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大早,淘米蒸饭,做包子,陈渊已经得心应手,当刘念到来,陈渊已经在等着包子出锅,而这位长工很自觉地掏煤渣,把煤炭取出来。
这些日子,这高个子身上也多了些许的肉,不再如之前瘦骨嶙峋,看起来也顺眼多了。
“老板,煤炭快用完了。”把煤炭砸成小块儿的同时,给陈渊报告。
听到这话,陈渊点了点头:“等有空了去捡些回来。”
当广播响起来的时候,陈渊看着过道上给老幺和小铃梳着头发的姑娘,她们披散着长发,穿着白色的裙子,慵懒中不经意的显露出那风韵的身姿,陈渊扭过头,嘟囔着:“非礼莫看,姐妹俩都是大凶!”
随即大声招呼着:“锦绣,把包子端回去,再去食堂打一盆稀饭回来。”
锦绣打着嚯嗨,恹恹的哦了一声,接过大哥递给她的钱,从屋里拿了个大盆,朝着食堂跑去。
不一会儿,李令仪一边扎着马尾,一边走上前来,想到锦绣对这个大哥的吐槽,嘴角不自觉的掀起笑意:“大情圣,买四个鲜肉包。”
陈渊看着这个长得娇小,身材却极为丰满的姑娘,干咳一声:“别听锦绣她们乱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那叫做一见钟情。”
李令仪咯咯的乐着:“我看是见色起意。”
陈渊嘿了一声:“姐妹你可是一针见血,让我无言以对,所谓爱情嘛,始于颜值,陷于才华,终于人品。”
“若是看都看不过去,那这辈子还有啥意义可言?”
顺手把包子给递了过去,李令仪瞅了他一眼:“你这话说得还怪有道理呢。”
陈渊切了一声:“文艺青年,懂?”
小老幺的咋呼呼的声音在门口响起:“大锅大锅~带窝去拉粑粑~”
惹得李香仪还有正往回走的李令仪又是嫌弃又是好笑:“安然,你可是小美女呀,用词文雅一点儿好不好?”
“解大手就挺好。”
小老幺偏了偏脑阔,还想继续喊,陈渊就已经把她提溜起来:“我晓得了,你这嗓子,整条街道都晓得你要去上厕所。”
小屁孩儿却觉得好玩儿,仰着头咔咔的笑着。
从厕所回来,眼看这娃儿要显摆她蹲坑时的丰功伟绩,锦绣把稀饭放在桌上,就忙不迭的捂住了这娃儿的嘴巴,惹得小屁孩儿呜呜的摇头晃脑。
“不准说话,喽嗖娃儿,去洗爪爪吃早饭。”
“好嘛好嘛。”
小脸蛋幽怨惨了,倒是李家姐妹俩被逗得咯咯直乐。
这时候,不少邻居都跑来买包子,抱怨着自从陈渊开始卖包子后,家里的娃儿根本不吃食堂里的包子了。
不是嫌不好吃,而是陈渊家的包子,比食堂的足足贵了一毛钱。
嘴里虽是如此说着,却生怕被卖光了。
就像胡建设,在矿上属于高工资的干部群体,几乎每天都来这里吃饭,陈渊家的包子分量十足,特别是味道,无可比拟。
包子很快就卖完,来晚了的扼腕长叹,只能无奈的前往食堂。
一家子用完早餐,王蓉把肉送来,还笑着道:“陈老板,下午的时候,能不能给我留几个包子?”
陈渊笑道:“没有问题,留几个。”
想着要招待人,王蓉开口道:“十个怎么样?我现在就把钱给你。”
“行,王姐你到时来提走就行。”
寒暄几句后,王蓉就回去看顾肉摊子,因为陈渊家的猪肉都是她在提供,于是口口相传下,她肉摊的生意比别人家的好了太多。
包子卖完,米饭也蒸好,泡菜在坛子里发酵。
闲来无事的陈渊,坐在椅子上,翘着二郎腿惬意的微微眯着眼睛,河对面的小山郁郁葱葱,不时有鸟儿飞起。
他倒是安逸了,京城的《文学》还有魔都的《收获》杂志社,拿到《活着》手稿的编辑,此刻犹如挠心抓肺般的难受,这后续呢?
书中这些人物的命运又是如何?几于让人癫狂。
只是,这个作者提出的要求,让他们有些为难,小编辑根本没有那样的权限,被分到自己手中的这《活着》,明显有着爆火的潜质。
魔都《收获》杂志社,沈之文只能找到总编:“李老师,您看看这个稿子。”
“我觉得写得是极好的,但是他有个要求,根据卖出书册的多少,给出保底和版税分成。”
“而且他还坦言,给了《文学》同样的要求。”
李晓林此时已经摊开手稿,看着那一手漂亮的钢笔字,赞叹道:“这位作者的字写得真好,娟秀细腻,应该是个女孩子。”
随即就看得入了迷,当看完两万字后,急忙问道:“后续呢?这是亲眼见证过苦难,经历过富贵之人,才能写出来的文章,对方看来对自己特别有自信。”
“《文学》杂质,虽然在全国都非常有影响力,但是他们的团队都趋于保守,对于保底加分层的模式,恐怕不会接受,但是不得不防,毕竟他们的眼光也特别毒辣,这本书咱们必须抢到前头。”
“如今这个开放的年代,商业模式也开始改变,老总编之前也谈过这个问题,让作者需要有持续性收入,才更有创作的激情和动力。”
“老沈,你亲自去谈,就说他的条件我们《收获》答应了。”
“只是分成的话,需要杂质卖出三十万册以上,才会给他,我们的底线是百分之八,若是单行本,可以提高到百分之十。”
沈之文点了点头,有些激动的道:“好的李老师,我一定把这事办好。”
走出总编办公室,便脚下生风,脸上的意气风发让编辑部每个人都能看出来,这小子好像得到了一个不错的投稿。
于是有人调侃道:“小沈,你这是收到了什么作品,这么兴奋?”
沈之文有些激动的道:“一部堪称神作的小说,我现在就去联系作者。”
这可将众人的兴趣给勾引起来,将《活着》的开头在编辑部传阅,不时有老编辑击节赞叹:“这书写的太好了,让人潸然泪下。”
“之文这小子,运气真好!”
“老沈,你可要请客吃饭才行,要落实下来,必须去和平饭店。”
沈之文笑道:“好的,各位老师!”
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按照信纸给出的联系方式,打给了利州旺苍县白水煤矿,心情激动中有着忐忑。
而《文学》杂质社,兰盛晖看着《活着》的手稿,感慨不已,这也太棒了吧。
只是,总编拒绝了作者的要求,认为此事没有先例:“可以给作者提价,千字一百,兰主编您去和这位作者谈谈,他应该会答应,毕竟很多新人作者能够拿到千字二十五就已经很高了。”
兰盛晖不免有些遗憾,能开出千字一百的稿费,其实总编是非常看好这本书。
但是,没有先例,就让人很无奈了。
毕竟,不能搞特殊不是?
他准备去和作者沟通沟通,争取把这本书拿下,希望《收获》的编辑,还没有看到这本书的投稿。
来到办公室,拨通陈渊留下来的电话号码,呃,占线!
“喂,你好,这里是魔都《收获》杂志社,请问陈渊陈老师在么?”
“这里是白水煤矿综合办公室,陈渊老师?”
“下午三点的时候再打过来吧,他现在应该在忙呢。”
“好的,谢谢,请转告陈老师,我下午三点会准时给他打电话。”
徐新枝挂断电话后,眼神有些奇怪,这小伙子被杂志社的人称作老师?听供应科的高建兴还有人事部的赖云舒所言,这小子还会写小说?
难道投稿被选中了?
她一时间有些兴奋,正准备拿着饭盒去找陈渊,又有电话铃声响起,拿起来将听筒放在耳边,对面那纯正的京片子出现:“您好,这里是京城《文学》杂志社,请问陈渊陈老师在么?”
徐新枝急忙把刚才的话语重复了一遍,约定好时间,对方有些遗憾道:“那下午三点半,我会准时打电话过来,请务必转告,谢谢这位女士。”
挂断电话后,徐新枝不禁啧啧感叹:“这小子,看来有点儿意思啊。”
“还是老书记的目光如炬,一看就知道这小伙子胸藏锦绣。”
于是,急忙跑到书记办公室,敲了敲门。
“请进。”王良平正在看着生产部门的报告,听到敲门声,靠坐在椅子上。
徐新枝走进去,脸上带着笑意:“王书记,刚才我接到两个杂志社的电话,一个是魔都《收获》杂志,一个是首都《文学》杂志,你猜他们是找哪位?”
徐新枝并不了解这两个杂质在龙国的影响力,倒是王良平一脸的震惊:“我们厂区竟然有这样的人才?这可是龙国顶流的杂志社。”
“是投稿被选中了么?写的是什么?”
“这必须开会表扬,还要给奖励!!”
徐新枝瞪大了眼睛:“书记,虽然是厂区里的人,但不是我们的职工。”
“是陈渊那小子!”
王良平起身:“你给我详细说说,那两个杂志社是怎么说的,走,咱们去那小子的摊子上,给他说说这个好消息。”
徐新枝就把刚才两个杂志社称呼陈渊为陈老师的事情给说了:“语气都极为恭敬,我告诉他们下午三点还有三点半打电话过来。”
王良平笑道:“小徐你办事就是稳妥,没想到那小子不声不响就给了咱们一个惊喜。”
“应该是投稿被选中了。”
“我倒是有了兴趣,想看看写的是什么,竟然被两方杂志社都如此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