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舆论轰动!
钟正国是在省委办公室的阅报栏里看到那篇文章的。
《求真》最新一期刚送到,封面旁的醒目位置,赫然印着《坚持改革开放,为深化改革保驾护航》,作者署名“赵立春”。
他看着手中的杂志,脸上的平静一点点被愠怒取代。
回到办公室,他立刻把报纸拍在桌上,拨通了梁群峰的电话:“梁群峰,你来我办公室一趟!”
等着梁群峰来到了钟正国的办公室。
就听到了钟正国语气里带着压抑不住的火气:“群峰,你看这期《求真》了吗?”
梁群峰立刻开口道:“正国书记,我刚看完!这赵立春也太心急了,明知道您一直主张稳扎稳打,他还偏要喊着‘放宽审批’‘扶持民企’,这不是故意拆您的台吗?”
“拆台是小事,他这是想借着‘改革’的由头,把自己塑造成跟中央步调一致的样子,反衬我们思想僵化!”钟正国也是没想到,赵立春的态度居然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心里头也是恼火。
叹了一口气,他继续道:“之前我打电话敲打他,他表面上应着,背地里却搞这一套——看来他是铁了心要跟我划清界限,连班子团结都不顾了!”
梁群峰听着钟正国的怒气,心里更是笃定——赵立春这么冲动,公开跟省委书记唱反调,就算文章写得再好,也犯了官场的大忌。
自己,总算是可以进步进步了。
梁群峰的这个年龄还是很急的。
如果到了二把手,就还能继续为老百姓服务几年。
如果不到二把手,那么不好意思,你也就到头了,基本上可以退居二线了。
所以,对于梁群峰来说,不能撤,一定要竞争。
幸运的是,梁群峰跟钟正国关系不错,都是属于保守派。
钟正国是三年前站队正确,这才当了一把手。
而现在,具体什么方向,京城都未必明确。
但是,钟正国支持自己,自己的机会就很大。
当下,梁群峰连忙说:“正国书记,您别气坏了身子。赵立春这么做,看似抢了‘改革’的名头,实则是暴露了他的短板——太冒进,没分寸,根本不懂怎么把控风险。汉东省的情况复杂,要是真让他当了省长,指不定要闹出多大乱子!”
钟正国深吸一口气,语气渐渐平复下来。
赵立春的确是让他有一种失控的感觉。
但是,自己还是一把手,自己还是一言九鼎的,当下,他深吸了一口气道:“你说得对,汉东需要的是稳,不是瞎折腾。我虽然不能直接决定谁当省长,但向京城推荐人选的时候,该说的话我还是要说到!”
叹了一口气,他继续道:“赵立春虽然有改革热情,但缺乏‘稳’的意识,风险管控能力不足,恐怕难当省长重任。”
这句话正中梁群峰下怀,他强压着内心的兴奋,故作沉稳地说:“还是钟书记考虑得周全。现在全省上下都知道您主张‘稳字当头’,赵立春偏要逆势而为,就算他想靠文章博眼球,也没人会觉得他能担起省长的担子。”
一想到这个,梁群峰差点忍不住笑出来。。
他原本还担心赵立春会借着“改革”的东风抢占优势,现在看来,赵立春根本走了一步臭棋。
他居然敢公开跟钟正国叫板,还把两人的路线分歧摆到台面上,这不是自断后路吗?
“赵立春啊赵立春,你这是把省长的位置拱手让给我啊!”梁群峰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拿起桌上的《求真》,看着赵立春的名字,眼神里满是轻蔑:“就你这沉不住气的样子,还想跟我争?等着看吧,用不了多久,汉东省的省长,就是我梁群峰的了!”
他立刻叫来秘书,吩咐道:“你去把最近省内的经济数据整理一下,尤其是国营企业的产值和就业情况,重点突出‘稳增长’的成果。另外,把我之前去基层调研的报告再完善一下,明天要开会,我们要汇报一下近期的工作——咱们得让京城知道,汉东需要的是能稳住局面的人,不是只会喊口号的冒进派!”
秘书连忙应下,转身去忙。
梁群峰靠在办公椅上,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只觉得浑身舒畅——他仿佛已经看到自己坐上省长宝座,接受全省干部祝贺的场景,而赵立春,则成了他仕途路上一个可笑的垫脚石。
却没人知道,此刻的赵立春,正坐在办公室里,听着李达康汇报《求真》编辑部反馈的消息——文章发表后,京城已有几位领导专门打电话询问汉东的改革思路,甚至有人提到“赵立春同志对改革的理解很到位,值得关注”。
赵立春放下听筒,看着窗外的阳光,嘴角勾起一抹深意的笑——他知道,钟正国一定会反制,但他更清楚,现在的华夏,需要的不是“稳”的守成者,而是“进”的开拓者。这场省长之争,他未必会输。
自己这个好女婿,在关键的时候,关键的场合,狠狠的推了自己一把。
的确,他不能太讨好钟正国。
没什么大用。
权力这个东西,要对自己的来源负责。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