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钟正国开会,自己打自己的脸!
第二日,钟正国立刻开了省委班子扩大会议。
会议室里气氛严肃,长条会议桌两侧坐满了汉东省的核心干部。
钟正国坐在主位上,手里捏着那份刊登着赵立春文章的《求真》,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了赵立春身上。
“今天咱们先不谈别的,就说说立春同志这篇文章。”
钟正国的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文章写得很有文采,观点也鲜明,能看出立春同志对改革开放有自己的思考,这是值得肯定的。”
众人的目光都是落在了赵立春的身上。
谁都知道,赵立春这个文章摆明了就是跟钟正国对着干。
这个会议,钟正国只怕是要对赵立春激情开喷了。
这会儿是夸,一会儿,可就是骂了。
话锋一转,他话里的温度骤然降了下来:“但是,思考不能脱离实际。汉东是什么情况?基础薄弱,国营企业占比大,乡镇企业大多还在起步阶段,老百姓对改革的接受度也需要时间培养。这种时候喊着放宽审批,大力扶持民企,看似跟得上趋势,实则是把风险抛在了脑后。”
赵立春一言不发。
而钟正国则是盯着赵立春,语气里多了几分语重心长:“改革不是喊口号,得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走。要是不顾汉东的实际情况盲目冒进,万一出了乱子,影响了民生,影响了稳定,这个责任谁来担?”
这话明着是“谈改革”,实则是在暗批赵立春“只谈理论,不接地气”。
坐在一旁的梁群峰立刻附和:“钟书记说得对!汉东的稳定是第一位的,改革必须稳妥推进。立春同志的想法是好的,但确实有点急于求成了,咱们得考虑实际操作中的困难。”
其他干部纷纷点头——钟正国是汉东一把手,梁群峰又是热门的省长候选人,没人愿意在这个时候公开反驳他们。
会议室里的目光都集中在赵立春身上,等着看他如何辩解。
可赵立春只是端坐在椅子上,手指搭在膝头,脸上没有丝毫波澜。
等钟正国和梁群峰说完,他才缓缓开口,语气平静:“正国书记、群峰同志的提醒很中肯,我记在心里了。关于汉东的实际情况,我确实还需要再深入调研,后续会结合基层的反馈,完善改革思路。”
没有争辩,没有反驳,甚至没有为自己的文章辩解一句。
这副“服软”的姿态,让不少干部暗自嘀咕,这有点不像赵立春。
谁不知道赵立春这个人刚愎自用,脾气火爆,居然一点都不辩解?
难道赵立春是被钟书记点醒了,也知道自己的想法太冒进。
梁群峰更是松了口气,觉得赵立春这是认怂了,这场省长之争,自己赢定了。
你这个时候认怂了?
早干嘛了?晚了!
钟正国看着赵立春的反应,心里虽有疑惑,却也没再多说。
赵立春不辩解,正好坐实了“理论脱离实际”的印象,削弱文章在干部中的影响力,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他清了清嗓子:“既然立春同志有这个觉悟,那后续就多下基层。咱们接下来讨论下一个议题,关于国营企业……”
会议继续进行,没人再提那篇文章,仿佛刚才的讨论只是一个小插曲。赵立春全程安静地听着,偶尔在笔记本上记几笔,看不出丝毫异常。
就在会议接近尾声,干部们准备起身离开时,会议室的门突然被推开,省委办公厅的秘书手里拿着一份加急电报,快步走到钟正国身边,压低声音说了几句。
钟正国的脸色瞬间变了,他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一把抓过电报,快速浏览着内容。
原本平稳的呼吸变得急促,眼神里满是震惊,连握着电报的手都微微颤抖。
“怎么了?钟书记?”梁群峰察觉到不对,连忙问道。
钟正国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把电报递给身边的秘书,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念,给大家念念!”
秘书接过电报,清了清嗓子,大声念道:“近日……发表重要讲话……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发展才是硬道理……”
“轰”的一声,会议室里瞬间炸开了锅。
干部们脸上的平静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难以置信的震惊。
谁都没想到,在这个时候,会说这么一番话。
那些之前附和钟正国“稳字当头”的干部,此刻都愣住了,下意识地看向赵立春。
赵立春依旧坐在椅子上,只是嘴角勾起了一抹淡淡的笑意。
他手里的笔轻轻放在笔记本上,眼神明亮——他等的就是这个消息。
钟正国都不知道,这是赵立春写了文章之后,京城的领导透露给他的。
钟正国今天这个会议,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