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龙峰二厂。
满载着特种无缝钢管的军用卡车引擎轰鸣,在厂区卸下最后一批闪着冷硬光泽的“废铁”。
王建国亲自指挥工人搬运,脸上虽然还残留着对原料封锁的忧虑,但眼神深处却多了一份破釜沉舟的狠劲。
秦风的“扩产!倾销!”
如同军令,压下了所有恐惧。
厂部办公室里,气氛却有些凝重。秦风站在绘图板前,眉头微锁。弹簧陀螺仪解决了火箭弹翻滚的问题,但白糖燃料的推力特性、弹体气动外形与飞行姿态的匹配…这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在荒山野岭靠“挂树上吹风”的土法子,根本摸不到门道。
精度和射程的提升,似乎遇到了看不见的瓶颈。
“秦技术员,”
张铭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表情是一贯的平静,但眼神深处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有个…‘民用技术交流’的机会,可能对你们优化‘特种压力容器’的抗风性能有帮助。”
秦风抬起头:“民用技术交流?”
“嗯。”张铭将文件放在桌上,封面印着:“西北地区民用建筑风荷载联合测试项目邀请函”。
“西北有个建筑材料研究所,刚建了个‘大型风荷载模拟试验装置’,主要是给高楼、大桥做抗风测试的。”
张铭语气平淡,仿佛在说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他们听说咱们厂在搞‘远程压力测试器’,想邀请我们派技术员过去,合作做一些…‘特种容器在强风环境下的飞行稳定性模拟测试’。”
他顿了顿,补充道:“名义上是‘民用合作’,费用全免。机会难得。”
秦风的目光扫过文件上那个不起眼的“西北建筑材料研究所”公章,又落在张铭看似平静的脸上。
他的心脏,却猛地一跳!
风荷载模拟试验装置?
大型?
西北?
一个地方建材研究所…会有大型风洞?
“什么时候?”
秦风的声音听不出波澜。
“明天一早出发。”
张铭道,“车我来安排。”
秦风点了点头:“好。我去。”
……
西北戈壁,黄沙漫天。
吉普车驶入那个挂着“西北建筑材料抗风性能研究所”牌子的破旧院落时,秦风脸上适时地露出了“惊讶”和“好奇”。
低矮的砖房,斑驳的围墙,看起来毫不起眼。
穿着蓝色工装、笑容憨厚的老研究员“周工”热情地迎了出来:“欢迎欢迎!秦技术员是吧?一路辛苦!快请进!”
寒暄几句,周工便带着两人穿过几道需要刷卡的门禁,进入一栋看似仓库的建筑。
厚重的钢门在身后关闭。
秦风踏入内部的瞬间,瞳孔骤然收缩!
眼前豁然开朗。
巨大的地下空间。
冰冷的金属墙壁!
纵横交错的粗壮管线!
中央,一座银灰色的、流线型的巨大管道如同蛰伏的钢铁巨兽,静静地矗立着。
蜂窝状的进气口,复杂的控制台,精密的传感器阵列…这绝不是“民用建筑风荷载测试”该有的规模!
这分明是一座小型低速风洞实验室?
而且是军工级的!
“周工…这…这是?”
秦风“震惊”地看向老周。
“哦!这就是我们的‘大型风荷载模拟试验装置’!”
周工面不改色,笑容依旧憨厚,“看着唬人吧?其实就是个大号鼓风机,专门吹大楼模型的,给你们测测‘压力容器’…小菜一碟!”
张铭站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仿佛没听见。
秦风压下心中的波澜,脸上露出“恍然大悟”和“欣喜”:“太好了!周工!太感谢了!”
他不再废话,立刻指挥带来的工人,将准备好的几种不同尾翼角度、弹头配重的火箭弹模型(无装药)小心安装到风洞测试段的支架上。模型表面贴满了用于捕捉气流轨迹的细丝。
“周工,麻烦您,风速…从低到高,逐步增加,记录不同风速下的模型姿态和气动数据。”
秦风“虚心”请教。
“没问题!包在我身上!”
周工熟练地坐到了主控台前。
“嗡——”
低沉的轰鸣声在地下空间回荡,风洞启动!气流在管道内加速!
测试段内,高速气流如同无形的巨手,瞬间攫住模型。
细丝疯狂舞动,清晰地勾勒出气流在弹体表面流动、分离、在尾翼后方形成涡流的轨迹。
不同角度尾翼对涡流的抑制效果、不同配重对弹体俯仰的影响…直观地呈现在观测窗内!
秦风紧紧盯着气流轨迹,眼神锐利如鹰。
他不断示意工人调整模型角度,记录着不同姿态下的数据变化。
张铭则拿着笔记本,看似在记录“民用数据”,实则将秦风每一个细微的调整指令、每一次眼神停留的关注点,都默默记下。
测试持续了整整一天。
傍晚,测试结束。
秦风看着手中厚厚一沓记录着密密麻麻数据的图纸,眼中精光闪烁。
气动中心、压力分布、尾涡影响…这些困扰他多时的关键参数,此刻变得无比清晰。
有了这些数据,他就能设计出更稳定、更精准的弹体!
白糖燃料的潜力,将被彻底释放!
离开前,秦风走到张铭面前,没有多余的寒暄,从随身的帆布包里掏出一叠图纸,直接塞进他手里。
图纸上,正是那简陋却有效的弹簧滚珠陀螺仪的详细结构图、装配说明,以及…秦风根据风洞数据手写的几条极其简略、却直指核心的气动优化建议。
“张副处长,”
秦风的声音平静,“这次‘风荷载测试’收获很大。这份…‘小玩意儿’的图纸和一些不成熟的‘抗风’想法,或许…对你们研究所改进某些‘民用设备’的稳定性…有点参考价值?”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张铭收起的图纸,意有所指:
“比如…某些需要精确瞄准的…‘农用喷灌设备’?”
张铭接过图纸,入手微沉。他看着秦风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睛,瞬间明白了!
这哪里是什么“参考价值”?
这分明是秦风对军工部开放风洞资源的…回礼!
而且是精准投喂!图纸是改进红箭反坦克导弹稳定性的钥匙!
那几条气动建议…更是直指红箭导弹的痛点!
“秦技术员…这份‘参考’,太珍贵了。”
张铭郑重地将图纸收进贴身公文包,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敬意,“我一定…转交给‘研究所’。”
……
军工部,“泰山”办公室。
“泰山”看着张铭紧急送回的两样东西:
那份详细到发条圈数、滚珠直径的弹簧陀螺仪图纸。
那张写着寥寥数语、却直指红箭导弹气动设计缺陷的“抗风建议”纸条。
他拿起那张纸条,看着上面秦风凌厉的字迹:
“重心前移5%…尾翼后掠角 3度…可显著抑制俯仰震荡。”
“泰山”的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疯子…”
他低声吐出两个字,目光落在图纸上那颗小小的滚珠上。
“用闹钟发条和滚珠轴承…就想改进红箭反坦克导弹的稳定性?”
“用一天风洞数据…就敢指手画脚军工导弹的气动设计?”
他猛地抬起头,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那是一种混合着震撼、欣赏、甚至一丝棋逢对手的兴奋!
“天才!”
“泰山”猛地一拍桌子!
“通知红箭项目组!总师以上!立刻开会!”
“按这份图纸和建议…做验证样弹,三天,我要看试飞结果。”
“另外…”他深吸一口气,看向西北方向,眼神深邃:
“告诉张铭!西北那个‘风荷载测试装置’…秦风随时可以‘借用’!”
“我倒要看看…这个从废品堆里爬出来的小子…拿着国家的风洞…还能把这‘煤气罐’…折腾出什么吓死人的动静来!”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