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君心知我意归处 > 辞京远赴江南境,闲居山水享余生
换源:


       颐和苑的麦子收割完毕后,萧玉轩与沈若初看着满仓的粮食,突然生出远离京城、寻一处山水之地长居的念头。这日晚膳后,一家人坐在庭院里赏月,萧玉轩看着皎洁的月色,对萧承安与萧承宁笑道:“如今朝堂安稳,百姓安乐,朕与你母后也想彻底放下琐事,去江南住些日子——当年治理水患时,便觉江南的小桥流水、烟雨人家最是养人,若能在那里安度晚年,再好不过。”

沈若初也点头附和:“江南气候温润,适合休养,且离青州不远,往后想看宁宁,也方便得很。”

萧承安闻言,虽有不舍,却也明白父母多年操劳,早该享些清福,当即说道:“父皇母后既有此意,儿臣这就命人去江南选一处宜居之地,修缮宅院,再派些可靠的侍卫随行,确保二位长辈安全。”

萧承宁更是眼睛一亮,拉着沈若初的手说:“娘亲,不如先随女儿回青州小住几日,再一同去江南?青州到江南水路畅通,沿途还能欣赏两岸风光,正好让女儿尽尽孝心!”

萧玉轩与沈若初相视一笑,欣然应允。几日后,萧承安亲自送三人到京郊码头,看着他们登上早已备好的画舫,才转身返回皇宫——他知道,父母此去是为了享受安稳的退休生活,自己唯有将江山治理得更好,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画舫顺着运河南下,一路经过徐州、扬州,两岸的稻田黄绿相间,农户们忙着插秧、灌溉,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萧承宁站在船头,指着远处的水车笑道:“父皇娘亲你看,那是女儿改良的双轮水车,如今不仅青州在用,江南好多地方也学着造了,百姓们都说省了不少力气呢!”

萧玉轩看着水车旁忙碌的农户,眼中满是欣慰:“你这丫头,把青州治理得井井有条,还能将好法子推广出去,真是没白教你。”沈若初则拿出帕子,为他擦了擦额头的微风,笑着说:“咱们宁宁本就聪慧,又肯用心,比你当年强多了。”

十日后,画舫抵达青州码头。百姓们得知安宁公主带着太上皇与太上皇后归来,纷纷自发来到码头迎接,手里捧着刚采摘的瓜果、丝绸,脸上满是欢喜。萧承宁牵着沈若初的手,笑着与百姓们打招呼,萧玉轩则不时停下脚步,询问他们的收成与生计,听到“今年粮食够吃,丝绸卖得好”的回答,心中愈发安稳。

在青州小住的日子里,萧玉轩与沈若初每日跟着萧承宁去田间、工坊看看——看着农户们用新农具收割庄稼,看着织工们织出花样翻新的丝绸,看着学堂里孩童们朗朗读书,他们仿佛看到了奉国未来的模样。萧承宁还特意带着他们去了青州的女学,女孩子们正在学习纺织、算术,见到帝后,纷纷行礼问好,眼神中满是对知识的渴望。

“娘亲,您看,这些女孩子学会了手艺,往后就能靠自己过日子,不用再依附他人了。”萧承宁骄傲地说。沈若初点头,眼中满是赞许:“宁宁,你做了一件大好事,女子当有自己的天地,这样的女学,该在全国推广才是。”

在青州住了一个月后,萧玉轩与沈若初便打算启程前往江南。萧承宁虽有不舍,却也知道父母心意已决,特意挑选了十名熟悉水路与江南风俗的侍卫随行,还备了满满一船青州的特产,叮嘱道:“父皇娘亲,江南潮湿,要记得常晒衣物;若缺什么,随时给女儿传信,女儿立刻派人送去!”

画舫离开青州,顺着长江东下,很快便抵达江南的苏州。萧承安早已派人在此修缮了一座临河的宅院,宅院不大,却雅致清幽,院内种着翠竹、芭蕉,院外便是潺潺流水,隔岸能看到错落的白墙黛瓦,正是萧玉轩与沈若初心中向往的模样。

安顿下来后,二人彻底过上了退休生活。每日清晨,萧玉轩会带着侍卫去河边钓鱼,沈若初则在院内打理花草,偶尔学着当地妇人的样子,做些江南小吃;午后,他们会坐在窗边,一边品茶,一边看窗外的烟雨,或是翻看萧承安与萧承宁送来的书信——萧承安会告知他们朝堂的琐事,说“养老令”推行顺利,百姓们都念着太上皇与太上皇后的好;萧承宁则会分享青州的趣事,说女学又招了新学生,丝绸又卖到了更远的地方。

这日,萧玉轩钓鱼归来,见沈若初正对着一封信笑,好奇地问:“看什么这么开心?”沈若初递给他书信,笑道:“你看承安,说他打算在江南增设几所农艺学堂,让当地农户学习新的种植技术,还说要派治水时的老下属来苏州,请教咱们当年治理江南水患的经验呢。”

萧玉轩接过书信,看着儿子熟悉的字迹,笑着说:“这孩子,明明自己早已能独当一面,却还想着请教咱们,不过这样也好,懂得虚心,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傍晚时分,二人常会沿着河边散步,遇到熟悉的邻里,便停下来聊几句。当地百姓虽不知他们的真实身份,只当是来江南休养的富贵翁,却也愿意与他们亲近——会送他们刚摘的莲蓬,会邀他们去家里喝新酿的米酒,会和他们说些家长里短的趣事。

一次,他们遇到一位年迈的老妇人,正坐在门口缝补衣裳,见二人路过,笑着打招呼:“老丈、老夫人,过来坐坐吧,刚煮了绿豆汤,解暑呢!”萧玉轩与沈若初欣然坐下,老妇人感慨道:“如今的日子真好啊,朝廷不仅给我们这些老人发米发布,还教孩子们读书,不像以前,连饭都吃不饱。”

沈若初握着老妇人的手,笑着说:“日子会越来越好的。”萧玉轩看着远处嬉戏的孩童,心中满是感慨——他与沈若初一生所求,不过是百姓安居乐业,如今心愿得偿,即便远离朝堂,也觉此生无憾。

转眼到了冬天,江南虽不似北方寒冷,却也带着湿意。萧承宁特意从青州赶来,带来了厚厚的棉衣与炭火,还带来了好消息:“父皇娘亲,女儿把青州的女学模式教给了承安哥哥,他打算在全国推广,以后各地的女孩子都能读书学手艺了!”

萧玉轩与沈若初看着风尘仆仆的女儿,又看着她带来的满满当当的东西,心中满是暖意。那个曾经需要他们保护的小公主,如今已能独当一面,还能为天下女子谋福祉,这便是他们最欣慰的事。

春节时,萧承安也抽出时间,悄悄来到苏州。一家人围坐在院中,吃着江南的年夜饭,看着窗外的烟火,聊着家常——萧承安说朝堂安稳,边境太平;萧承宁说青州丰收,百姓安乐;萧玉轩与沈若初则说,江南的日子很惬意,邻里很亲切。

烟火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一家人的笑容。萧玉轩知道,自己当年选择禅位,是最正确的决定——不仅让萧承安得以施展抱负,也让自己与沈若初能在山水之间,享受这份来之不易的安稳与幸福。

往后的岁月里,萧玉轩与沈若初便在江南长居,偶尔去青州看看萧承宁,或是等萧承安忙完政务,一家人在江南小聚。他们不再过问朝堂琐事,只专心过着自己的退休生活:春日里看遍江南的姹紫嫣红,夏日里在河边垂钓纳凉,秋日里赏尽两岸的枫红菊黄,冬日里围炉煮茶闲话家常。

而奉国的江山,也在萧承安的治理下,愈发繁荣稳定;萧承宁的青州,成为了天下封地的典范;女子读书学艺渐成风气,百姓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这便是萧玉轩与沈若初用一生换来的太平盛世,也是他们在江南山水间,静静守护的人间烟火。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