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练习生而已,你管这叫华夏圣曲! > 第27章 国宴让我上?这锅太烫手我拿不起!
换源:


       凌晨两点,林烨正梦见自己在工体开演唱会,台下人山人海,结果一看,全是房东他妈催他交房租的亲戚。

手机突然炸了,陈明远一个电话连环call,直接把他从梦里拽出来。

那声音压得跟地底冒出来似的:“部里定了,国宴要你上!说是全圈就你能镇住场子。”

林烨:“???”

他坐起来,揉了揉眼睛,盯着手机,整个人像被雷劈中——脑子嗡嗡的,啥也反应不过来。

“我?一个公司快倒闭、粉丝群都快改成‘林烨后援会·二手吉他转让群’的练习生,去国宴唱歌?”

他冷笑一声,心想这剧本是不是哪个网文作者喝多了写的?

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后面还带电梯,直通离谱宇宙。

阿哲一听,推了推黑框眼镜,镜片反着绿光,活像刚从赛博朋克游戏里穿越来的NPC:“你要不去,隔壁就得上。到时候一群穿汉服跳K-pop的‘唐乐天团’在那儿蹦迪,配文还写‘这波是我们原创的国风电音’,热搜我都想好了——#震惊!华夏古曲竟是扶桑发明#。”

林烨没说话,划掉消息,起身走到阳台,点了一根烟。

夜风一吹,烟头一明一灭,像他心里那点犹豫。

栏杆冰凉,他手搭上去,指尖发麻。

远处车流嗡嗡响,楼下便利店“叮咚”开门的声音一阵一阵,城市还没睡。

他吸了一口烟,热气往肺里钻,吐出来的时候,雾气散在冷空气里,像那些快被人忘掉的老调子。

他掏出手机,拨通阿哲:“帮我找个人——会唱《山外青山》的老大爷,嗓门得敞亮,一听就是山里长大的那种。”

第二天一早,会议室里气氛沉得像早上蒸的包子没发起来。

陈明远顶着俩黑眼圈,跟熊猫似的,把一沓资料“啪”地拍桌上,嗓子哑得像砂纸磨过:“确认了,‘华夏文明之夜’,第一次给各国使团办的文化秀,说白了,就是秀咱们的文化肌肉。”

他扫了一圈人:“隔壁已经派团来了,曲目单都发出来了,标题一个比一个狠——《正统唐乐·千年传承》,意思就是‘你家祖宗是我家徒弟’。”

林烨拿起资料,手指划过纸面,有点糙,像摸到老墙皮。

看到《长安忆》那一页,他脑子“轰”一下,血压都快上来了。

这旋律,不就是从《霓裳羽衣曲》里扒出来的吗?

结果被塞进电子舞曲节奏,编舞动作还跟某三流仙侠游戏里“御剑飞行”的技能连招一模一样,张牙舞爪,一点不讲究。

“好家伙,”他冷笑,“偷我家祖传菜谱,换个摆盘就说自己是米其林大厨,还想申非遗?”

正说着,门“咔”一声开了。

苏清雪走进来,屋里立马安静,连空调风都小了。

她没穿高定,一身黑裙子,走路带风,高跟鞋“哒哒”敲地,像在打节拍。

“我已经来了。”她把一个牛皮纸袋往桌上一放,直盯着林烨,“我找人打了招呼,给你争取了个推荐资格。但有个条件——你不能就唱一首歌,你得让全世界听明白,啥叫‘真·华夏原装’。”

她推过一个文件夹:“这是外交部朋友整理的,近十年被隔壁‘借用’的文化清单。你要是翻车了,丢的不是你一个人的脸,以后咱孩子过端午节吃粽子,都得先问一句:‘妈,这真是咱家的吗?’”

林烨一页页翻,纸沙沙响,像在翻一本被改过的家谱。

抢注节日、改汉服、歪解诗词……翻到最后一页,他手一僵。

照片上,《清明上河图》静静躺着。

下面一行字,像针一样扎进眼里:“源自扶桑古代繁华的市井风俗画卷。”

“砰!”他把文件夹合上,桌上的咖啡杯一震,褐色的咖啡溅出来,在纸上晕开,像一滴干了的血。

他抬头,眼神里的迷茫和自嘲全没了,只剩一团火,烧得能穿破五千年的夜。

接下来三天,林烨把自己关在录音棚。

电音试了,鼓点炸耳,回放一听,自己都想报警:“这哪是传承,这是给祖宗办电子追悼会。”

摇滚也试了,吉他嘶吼,情绪拉满,可一听旋律,味儿全歪了。

fusion也搞了,琵琶配爵士,古筝搭贝斯,结果听着像早市菜摊吵架——热闹,但乱。

直到凌晨三点,他偶然听到一段山区孩子唱《山外青山》的录音。

那声音干净得像山泉水冲过耳朵,童声清亮,像清晨露水滴石头。

他一下子坐直了,头皮发麻,立马打电话给古琴老师傅。

老爷子沉默几秒,说了句:“孩子,传统不在谱子里,在呼吸之间。”

林烨明白了。

他决定:不搞花活,不拼特效,就用最老实的方式,来一次文化的“DNA检测”。

方案名字都想好了——“五重时空交响版”。

第一重:山区留守儿童合唱团,童声清唱,像刚下的雪,干净得没一点杂念,那是文化刚出生时的声音。

第二重:六种方言朗诵,吴语软得发腻,秦腔一吼震天响,川话绵长得像山路十八弯——那是文化在全国乱跑时留下的脚印。

第三重:古琴独奏。

他托人找到国宝级老师傅,按宋代老谱子弹,音色一出来,就知道是祖宗传下来的那股味儿。

第四重:李小雨和她的听障舞者团队,用手语同步直播,用身体演旋律——听不见也能传,这才是真传承。

最后一重,最核心的,他自己。

不上乐队,不带吉他,就一支普通竹笛,吹《山外青山》最原始的调子。

陈明远听完,眼珠子差点掉出来:“烨子,你这是上国宴还是上《感动华夏》?人家都准备激光秀无人机了,你这……是不是太素了?”

林烨摇头:“他们要的是演出,我要的是验DNA。谁祖宗是谁,一听就知道。”

彩排当晚,林烨刚走到舞台口,两个安保拦住他,一脸严肃:“林先生,上级通知,您的节目涉及敏感文化议题,需要二次审查。邻国使团已经表达了关切。”

阿哲当场炸了:“他们偷我们东西的时候怎么没人管?现在我们唱自己的歌,倒成敏感词了?下次我穿汉服出门是不是还得先报备?”

正僵着,高跟鞋声由远及近。

苏清雪走过来,手一扬,文件“啪”地拍在安保面前。

首页三个红手印,三位非遗传承人联署签名,标题硬气:《关于华夏传统音律元素的正本溯源声明》。

她冷笑:“要是连我们自己的艺术家,都不能在自家国宴上吹自己祖宗传下来的调,那这顿饭,不如改吃方便面,省得浪费粮食。”

安保脸都白了,赶紧让开。

林烨接过竹笛,手指摸着上面那道细裂痕——爷爷临终前给的。

以前嫌这笛子老气,配不上舞台。

现在他懂了,有些声音,就得靠这些旧东西才能传出来。

他闭上眼,耳边好像响起了孩子们的歌声、方言的调子、古琴的余音、地板上传来的手语节奏……

“这一次,”他轻声说,“不是为了赢,是为了让声音,回到它该在的地方。”

灯光暗了,周围安静下来,整个大厅就剩他一个人站在中央。

后台监视器里,邻国乐团刚鞠完躬,脸上全是“我们赢了”的表情。

而林烨,慢慢把竹笛凑到嘴边,深吸一口气——

这一口气,吸进去的,是五千年的风,三百代的月,和一个民族憋了太久的那声回响。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