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练习生而已,你管这叫华夏圣曲! > 第25章 百校开讲?我直接借东风带火葬场!
换源:


       会议室里那气氛,说多尴尬就有多尴尬,冷得跟刚从冰箱里抬出来的冰柜似的。

阳光从百叶窗缝里斜着照进来,像PPT翻页时那道光,打在每个人脸上,明一块暗一块。

张干事坐在那儿,低着头翻手里的《“百校传习”执行手册》,纸页翻得哗哗响。

椅子是金属的,凉气顺着后背往上爬,谁都不想多坐一秒。

张干事是教育部派下来的年轻人,戴个金丝边眼镜,一看就是学霸型。

他终于忍不住,“啪”地一拍桌子,文件夹都震了一下:“林总,您这想法是好,但现实点吧!三个月搞一百所学校?老师从哪来?您打算让AI一键生成一百个音乐老师?培训、考核、教案、KPI,您这是创业还是拍电视剧?《走近科学》下周要播您这项目了吧?”

林烨呢?

翘着腿,靠在老板椅上,手指在扶手上敲着节奏,一脸“你肯定要说这个”的表情。

他慢悠悠喝了一口冰美式,杯子外面的水珠顺着掌心滑下去,凉得他抖了一下。

然后抬眼,语气不急不慢:“张干事,你想复杂了。我们不找老师,我们找‘火种’。”

“火种?”张干事一脸懵,“啥玩意儿?你要烧荒啊?”

“对,火种。”林烨往前一倾,整个人气场都不一样了,椅子“吱呀”响了一声,“第一批一百人,就从我们几千万粉丝里挑。就两个条件:第一,真喜欢《山外青山》这首歌,能说出每句歌词为啥打动你;第二,敢站上讲台,哪怕腿抖得像跳科目三也行。”

张干事直接愣住,眼镜都快掉下来:“林总,您这是让粉丝去支教?有些人连五线谱都不认识,您不怕误人子弟啊?到时候上315晚会被人点名咋办?”

林烨笑了,反手就怼回去:“那您说,李白教他儿子写‘床前明月光’之前,考过语文教师资格证吗?孔子带三千弟子周游列国,他报过新东方的教育学网课吗?”

张干事:“……”

心里直嘀咕:这人说话怎么跟量子纠缠似的,我根本跟不上!

正僵着,门“咔哒”一声开了。

苏清雪走进来,高跟鞋踩在地上,“哒哒哒”,像背景音乐突然上线。

一身职业套装,肩膀挺得笔直,走路带风,眼神一扫,全场安静。

她看都不看俩人,直接把一份文件“啪”地拍桌上:“张干事,这是星际娱乐的补充方案。”

声音冷得像刚从冰箱拿出来的矿泉水,“全国23个城市,我们艺人的培训中心全部开放,免费当‘传习驿站’。设备、场地、水电物业,全包。另外,再追加五百万,专门用来支持志愿者——车票、泡面、住宿,全报销。”

张干事翻开文件,看到红彤彤的公章,手一抖:“这……太突然了,我得上报领导……”

苏清雪淡淡补了一句:“我的条件只有一个——这个项目,必须写进我们今年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林烨一听,眉毛一挑:“苏总,您这操作,属于典型的‘公私合营’啊,高!实在是高!”

苏清雪嘴角一扬:“不,这是绑定。你的社会影响力,得给公司股价加个buff。毕竟,林总,你也是我们公司的‘战略资产’。”

这话说完,全场人都没出声,心里弹幕刷屏:这哪是谈教育?

这是在开战略发布会,还顺带官宣CP!

当天晚上,公告一发,炸了。

八千份报名表像双十一秒杀一样,哗啦啦往系统里冲,服务器都快撑不住了,嗡嗡直响,差点当场罢工。

林烨办公室里,灯亮到半夜。

空调开着,键盘噼里啪啦敲个不停,像在打电竞决赛。

助理陈明远指着屏幕:“哥!这个985硕士,音乐学院毕业,五年教学经验,简历金光闪闪,简直是天选之子!”

林烨手起刀落,鼠标一拖:“待定。”

“那这个呢?青年歌手大赛金奖,专业满分!”

“待定。”

“那这个……送外卖五年的哥,备注写‘我想教孩子们唱我跑单时哼的那首歌’?”

林烨眼睛一亮:“重点标记!这哥们有故事!”

陈明远傻了:“哥,您是不是系统出bug了?这些人连五线谱都不认识,咋教?教孩子用美团点《诗经》?”

音乐总监阿哲也凑过来:“林哥,我真服了,这些人能教啥?”

林烨停下鼠标,靠在椅子上,认真说:“他们能教‘人心’。”

他指着屏幕:“阿哲,听好了,艺术不是考级,不是KPI,它是心跳的Wi-Fi,是灵魂的蓝牙配对。那些专业大神,技巧是牛,但离生活太远,唱得再好,也像AI合成的‘情感模拟器’。而这些人——”

他顿了顿,“他们天天在菜市场砍价,在工厂流水线哼歌,在出租屋泡面时听《山外青山》。他们的声音里有油盐酱醋,有房贷车贷,有生活的味道。这,才是文化本来的样子。”

说着,他的手指停在一份报名表上。

申请人:李小雨,20岁,听障女孩。

报名理由只有一行字:

“我想用我的手,为那些听不见声音的孩子,‘唱’一首《兰亭序》。”

备注写着:

“虽然我听不见,但我能感受节拍的震动,我能用身体记住旋律。我已经用手语‘唱’过《山外青山》一百遍。”

办公室一下子安静了。

连空调都自动静音了。

空气像凝住了一样,只剩呼吸声和心跳。

七天后,沪城传习驿站。

天刚亮,一百个“火种”已经从全国各地赶来——有农民、外卖员、便利店夜班妹、退休老师、小镇理发师、坐轮椅的年轻人……

穿着五花八门,但眼神都一样:亮得像刚充完电,眼里有光,也有火。

林烨站上讲台,没PPT,没教材,第一件事——按下播放键。

音响里传来一段录音:一群山里孩子唱歌,跑调、破音、节奏乱七八糟,像被狗追着跑出来的合唱团。

可那声音沙沙的,特别真,一听就戳心。

全场没人说话。

林烨开口:“你们听到的,就是你们未来学生的声音。我把你们叫来,不是当‘老师’,你们是来当‘回声’的。”

他举起U盘:“这里面没大纲,没标准答案,只有一句话——你,最想把哪一首歌,唱给下一代听?”

没人鼓掌,没人喊口号。

他们只是默默别上那枚火焰徽章,金属贴在胸口,像一颗被点燃的种子。

然后,各自出发。

一周后。

地图上红点疯狂冒出来:西北戈壁、云贵苗寨、东北老工业区……

火,已经烧起来了。

突然,阿哲冲进指挥室,激动得像中了五百万:“烨哥!彩云聋哑学校!李小雨!她真的在用手语教古诗!直播刚开,观看人数破百万了!”

林烨冲到屏幕前。

画面里,阳光洒进来,李小雨站在孩子们中间,双手翻飞,像流水,像山峦,无声地“唱”着《静夜思》。

孩子们认真模仿,几十双手在光里舞动,像一片沉默的森林,却在每个人心里掀起巨浪。

那双手,是旋律的翻译器,是文化的桥梁,是无声的呐喊。

林烨盯着屏幕,一句话没说。

手机一震,苏清雪发来照片:红木会议桌,文件标题写着——

《关于“百校传习”计划社会影响力及推广价值的初步评估报告》。

下面一行字:“风已起,该往更远的地方吹了。”

林烨笑了,回她:“这次,咱们不光要吹,还得点把火。”

发完,他靠在椅背上,闭眼。

三天没合眼,累得像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浑身酸痛,眼皮重得抬不起来。

可就在快要睡着的时候,他好像听见了千万个声音正在醒来——

山村的童谣,工厂的哼唱,教室的轻吟……

明天,这场由普通人点燃的文化野火,

会烧穿质疑,烧掉冷漠,照亮所有被忽略的角落。

而此刻,风暴中心的他,只想睡个踏实觉。

毕竟,拯救世界,也得先睡够觉。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