹汁为媒,母巢藏于竹海驿老竹王下,需以青龙木枝混离火镜碎片,辅以双生血脉的生机之力,方能活竹除蛊。”

丁芳柔的双生血脉突然泛起翠绿微光,掌心的道源印记与枯心竹共鸣,在地上凝成西南竹海驿的立体模型——老竹王的竹节纹路里,刻着半截青龙封印,正是孙鹰爷爷当年留下的痕迹。“爷爷当年带着药篓进了竹海,却被瘴气熏得咳血,只能先退出来!我们得替他完成这件事。”

出发前,王二带着山民们准备了防瘴物资:浸过还魂草汁的竹帽、装着离火镜碎片的竹盒(防潮防蛀),还有裹着生机草绒的竹手套——能抵抗枯心蛊的黑汁侵蚀。“我跟你们去!之前修过风蛊、卷叶蛊阵眼,竹林里找老竹、辨方位的活我也会!”丁教授则将《道源真经》的西南篇抄录成册,塞进孙鹰行囊:“里面记着辨瘴口诀,竹海瘴气多变,光靠道源珠的指引不够。”

前往西南竹海驿的路上,道源珠的绿色光带始终指引方向。越往西南走,竹林越密,孙鹰发现每过一片竹海,掌心的青囊印记就沉一分,路过当年血莲教的废弃竹寨时,印记突然射出道绿光,照亮了埋在竹根下的半截木枝——是孙鹰爷爷当年用来引木气的青龙木枝碎片,上面还留着未完成的活木纹。

“这碎片能定位母巢位置。”丁芳柔用双生血脉的生机之力包裹碎片,碎片上的纹路突然与道源珠的光带相连,指向竹海驿的方向,“你看,枯心蛊的黑汁已经蔓延到三十里外的竹田,再晚竹农们就没法砍竹编筐了。”

西南竹海驿比卷宗里画的更寂寥,驿楼的竹墙被黑汁蚀出无数小孔,老竹王的枝干一半枯黑,风一吹就落下枯黄的竹叶,带着细微的“簌簌”声——是枯心蛊在竹节中游动。走到老竹王西侧,果然看到片泛着绿光的竹根区,土下隐约能看到青龙图腾,正是阵眼的入口。

“小心瘴气,蛊虫会顺着呼吸钻进肺里。”孙鹰将青龙木枝碎片插在竹根旁,木枝的木属性能量与竹海共鸣,瞬间驱散片五尺见方的无瘴区,里面泛着透亮的绿光。丁芳柔则举起道源珠,珠身的八色光带缠绕在无瘴区周围,与老竹王下的母巢形成呼应。

两人同时蹲下身挖竹根,双生血脉的生机之力在周身凝成层光罩,抵挡住瘴气的侵袭。老竹王的根须间,爬满了透明的枯心蛊,根底的母巢泛着暗红的光,与孙鹰爷爷的半截封印纹相贴——只差最后一段活木纹,就能彻底封死母巢。

“用离火镜碎片补封印!”孙鹰将竹盒里的碎片抛给丁芳柔,自己运转《龙象功》,将鼎心之火的温和热力注入青龙木枝,木枝泛出翠绿光芒,周围的枯竹开始缓慢冒芽。丁芳柔则引导双生血脉的生机之力,顺着碎片的纹路画活木纹,每画一笔,枯心蛊就退一分。

“老竹王要倒了!”王二的声音从无瘴区外传来,他举着装满还魂草叶的竹筐冲进来,草叶撒在竹根上,暂时固定住摇晃的老竹王根基,“还需要还魂草的根!我带来了!”

孙鹰接过还魂草根,混着自己的血缠在封印纹的缺口处——青囊派的“活木术”,能让草药之力在竹脉中保持活性。草根接触到竹根的瞬间,爆发出翠绿的光芒,枯心蛊在光芒中发出细微的嘶鸣,母巢的暗红光芒渐渐消散,周围的枯竹也开始恢复青绿,竹节间渗出清澈的竹汁。

站起身时,西南的夕阳正穿过竹隙,给竹海镀上层金辉。阿竹带着竹农们在远处的竹田等候,看到他们出来,立刻挑着竹筐迎上来:“竹子活了!春笋也冒绿芽了!”众人跑到竹田边,果然看到枯黄的竹叶已经脱落,竹农们正用新砍的青竹编筐,孩子们在竹林里追着竹虫跑。

当晚,竹农们在竹海驿的空地上摆了庆功宴,竹锅里煮着加了还魂草根的竹笋汤,烤竹鼠上刷着生机草汁,吃着浑身清爽。丁芳柔坐在篝火旁,给竹农的孩子们讲云蒙山的八色还魂草,手里还教他们编竹蜻蜓;孙鹰则和赵青山、王二一起,在老竹王上挂了块新竹牌,上面刻着“心蛊已除,竹路永宁”,旁边刻着青囊派与道源阁的标志。

“孙鹰哥,你看道源珠。”丁芳柔突然指着夜空,道源珠的八色光带中,西北戈壁方向的灰白色光纹轻轻闪烁,“下一个阵眼在戈壁的石驿。”

第二日清晨,众人前往西北戈壁石驿。当年的驿站被风沙埋了半截,只剩下石质的门框,门旁的石缝里泛着灰白色的光,石头一碰到就会掉渣。道源珠的灰白色光带指向门框后的石堆,孙鹰用青铜铲拨开碎石,露出个黑漆漆的石穴——里面藏着个石盒,装着半块《青囊秘要》的残页,上面画着石驿阵眼的修复方法,还有孙鹰爷爷的字迹:“西北戈壁属金脉,需以白虎牙混冰魄蝶鳞粉,辅以双生血脉的固石之力,方能除蚀石蛊。”

“白虎牙!”赵青山从怀中掏出颗獠牙,正是之前在白虎谷找到的四象信物,“当年修四象阵时特意留着,没想到戈壁上正好用得上。”

丁芳柔的双生血脉泛起灰白微光,与白虎牙共鸣,在门框周围凝成个金纹阵。孙鹰将獠牙插在石穴旁,运转鼎心之火,火光顺着獠牙的纹路流淌,唤醒了石缝下的固性。石穴下的碎石中,渐渐钻出些银色的小虫——是被净化的蚀石蛊残魂,在光中化作点点灰白光,融入道源珠。

修复完石驿的阵眼,道源珠的八色光带又稳定了一分。孙鹰望着珠身的光芒,想起阿竹昨晚说的话:“守护不是让竹海永远不枯,是让枯竹能再活,竹农能有饭吃。”西域的商队、江南的渔民、漠北的牧民、高原的牧人、北疆的骑手、丘陵的茶农、西南的竹农、戈壁的石匠,这些平凡人的生计,才是守护的真正落点。

返程的路上,丁芳柔靠在戈壁的驼背上,翻看《道源真经》的西北篇:“道源在竹脉,在石缝,在戈壁——万物固,则道源固。”她抬头看向孙鹰,两人掌心的印记同时亮起,在阳光下泛着温暖的光。

回到云蒙山时,守护堂的“天下阵眼图”上,又多了两个被圈起的灰白点点。山民们在守护亭前挂起了新的竹编,上面串着西南的竹珠、戈壁的石子、北疆的狼牙、丘陵的茶籽。“守护堂”的木架上,还摆着竹农送的竹编篮、石匠送的石砚、茶农送的茶叶、牧民送的奶酒。王二带着孩子们在药圃里种下新的还魂草,幼苗上系着的彩色布条,又多了“西南”“戈壁”两个地名。

当晚,孙鹰和丁芳柔坐在药圃的门槛上,道源珠与神农鼎悬浮在他们头顶,八色光带连接着西域、江南、漠北、岭南、东海、高原、北疆、丘陵、西南、戈壁的阵眼,像一张覆盖山河大地的守护网。丁芳柔靠在孙鹰肩头,轻声说:“原来守护能走遍这么多地方,从草原到茶田,从竹海到戈壁,每一处都有需要我们的人。”

孙鹰握紧她的手,掌心的印记与她的印记贴合:“爷爷说过,医者的仁心能穿过竹林瘴气,武者的守护能抵住戈壁风沙。只要有人需要,不管是竹海还是戈壁,我们都去。”

远处的山神庙传来悠扬的钟声,与西域的驼铃、江南的水声、漠北的鹿铃、岭南的虫鸣、东海的浪声、高原的风声、北疆的马蹄、丘陵的茶歌、西南的竹笛、戈壁的风啸交织在一起。药圃的八色还魂草在风中摇曳,花瓣上的守护图案闪着微光,像是在记录着他们跨越山河的每一步足迹,也记录着每一次守护带来的烟火气——是商队平安的驼铃,是渔民满仓的渔网,是牧民暖炉里的奶茶,是雨林新生的藤蔓,是海边清澈的浪花,是高原翠绿的草甸,是草原复苏的牧草,是茶田鲜嫩的新芽,是竹海挺拔的青竹,是戈壁稳固的石驿。

属于孙鹰与丁芳柔的传奇,早已不是“英雄拯救世界”的宏大叙事,更多的是藏在山河烟火里的细碎温情——是帮竹农救活老竹王时递出的还魂草根,是给石匠加固石驿时撒下的冰魄粉,是陪孩子们编竹蜻蜓时绽开的笑容。而神农鼎与道源珠的光芒,将继续照耀着他们,去修复更多的阵眼,去守护更多的苍生——因为真正的传承,从来都在每一次为平凡人弯腰的温柔里,在每一张因安宁而舒展的眉眼间,在每一片因守护而重获生机的土地上。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