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练习生而已,你管这叫华夏圣曲! > 第26章 这把火,我烧得连热搜都跪了!
换源:


       大清早,林烨正睡得跟条咸鱼一样,突然感觉床在抖——不对,是有人在猛摇他,那劲儿,跟拆迁队砸墙似的,手都快摇脱臼了。

“哥!哥!醒醒!出大事了!”赵大鹏顶着俩黑眼圈,活像刚从网吧熬了一夜,手里举着手机,屏幕亮得能照出人影,直接怼到林烨脸上,刺得他睁不开眼。

“大鹏,你家祖坟被人刨了?”林烨翻个身,想接着睡,被子还没裹热乎呢。

“睡个鬼!热搜炸了!咱们火了!真出圈了!”赵大鹏一把掀开被子,冷风“嗖”地灌进来,林烨一个激灵,差点从床上弹起来。

“火?火个锤子,我连个粉丝群都没建。”林烨迷迷糊糊接过手机,一眼扫过去——好家伙,热搜第一写着:#听见不止用耳朵#,后面还挂着个红得发紫的“爆”字,跟过年贴的春联一样扎眼。

点进去一看,是李小雨带着那群聋哑孩子用手语“唱”《春江花月夜》的视频,正被全网疯转。

视频画质是真糙,墙皮掉得像下雪,课桌歪七扭八,但那群孩子的小手一比划,整个人都看呆了。

你看他们手势一推,像江水在流;手心往上托,月亮好像真升起来了;指尖轻轻一抖,花都开了。

啥也没说,可你就是能“听”见春天,能“看”见月光,整得跟大片似的。

背景音乐还是林烨那天在录音棚里情绪上头,一把鼻涕一把泪清唱的版本,嗓子哑得像砂纸磨过,可听着特别真,一句一句往心里钻,听得人鼻子发酸。

评论区早就炸了:

“我一米八的汉子,在地铁上看得眼泪哗哗的,旁边大妈连塞我三包纸巾……”

“以前觉得手语就是比划,现在才知道,这哪是手语,这是中华武功秘籍!”

“这嗓音,低音炮里带哲理,听着就想给人生跪了。”

最狠的是,央视新闻官微直接转发,就一句话:“听见,不止用耳朵。#无声的呐喊同样震耳欲聋#”——好家伙,官媒下场,等于给这波热度上了个永久buff,直接封神。

林烨盯着屏幕,手指划过孩子们的脸,心里“咯噔”一下。

他突然想起李小雨说过:“他们不是听不见,是这个世界太吵。”

他转头对赵大鹏说:“把《春江花月夜》重新录一遍,这次我要唱得暖一点,别再整那副怨男腔了。”

赵大鹏一脸懵:“哥,都封神了你还改?这不是自己拆自己台吗?”

“封神?这才刚开始点火。”林烨冷笑,“我要烧的,是那些连‘跪’都跪错方向的假古风。”

话音刚落,手机“嗡嗡”狂震,陈明远打来的,声音激动得像中了五百万:“林烨!文化部打电话了!要拿你的视频当‘国家美育宣传片’!还请你去京城开‘中华文化复兴座谈会’——正部级规格!你这是要一步登天啊!”

林烨靠在墙上,凉意从后背渗上来,冷笑一声:“他们终于坐不住了?”

“坐不住?你这是要起飞!”陈明远急了,“你得准备个原创作品,镇住全场!”

“原创?”林烨笑出声,“不用,我就带一首《山外青山》,再讲个‘孩子跪下’的故事。”

话没说完,门铃响了。

赵大鹏开门——苏清雪来了,一身便装,脸绷得跟查案似的。

她没掏文件,而是打开手机,翻出几张外网截图:K国某顶流男团,穿着不伦不类的“汉服”,对着个篡改过的历史人物雕像,行了个错得离谱的跪礼。

弹幕全是“哥哥好帅”“这才是文化输出”。

林烨看着那跪姿,血压“噌”就上来了:“所以,我们的孩子听着他们的歌,学着他们的调,最后连‘跪’都跪错了?”

“对。”苏清雪点头,“他们不是在搞音乐,是在搞文化渗透。”

林烨“啪”地合上手机,声音冷得像冰:“这个会,我非去不可。”

接下来一个月,林烨直接住进了工作室。

他一遍遍剪视频,每一帧都抠得死细;翻书查资料,连古代跪礼的姿势都反复确认;还拉上几个教授,一句歌词一句核对。

赵大鹏都说他魔怔了,像极了高考前夜的自己。

一个月后,京城,座谈会现场,大佬坐了一屋子,林烨作为唯一非体制内的人,站上讲台。

他没PPT,没讲稿,只放了个对比视频:

左边:K国偶像闪亮登场,错跪 假古风,弹幕刷“哥哥好帅”;

右边:山区孩子穿着旧校服,在土操场上唱《山外青山》,唱到“男儿膝下有黄金,只跪苍天与双亲”时,齐刷刷跪下,动作笨拙,可那股认真劲儿,看得人心里发酸。

全场安静得一根针掉地上都能听见。

林烨拿起话筒,语气平静:“左边,是他们用假东西教孩子认贼作父;右边,是我希望孩子们知道——我们是谁,该向谁跪。”

话音落下,前排一位白发老头颤巍巍站起来,开始鼓掌。

一开始稀稀拉拉,接着“啪啪啪”响成一片,掌声像野火燎原,整个会场都震了。

三个月后,国务院发了红头文件,新增两条:“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美育建设”“建立民间文艺工作者荣誉体系”。

媒体爆料,林烨的发言视频被内部反复学习,成了“闭门会议指定教材”。

赵大鹏拿着平板,激动得原地蹦高:“哥!百校报名破十万!海外华人要引进《山外青山》当教材!连大使馆都来问能不能开海外班!”

林烨站在阳台,吹着晚风,抬头看着满天星星,轻声说:“不,这才刚点着。”

他回到电脑前,打开加密文件夹,里面躺着“华夏遗音复兴计划”——以前他觉得,找回失传古调就是答案。

可现在想想,那不就是自己关起门来搞点“文化考古”吗?

没人听,也没人在乎。

他选中文件,拖进回收站,删了。

然后新建一个文档,光标一闪一闪。

他敲下标题:

反击:文化清源行动

但他没急着写,闭上眼,想起那群孩子。

他们用手“听”诗,用眼“听”歌,可如果……他们也能“听”到声音的温度呢?

也许,声音不一定非得用耳朵听。

这一次,他想从他们开始。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