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练习生而已,你管这叫华夏圣曲! > 第33章 撒网:这波我得挖出根来!
换源:


       门“咔哒”一响,林烨回来了。

凌晨四点,冷风从门缝钻进来,工作室里一股子陈年灰尘混着电路板烧糊的味道。

他随手把半根凉油条往桌上一扔,纸袋啪地拍在木头上,油渍都渗出来了。

屋里就一台笔记本亮着,蓝幽幽的光,跟坟头灯似的。

阿哲顶着鸡窝头缩在那儿,眼圈黑得像熊猫,手指在键盘上噼里啪啦地敲,跟打电报一样。

“我靠,阿哲,你这是熬出人形了?”林烨揉了揉太阳穴,脑袋跟针扎似的疼。

阿哲猛地回头,脖子“咔”一声,跟机器人启动似的。

一看是林烨,立马来了精神,声音都劈叉了:“烨哥!大事不好!WIPO发声明了!”

说着塞过来一张还热乎的打印纸。

林烨扫了一眼,标题是英文《关于启动东亚传统音乐源流专项调查的官方声明》,落款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他一眼就盯住底下那行小字:“鼓励民间提交完整音频证据链。”

林烨叼着冷油条,噗地笑出声。

“好家伙,这锅盖总算掀了。”他笑得有点邪,“他们慌了。”

“可这不是抢咱们饭碗吗?”阿哲急了,“人家官方下场,直接给R国人发‘正统认证’,咱之前白干了?”

“白干?”林烨一屁股坐下,椅子吱呀乱叫。

他把油条立显示器边上,跟供了个神似的。

“以前咱是偷偷摸摸刨两下,现在人家亲自搭台子,请咱上台唱戏。他们以为是终审,其实是公审。”

他打开加密文件夹,敲下一行字:“溯源,不止要靠谱,还得找人。”

话音刚落,手机“滴滴”两声,老搭档陈明远发来消息:“京都‘东瀛雅乐院’里有咱们的人了。”

原来是个年轻研究员,看不惯领导篡改古谱,偷偷联系了陈明远。

他说院里真藏了唐代传过去的乐谱原件,但题跋和印章全被换了,硬说是他们自己的。

最后还警告一句:“对方已察觉外部调查,继续查可能出人命。”

林烨盯着邮件时间——正好是他把第一批古乐资料传上云端的那一刻。

“呵,他们怕了。”他冷笑,“真东西最怕见光。”

“那还不赶紧联系他?让他拍照啊!”阿哲搓着手,激动得脸都红了。

“然后让他死?”林烨瞥他一眼,“你现在找他,等于直接告诉敌人:内鬼就是你。”

他没回消息,反而打开“华夏古乐资源库”,挑出《阳关三叠》《梅花三弄》《流水》等十首复原好的唐宋古曲。

接着骚操作来了——他用AI作曲,输入几个模糊参数:保留唐代旋律骨架,但节奏记谱用后世错误版本,再掺点半岛的记谱符号,搞出一段听着像那么回事、其实调子歪了的“伪残谱”。

“他们不敢赌。”林烨边弄边说,“哪怕只有1%可能是真的,一旦被问‘你们连这个都不知道?’几十年谎言就崩了。”

他把这堆真假混杂的音频打包,起名叫“新发现-疑似大唐宫廷残谱试听版”,注册个“匿名华夏研究者”的小号,发到一个冷门汉学论坛。

完事伸个懒腰,对阿哲一笑:“鱼饵撒了,等鱼咬钩。”

结果鱼比想象中饿。

不到两天,帖子被好几个国外账号转发。

其中一个IP,直接定位到京都“东瀛雅乐院”下属研究所。

“卧槽!烨哥神了!他们真下了!”阿哲差点把键盘砸了。

林烨没激动,点点头就跟预料的一样。

紧接着,苏清雪也来消息了。

她表哥在东京智库混,从退休的文化厅官员那儿听说:雅乐院紧急开了八小时闭门会,主题就是“怎么对付咱们这个民间组织”。

更狠的是,他们决定三周后在首尔办一场“东亚正统雅乐源流发布会”,拉上半岛一堆学者,搞个学术背书,想直接把历史定死。

最后苏清雪补了一句:“他们这是要自立祖师爷了。你去砸场子吗?”

林烨回了八个字:“不,我要让他们自己念错经。”

当晚,工作室灯亮了一宿。

林烨开启爆肝模式,把那十首被下载过的“假残谱”重新处理。

他在每段音频底层塞进一段极低频脉冲信号(0.5Hz以下),人耳听不见,但做频谱分析就能看出规律波形——那是把《新唐书·礼乐志》里“唐朝赐乐谱给日本使节”的原文,编码成隐藏信息,埋进声音里的“数字刺青”。

“不是让他们听见,”林烨滑动波形图,像在翻一页历史,“是让他们‘看见’。只要有人分析,这些节拍就是打在脸上的判决书。”

他重新打包,改标题为“献给每一位真正热爱东方古乐的朋友”,以“匿名者”身份群发给全球二十多个顶尖音乐学院、历史研究所和文化机构。

天快亮时,他瘫在椅子上,眼睛通红,但脑子还在飞转。

出门买了桶最大号可乐、一包最油腻薯片,回来往懒人沙发一陷,罐子贴脸上冰着,咔嚓咔嚓啃薯片。

“该轮到他们熬夜了。”他对快断气的阿哲说。

三周眨眼过去。网上那事儿早没人提了,仿佛只是个学术小插曲。

首尔国际会议中心,发布会马上开始,全球直播。

而万里之外,林烨窝在沙发里,抱着肥宅快乐水,面前墙上投影着直播画面。

阿哲手抖得不行:“烨哥……你就这么看?”

林烨塞了片薯片进嘴,含糊道:“别急,好戏,才刚刚开场。”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