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权巅我的倾城书记老婆 > 第13章:青云直上
换源:


       凌薇即将晋升的消息,如同初春的惊雷,虽未正式炸响,但沉闷的轰鸣已足以让清源市政坛的每一寸土地都感受到震动。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一切都在看似平静实则高效地运作。省委组织部派出考察组进驻云川县,对凌薇进行任职考察。

谈话、民主测评、查阅资料……所有程序一丝不苟,但结果毫无悬念。

凌薇在云川县的政绩有目共睹,改革魄力和经济成果被考察组高度认可。

偶尔有一些不同的声音,也迅速被淹没在主流的一致好评中。

市委那边,市委书记周瑞明亲自坐镇,协调各方。

凌保国虽然从未就此事发表过任何明确指示,但他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强的助推器。

关于市委常委、副市长人选的博弈在高层悄然进行,最终,在周瑞明的极力推荐和省委主要领导的默许下,方案顺利通过。

红头文件终于下发。

《关于凌薇同志任职的通知》:经省委研究决定,凌薇同志任龙共清源市委委员、常委。

《清源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名单》:任命凌薇同志为清源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二十六岁的市委常委、副市长!这在全国都极为罕见,再次刷新了记录。

消息传出,清源市政坛为之侧目,但更多的人觉得理所当然——以凌家的能量和凌薇在云川做出的亮眼成绩,这一切似乎水到渠成。

送别宴在云川县简单而隆重地举行。凌薇发表了简短感言,感谢云川县干部群众的支持,勉励大家在新班子的领导下继续奋进。

台下,掌声雷动,无论真心与否,此刻都显得无比热烈。

王建国的心情最为复杂。他接任了县委书记,终于坐上了梦寐以求的位置,但却是在凌薇高升的前提下,而且县长一职并未如他暗中期望的那样由他信服的人接任,而是由市里一位资历颇深的副秘书长空降而来。

他明白,这是上面为了平衡和制约,确保云川的局面仍在可控范围内。喜悦之余,更多的是一种无形的束缚感和对凌薇更深层次的敬畏。

凌薇赴市里上任,萧遥的去留成为焦点。

按照常规,县委书记升迁,其秘书通常会安排到县里某个局委办或乡镇担任要职,作为锻炼和过渡。但凌薇和萧遥的情况太过特殊。

几乎没有任何拖延,在凌薇到任副市长分工明确(主要负责工业、信息化、科技、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建设等,与她之前在云川抓经济的工作一脉相承)后不久,一纸调令直达云川县委:调任云川县委办公室副主任萧遥同志,任清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副处级)。

二十四岁的副处级市府办副主任!并且,明眼人都知道,他必然是为服务新任副市长凌薇而去的。

这意味着,萧遥将继续担任凌薇的“大秘”,只是舞台从县城变成了地级市。

这份任命再次引起了小小的波澜,但有了之前的铺垫,所有人都已麻木。除了感叹萧遥运气太好、攀附能力太强之外,也无话可说。

毕竟,程序上完全合规——副市长配一位办公室副主任协助工作,天经地义。

萧遥平静地办理了交接手续。在云川一年多的时间,他已非吴下阿蒙。他沉稳地与各位同事告别,特别是对李建国、赵诚等这段时间建立起工作情谊的干部,都做了妥善的交代和鼓励。

他离开云川那天,天空飘着细雨。

坐在前往市里的车上,他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熟悉景色,心中没有太多离愁别绪,只有对更大舞台的期待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

级别提升了,舞台变大了,但意味着水更深,风浪更急。

清源市市政府办公大楼,比云川县委大楼更加气派,人也更多,关系网更是错综复杂。

萧遥的办公室被安排在凌薇副市长办公室的外间,与在云川时格局类似,但更加宽敞。他的主要职责依旧是服务凌薇,处理她分管领域的文电、会务、调研、协调等事宜。

初来乍到,萧遥加倍小心。他迅速熟悉市府办的运行规则、各位秘书长、副主任的分工以及凌薇分管各部门的情况。

他延续了在云川的风格:低调、务实、高效、口风紧。

对每一位领导、每一个部门都保持足够的尊重,但涉及凌薇的指令和利益时,又异常坚定。

凌薇上任后,雷厉风行的作风并未改变。她迅速切入工作,调研工业园区,听取重大项目汇报,与企业家座谈……萧遥紧跟其后,将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

夫妻二人的配合愈发默契,在清源市的经济战线很快打开了局面。

然而,树大招风。凌薇的快速晋升和她丈夫的紧随其后,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市里一些人的反感和嫉妒。

尤其是那些深耕多年才爬到当前位置的干部,对这种“坐火箭”式的升迁,内心充满了不屑和抵触。

这一天,萧遥代表凌薇,去参加一个由市检察院牵头召开的“优化营商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座谈会。

这种会议通常是务虚居多,但又是必要的沟通协调。

会议间隙,一位身材微胖、面色红润、戴着金丝眼镜、约莫五十岁左右的男子主动走向萧遥,笑容可掬地伸出手:“这位就是萧遥主任吧?果然是年轻有为,一表人才啊!我是市检察院的反贪局局长,张立伟。”

张立伟!萧遥心中微微一凛。他来之前做过功课,这位张局长在清源市政法系统是个人物,以办案铁腕、不苟言笑著称,风评毁誉参半,有人说他刚正不阿,也有人说他霸道专权。

更重要的是,有消息称,他对近几年省里空降下来的干部,特别是凌保国书记带来的“新气象”,似乎并不太感冒,甚至私下有些微词。

据说他原本很有希望晋升副检察长,却因为“站队”问题被搁置。

“张局长,您好您好!久仰大名。”萧遥立刻换上谦逊的笑容,双手握住对方的手,“您过奖了,我刚到市里,很多地方还要向张局长您这样的老前辈学习。”

“呵呵,萧主任太谦虚了。”张立伟握着萧遥的手没有立刻松开,镜片后的眼睛眯着,像是在仔细打量一件有趣的物品,“凌市长能力强,背景硬,有你这样得力的助手在身边,真是如虎添翼啊。看来我们清源市未来的经济发展,是大有希望了。”

他的话听起来是夸奖,但语气中那丝不易察觉的酸意和“背景硬”三个字的微微加重,让萧遥瞬间捕捉到了其下的暗流。

“张局长言重了。凌市长经常强调,发展经济离不开法治保障,离不开检察院这样强有力的机关保驾护航。以后在很多工作上,还需要张局长和反贪局多多支持指导呢。”萧遥滴水不漏地回应,将话题引向工作,并subtly点出凌薇对检察院工作的“重视”,实则是一种委婉的提醒。

“那是自然,职责所在嘛。”张立伟哈哈一笑,终于松开了手,“我们反贪局就是为经济发展清障护航的。不管是哪个层级、哪个领域,只要涉及到职务犯罪,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我们一定一查到底,绝不姑息!这也是省委、市委一再强调的嘛。”

他这话说得冠冕堂皇,义正词严,但结合他之前的语气,总让人觉得另有所指,仿佛是在划清界限,或者是一种隐晦的警告。

“有张局长这句话,我们就放心了。”萧遥面色不变,依旧保持着礼貌的微笑,“相信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清源市的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一定会越来越好。”

两人又虚与委蛇地交谈了几句,便各自分开。

看着张立伟离开的背影,萧遥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目光变得深沉。

这次“友好”的会面,充满了机锋和试探。

张立伟无疑是一个信号,代表着清源市乃至江东省内部,那些对凌家势力快速扩张感到不安和抵触的潜藏力量。

他们或许暂时奈何不了凌保国、凌薇,但对于他萧遥这个“攀附者”,恐怕不会有太多忌惮,甚至可能将他作为突破口。

“反贪局……张立伟……”萧遥在心中默默记下了这个名字。这是他们来到市里后,遇到的第一个明确的、带有敌意的敌人。

此人手握调查权,专业且难缠,必须谨慎应对。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