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火红年代,从摆摊做饭开始 > 第二十九章 陈老师
换源:


       当徐新枝陪着王良平来到以食小摊时,这里已经非常的热闹和忙碌,蛋炒饭的香味,方圆百米都能闻到,有的孩子在地面上打着滚,喊着要吃陈大锅家的蛋炒饭。

然后被他老爹提起就是一顿竹笋炒肉:“走,回去喊你妈给你炒。”

三毛五看似很少,偶尔一顿还行,他们普通工人的工资,三十多块是常态,哪里能惯着孩子想吃啥就吃啥。

陈渊为啥每天只卖两百个肉包,因为能消费得起的,只是小部分人。

这个年代,不是二十一世纪。

也有人吞咽着口水,快步往自家走去,红苕干饭配上清炒土豆丝,也能填饱肚子。

当然双职工的家庭,会让孩子拿着盒饭来购买。

“小陈,陈老师!”徐新枝抿嘴笑着,调侃的打着招呼。

王良平也乐呵呵的看着陈渊,觉得越看越顺眼,炒饭时极为认真投入,对用餐的客人也是微笑相迎,热情以待,完全没有丁点儿浮躁的样子。

看得出来,陈渊非常享受这样的生活。

见到王书记和徐主任到来,陈渊急忙招呼道:“两位领导快请坐,锦绣,腾两个空位出来。”

王良平笑盈盈的道:“小陈啊,你是不是给杂志社投稿了?”

徐新枝看着陈渊麻溜儿颠锅,炒饭,觉得和所谓的文艺创作者忒割裂了点:“你留的是咱们综合办公室的电话,今天有两个杂志社的编辑来了电话呢。”

“陈老师,你还凶(厉害)嘞!”

看着这身姿妩媚的徐新枝,陈渊春风满面:“也就是说,我小说两个编辑部都看中了?谢谢徐姐和王书记告诉我这个好消息。”

“午饭我请客。”

王良平没有拒绝:“那咱们就沾沾小陈你的喜气了,那可是《收获》和《文学》,在龙国最有影响力的杂志。”

“了不起啊。”

陈渊却是云淡风轻的笑道:“抽空写的,不过就是把大家经历过的事情,综合一下,然后记录下来而已。”

“本意是想多赚点钱,改善家里的生活。”

“两位请坐。”

锦绣鼻尖微微沁着汗,她有些雀跃和兴奋,大哥的小说真的被选中了?

急忙把两份蛋炒饭放在两位领导的桌前,好奇的问道:“徐姐姐,真的是杂志社的编辑给打的电话吗?”

徐新枝喝了一口醋汤,大声说着:“那可不,我亲自接的电话呢,一个《收获》杂志社的沈编辑,一个是《文学》杂志社的兰主编,他们开口就找陈渊陈老师呢。”

于是,不只是那些客人,还有李家姐妹也凑近。

小老幺牵着铃姐姐的手,开心的蹦跶着:“大锅大锅~你咋过成为老师啦?”

有邻居大妈调侃道:“陈老师?”

王良平抬了抬手,声音沉稳有力:“别看小陈年纪小,他写的文章能够被这国内最顶尖的杂志社看上,已经超越了百分之九十的作者。”

“小胡,你说是不是?”

被点名的胡建设有些激动道:“王书记说得对,我反正没有信心自己的稿子被那两家看上,能够在厂报上写点文章已经不错了。”

“小陈,你这不声不响搞了个大新闻啊。”

“我之前看你在写东西,没想到是在写文章!”

“你们不知道,只要过稿,最低都是千字二十五块。”

那些完全不明白被这两家杂志过稿后分量的好事者,听到至少千字二十五,全都发出哗然和惊呼声。

王琼和陈昌骏,此刻也兴奋,惊喜,激动地难以言表。

李香仪和李令仪,在不可思议中却又觉得理所当然,她们昨晚看过《活着》的开头,绝对是难得的佳作,让人看得心情跌宕起伏。

那可是《收获》和《文学》杂志社呢。

她们一个是北大的大学生,一个是准大学生,都明白这代表了什么。

怪不得王书记都要亲自过来道喜。

“对了,陈老斯~他们约了三点和三点半打电话过来,你别忘了哈。”徐新枝咯咯的乐着,看着小摊边激动兴奋的人们。

陈渊笑道:“好的,谢谢徐姐啦。”

刘念看着自家的老板,觉得他年纪轻轻就能摆摊赚钱,而且还会写文章,这也太能干了吧?

司机班的老哥们,觉得这小老弟太牛了,秦伟光还笑道:“以后咱们陈老弟就是陈老师了,这就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等到中午蛋炒饭被卖光,已经一点过了。

王良平坐在陈渊家的过道上,戴着眼镜看着手稿《活着》,不时喟叹。

徐新枝就和李家姐妹还有锦绣她们聊着天儿,打听陈渊写的到底是什么,王书记看得爱不释手。

陈渊倒是平常心,这可是余老师的《活着》啊。

他只是让其提前面世而已。

王良平只看了陈渊投稿的前两万字,看完后,久久没有言语,这本书在平淡的语气中,将社会变迁和百姓的苦难娓娓道来,后续他们的命运如何,又会发生什么事情,让人欲罢不能。

唏嘘着道:“小陈,你这本书,等以后出版了,我会好好拜读的。”

“你上次的话语,其实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咱们为国家生产煤炭,就是为了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让国家富裕强大。”

“身为老党员,国家干部,必须得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否则必然被人们所唾弃。”

“让我时刻都不敢忘记,为人民服务。”

窝在自家大锅怀里的小老幺虽然听不懂,但是却一脸严肃,倒是徐新枝他们,听到这些话,有些讶异。

原来书记办公室里挂着的那几幅毛笔字,竟然是陈渊所言,被当做了座右铭。

陈渊却是谦逊道:“哪里哪里,无论是干部还是咱们这样的平民百姓,都是为了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为家国的繁荣昌盛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王良平叹道:“小伙子的觉悟,比我高啊。”

“好好干,下午记得去徐主任那里去接电话。”

陈渊笑着答应,目送王书记和徐新枝离开,而那些邻居们,全都围了过来,叽叽喳喳的八卦着,有人问是不是写的琼瑶那种,有的猜是不是写的武侠演义。

小娃娃们嚷着是不是邋遢大王,小老幺喊着是倩女幽魂。

随后她和小铃被赶去房间睡午觉。

刘念就默默的收拾卫生,淘米煮饭,陈渊却是笑呵呵的开始做包子,看着他麻溜儿的十几秒一个,惹得那些邻居们瞪大了眼睛。

当陈渊问了问时间,眼看都快两点半了,让刘念开始磨米浆,他把手洗干净,找了几个干净的罐头瓶子,把秘制泡菜给捻了些出来,切成小丁,放入秘制红油。

然后提着往矿务办公楼走去。

综合办公室,徐新枝正在和同事们说着陈渊的事情,敲门声响起。

于是,轻咳一声:“请进。”

见到是陈渊,脸上绽放笑意:“说陈老师陈老师就到了。”

听到这明显调侃的话语,陈渊乐着:“徐姐就别打趣我了,这是给各位大哥大姐带的泡菜,下饭吃还挺不错。”

“对了,这一瓶还请徐姐转交给王书记。”

徐新枝还有办公室里的人们,都急忙谢过,对这家伙的观感更加不错了。

三点整。

电话铃声准时响起。

徐新枝接起:“你好,白水煤矿综合办公室。”

“陈老师?嗯,他来了,这就请他接听。”

把电话递给陈渊,带着几人坐在一旁,伸长耳朵,眼中八卦火焰更是熊熊燃烧。

“您好,我是陈渊。”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让徐新枝他们惊呆了。

沈之文听到那年轻的声音,虽然有些疑惑这位老师的年纪,却依然恭谨的道:“您好,我是《收获》的编辑,沈之文,恭喜陈老师,您的著作《活着》,我们已经收到,你所提的条件,总编授权我和你进行商谈。”

陈渊笑道:“沈编,我的要求其实很明晰简单,保底加版税分层模式,无非多少的问题。”

“你们觉得如何?”

沈之文手心有些冒汗,因为这的确是杂志社和作家之间新的签约模式,他也没有什么经验,但是总编给了他底线,于是试探着道:“陈老师,在《收获》发表的话,我们给出千字五十的稿费,版税分层的话百分之六?”

“但是需要当期杂志售出三十万本以上。”

“对了,请问这本书一共有多少字?已经全都完成了么?”

陈渊轻笑:“一共十二万字,已经完成。”

“每一期两万字,可以分六期发表。”

“当然,还可以发行单行本。”

沈之文有些兴奋起来:“已经写完了?太厉害了陈老师!”

“不知你对我们提的合作方式,有没有其他意见?”

陈渊笑道:“没问题。”

沈之文兴奋地挥了挥拳头:“那陈老师我们什么时候签约,你什么时候来魔都?”

陈渊有些为难:“我开了个小摊,现在走不开。”

沈之文倒是一点不在意:“没关系,我会带上合同过来,顺便将剩下的小说带回编辑部。”

陈渊笑道:“好,静候你的到来,那么到时再见。”

刚刚把电话挂断,徐新枝就凑了过来:“陈老师,沈编辑会亲自过来?嘿,大城市里的编辑,咱们这里可太少见了。”

“也就是说,你们谈成了?”

陈渊浅笑:“没签合同之前,一切都是未知数,不是还有《文学》杂志社么?”

徐新枝点头:“那倒是,不过我看他们之前的态度,对你这书可是非常看重,到时候咱们也买来瞅瞅。”

陈渊呲牙乐道:“那就谢谢徐姐的支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