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睁眼,不是被闹钟叫醒的,是被手机蓝光闪醒的——那亮度,跟半夜摸黑进KTV开灯似的,刺得人脑壳疼。
录音棚里还飘着昨晚编曲的电子味儿,混着咖啡渍、耳机皮套和阿哲三天没洗的袜子味,空气里全是“社畜の灵魂”。
林烨瘫在沙发上,四仰八叉,像条被晒干的咸鱼。
脚一蹬,不小心“咚”地撞上沙发边,震得旁边打瞌睡的阿哲一个激灵,眼镜直接滑到鼻尖,差点掉进能量棒包装袋里。
“又刷短视频?”阿哲揉着眼,声音像被砂纸磨过,“你昨晚三点才睡,别告诉我你又在看‘人类高质量教学’合集。”
林烨没理他,手指在屏幕上划得飞起,冷光映脸上,忽明忽暗,像极了他此刻的心情。
直到一条热搜炸出来——加粗、标红、带感叹号,标题直接往他脑门上拍:“某‘网红歌手’进校园授课?教学资质成疑!”
他一个鲤鱼打挺坐起来,脊椎“咔”地响了一声,跟开盲盒似的。
点进去一看,好家伙,一篇几千字小作文,写得那叫一个义正言辞、大义凛然。
作者ID叫“文化守门人”,头衔一长串:著名教育博主、青年思想家、诗词守护者、古典文化最后的骑士……就差没写“孔子转世、杜甫亲传”了。
文章主旨就一句:林烨你算老几?也配教孩子读诗?
什么“缺乏学术支撑”“曲解古典意境”“误导青少年审美”,帽子一顶接一顶,叠得比乐高还高。
文末还附上“一线教师匿名反馈”——语气克制,但字字诛心,意思就一个:这人就是来蹭流量的,别让孩子们学坏了。
评论区早就炸成烟花现场。
一拨人骂他“网红装文化人”“求求你回直播间带货吧”;另一拨是铁粉,直接开启护夫模式:“没教师资格证就不能教孩子热爱诗词?那孔子得考编重来一遍。”
阿哲凑过来看了一眼,脸色瞬间黑成锅底,镜片后的眼神像要杀人:“这帮人,收钱办事,脸都不要了。我马上联系公关,发律师函!”
“别。”林烨把手机一扔,慢悠悠从阿哲手里抽了根能量棒,撕开包装,“嘎嘣”咬一口,甜中带苦,像极了娱乐圈的生存哲学。
他嚼得不慌不忙,嘴角还沾着碎屑,歪头一笑:“你懂啥?人家这是免费给我们做热度预热呢。你看这火候,不温不火的,差不离了——再烧旺点,今晚的菜才能上桌。”
阿哲眯眼:“你早知道会这样?”
林烨咧嘴,露出两排大白牙,手指敲了敲太阳穴:“一碗水端平的课,谁听谁忘。没点争议,怎么让那些躲在象牙塔里喝茶的老教授们记住:这世上还有人敢这么教音乐?”
话音刚落,手机跟催命似的响了。
铃声是《东风破》前奏,低沉忧郁,像极了他此刻即将面对的命运。
来电显示:陈明远。
林烨按下免提,声音传来,带着焦灼的电流杂音:“林烨,出事了!市教育局要开个‘民间美育实践与校园教学融合研讨’听证会,名字听着高大上,其实就是冲你来的——鸿门宴!”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我搞到名单了,全是学院派大佬,泰山北斗级别的。最绝的是……里面有俩人,就是你前世在公开课上被点名骂‘狗屁不通、不懂乐理’的那两位老教授。”
阿哲眉头一皱:这哪是研讨?这是公开处刑啊!
林烨却眼睛一亮,笑得像个准备拆家的哈士奇:“行啊,新仇旧恨一起算,省得我一个个上门送锦旗了。得亏陈叔消息灵通,不然我还真没准备。”他猛地站起身,眼神灼灼,“我得赶紧给这帮老前辈,整点‘学术核弹’。”
他一挥手,中二附体:“开工!把咱们压箱底的宝贝全掏出来——《兰亭序》五种方言吟唱版,剪个合集;《东风破》用工尺谱还原的古风演奏视频,安排上;还有我通宵肝出来的‘唐宋词牌格律与现代流行音乐调式演进对照表’,全给我塞进PPT!要炫酷!要炸裂!要让他们怀疑人生!”
接下来72小时,工作室直接变战地指挥部。
阿哲熬红了眼,一遍遍校对工尺谱,指尖磨出薄茧,快赶上钢琴家了;林烨对着镜子排练PPT,每句话都练成脱口秀段子,最后一句结语更是反复打磨:“各位前辈,今天我们不是来辩论的——是来还债的。”
第三天清晨,林烨站在镜子前,套上那件印着“山外青山”卡通简笔画的白T恤,布料软乎,带着阳光味儿,像极了他此刻的心情:温柔但不好惹。
他拎起U盘,晃悠悠出门,背影帅得像要去拯救世界。
听证会大门缓缓开启,林烨走了进去——像极了一个误入学术春晚的野生rapper,也像一位衣锦还乡的文化游子。
会场肃穆,一排排西装革履的专家正襟危坐,面前摆着铭牌和茶杯,瓷盖轻碰,发出“叮”的一声,像极了倒计时。
林烨一站定,立马有老教授推眼镜开炮:“林先生,请问你有国家认证的教师资格证吗?”
另一位立刻接话,语气轻蔑:“音乐教育涉及教育心理学、儿童发展学,请问您系统学过吗?”
问题像连珠炮,核心就一句:你一个网红,凭啥碰教育?
林烨微笑听完,不紧不慢插上U盘,拿起话筒,语气平静:“各位老师问得好。但在回答之前,我想请大家先听一段录音。”
大屏幕亮起,画面晃动,是手机拍的。
一群山区孩子,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围坐教室。
《声声慢》前奏响起,他们用浓重方言唱:“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嗓音跑调,但字字带情。
唱到“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时,一个小女孩眼含热泪,声音发颤。
一曲终了,全场寂静,连呼吸都忘了。
林烨关掉视频,环视全场,声音不大但字字清晰:“他们没教师资格证,普通话都说不利索,可能一辈子走不出那座山。但他们比我们这些空调房里的人,更懂什么是‘愁’。教育的起点,是共情,不是一纸文凭。”
就在全场沉默时,苏清雪虽没到场,却在千里之外打出一记“天外飞仙”。
她旗下的“星际娱乐公益基金”准时发布《民间美育观察报告》——几十页,数据详实,调研权威。
报告显示,《山外青山》教学包显著提升了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语言表达力”“古典文学兴趣度”。
附件里,六位校长联名支持,情真意切,像极了家长群里的“感谢林老师,我家娃终于爱背诗了”。
当晚,一份教育局内部会议纪要流出,核心圈疯传。
上面只有一句:“可考虑设立‘特聘民间艺术导师’绿色通道。”
陈明远秒发截图,附言:“你今天那一嗓子,算是把那扇焊死的铁门,给踹出条缝了。”
夜深了,工作室灯火通明。
赵大鹏像只快乐的土拨鼠,举着手机冲进来:“哥!市教育局官网更新了!咱们的教学包被列为‘优秀实践案例推荐资源’,还能直接下载!”
林烨瞥了一眼,面无表情。
他忽然起身,打开电脑,新建文档,命名为《“百校传习”第一阶段执行手册》。
在“核心目标”一栏,他敲下两个字:燎原。
光标下移,在“师资培训”计划里,他一字一顿写道:“面向社会公开招募100名‘会唱歌的普通人’。不限学历,不限职业,不限年龄。唯一要求:热爱脚下的土地,并且敢于开口教孩子们唱。”
敲下最后一个句号,他靠在椅背上,盯着屏幕,低声自语,像在宣战:“他们总说这课不是谁都能上的?行,那从今天起,我可真不讲武德了。”
窗外,城市灯火喧嚣。手机轻轻震动。
是苏清雪的消息:“下周三,教育部在京有个关于‘新时代美育改革方向’的闭门座谈会,级别很高。我帮你争取到了一个旁听席位——记得穿正式点。”
林烨嘴角勾起一抹笑,飞快回复:“行,那我提前去你那儿借套高定西装,省得到时候又有人说我‘衣冠不整,不修边幅’。”
消息发出,他把手机扣在桌上,望向窗外。
京城的夜空被霓虹染得看不见星星,但林烨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才刚刚开始酝酿。
而他,已经准备好当那个掀桌子的人。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