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我女朋友是学医的 > 第四十八章 丹炉感悟与枯死病线索
换源:


       灵气进入丹炉的瞬间,赵仁理的感知仿佛通过指尖延伸了进去!

一种奇妙的景象出现在他“眼前”:

炉壁内部,并非冰冷的金属,而是布满了无数极其细微、错综复杂的通道和节点,它们构成了一个玄奥的循环体系,如同人体的经脉一般!

只是此刻,许多通道似乎被某种淤塞物堵塞了,光芒黯淡。

“感觉到了吗?”

苏子言的声音在一旁响起,

“丹炉亦如人体,有其‘经脉’,谓之‘火道’或‘烟道’。炼丹之道,首重火候,而火候控制,除了外在火源,更在于丹炉内部‘火道’是否畅通,能否将火力均匀、平稳地传导至炉内每一处。”

她一边指导赵仁理用灵气慢慢温养疏通那些淤塞的火道,一边讲解:

“《周易参同契》云:‘偃月法炉鼎,白虎为熬枢。’此炉便暗合此理。你看此处,”

她指向炉身另一处雕刻着水波纹的地方,

“此为‘坎水’位,与‘离火’位相济,用以调节炉内温度,防止过热焦糊。”

“还有这炉腹内的‘太极底’,其旋转之势,能使药液均匀受热,充分融合……”

苏子言难得地说了一大段话,将丹炉的结构、原理与中医阴阳五行、气血调和的理论相结合,深入浅出,听得赵仁理如痴如醉。

他忽然发现,这炼丹之道,与医道何其相似!

丹药炼制,讲究君臣佐使的配伍。

君药直主病证,臣药辅助君药加强疗效,佐药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治疗次要症状,使药则引导诸药直达病所,或调和药性。

这正如中医开方,绝非简单堆砌药味,而是需根据病情、体质,严谨配伍,各司其职,共奏其效。

而火候的掌控,就如同针灸的补泻手法。

文火慢炖,是为补,滋养药性;武火猛攻,是为泻,去除杂质、激发药力。

何时用文火,何时用武火,全在炼丹者(医者)对“药”(病情)的精准把握和对“炉”(人体)的深刻理解。

察药之色泽、闻药之气息、辨丹之形态,这与中医望闻问切诊断病情何其相通!

那一刻,赵仁理福至心灵,脑海中《灵枢》残篇的某些晦涩文字、苏子言平日教导的医理、以及眼前这丹炉运行的奥妙,仿佛被打通了一般,融会贯通!

他沉浸在一种奇妙的悟道状态中,指尖的灵气流转越发自如,甚至带上了一丝他自己都未察觉的、悬壶灵体特有的亲和与调和之力,原本淤塞的火道竟以更快的速度被疏通,焕发出隐隐的光泽。

苏子言在一旁看着,眼中再次掠过惊诧之色。

此子悟性之高,对药性、灵气感知之敏锐,实在远超她的预期。

或许……他真能……

就在这时,赵仁理忽然“咦”了一声,从那种悟道状态中清醒过来。

“苏教授,这炉底‘坤土’位往下三寸,偏‘巽风’位的地方,火道似乎……”

“不是淤塞,而是本身结构就有些异常?像是……后来修补过的?其材质似乎也与周围略有不同,对灵气的传导性要差很多。”

苏子言闻言,神色微微一凝。

“不错。此炉曾于五年前一次炼丹时意外炸炉,炉底破损,后来请宗门外围的炼器师修补过。此事知晓者甚少。”

她看向赵仁理,目光深邃:

“你能感知到如此细微的差别,甚至能判断出是材质而非淤塞……你的灵觉敏锐度,又提升了。”

赵仁理这才反应过来自己似乎又“超常发挥”了,挠了挠头:

“可能……是误打误撞?”

苏子言没有深究,只是淡淡道:

“此处确是此炉的一个弱点,火力过猛或操控不当时,易从此处再次破裂。你既能感知,日后若用它炼丹,需额外留意此处,及时调整火力。”

“日后?”

赵仁理一愣,

“我……我也能学炼丹?”

“悬壶灵体,天生近药通灵,不学炼丹,岂非暴殄天物?”

苏子言语气平淡,仿佛在说一件理所当然的事,

“待你伤势痊愈,根基稳固,便从最基础的‘淬药’‘凝露’开始学起。”

赵仁理心中顿时涌起巨大的惊喜和期待!

炼丹!

这可是传说中才有的手段!

然而,惊喜之余,他没有注意到,苏子言在说出“日后”二字时,眼底深处那一闪而过的、极其复杂的情绪。

便在这时,实验室门口传来一个恭敬的声音:

“苏教授,您要的关于近期申城所有化工原料异常采购记录的初步分析报告,已经整理好了。”

“有一个地方十分可疑。”

“那是大约三个月前,我们学校后勤处曾批准一家名为‘绿地生态’的公司,在校园地下铺设一批‘新型生态排水管’,说是为了改善校园排水系统。”

“但奇怪的是,这批管道的铺设路线,恰好经过药用植物园下方。”

“而且,这家‘绿地生态’公司的背景很不简单,其控股股东与一家境外生物科技公司有密切关联,而那家生物科技公司...疑似与复苏盟有关联。”

苏子言的脸色瞬间冷了下来:

“管道铺设的详细路线图,能弄到吗?”

“我已经拿到了。”

张副校长办事果然老辣,

“另外,我还查到,当时负责对接这个项目的学校后勤处副处长李茂,最近行为异常,频繁出入一些高端场所,消费水平远超其收入。我怀疑他可能知道些什么,或者...收了不该收的钱。”

“把路线图和李茂的住址发给我。”

苏子言干脆利落地说道。

“苏师叔,您要亲自去查?是否需要我派人...”

“不必。”

苏子言打断他,

“人多了反而打草惊蛇。你和往常一样即可,不要引起任何人注意。”

结束通讯,苏子言看向赵仁理:

“准备一下,今晚我们出去一趟。”

赵仁理心中一紧,又隐隐有些兴奋:

“去找那个李副处长?”

“不,先去管道铺设的关键节点查看。”

苏子言目光锐利,

“李茂只是个小角色,即便问了,也未必能知道核心机密。直接查看现场,或许能找到更直接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