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1644:赤色龙旗 > 第三十八章 龙旗北指
换源:


       秋高气爽,长江浩荡。

南京城外,巨大的校场上,旌旗蔽日,刀枪如林,甲胄的光芒映照秋阳,灼灼生辉。空气中弥漫着皮革、钢铁和一股压抑不住的昂扬斗志。

十万精锐大军,已然集结完毕!

这并非倾国之兵,却是朱慈烺呕心沥血打造出的核心力量:以“皇家第一近卫旅”和正在编练的“线列步兵旅”为骨干,换装了大量燧发枪和轻型火炮;补充了经过整编、士气高昂的江北、京营劲旅;甚至还包括了李定国“忠贞营”派出的一部精锐骑兵。

军队阵列森严,纪律分明,与数月前那支腐朽不堪的明军已是天壤之别。

校场点将台上,朱慈烺一身明黄戎装,外罩玄色披风,腰佩崇祯帝所赐宝剑。他虽年轻,但经年以来处变不惊、杀伐决断所积累的威仪,已足以震慑全场。身后,史可法、王侃等一众将领按剑而立,神情肃穆。

点将台下方,是文武百官、勋贵士绅以及无数自发前来送行的南京百姓。

吉时已到,礼炮轰鸣!

朱慈烺踏步上前,目光如电,扫过台下十万雄师,扫过百官万民。

他的声音通过特制的扩音装置(格物院的小发明),清晰地传遍校场每一个角落,甚至飘向远处的长江:

“将士们!臣工们!大明的子民们!”

声浪滚滚,全场肃然。

“今日,孤于此地,非为阅兵,乃为誓师!”

他手臂猛地指向北方,声音陡然拔高,带着无尽的悲愤与决绝:

“神州陆沉,于今三载矣!北望中原,胡尘蔽天,腥膻遍地!我汉家故土,沦为豺狼之窟!我亿万同胞,呻吟于铁蹄之下!父皇殉国,陵寝蒙尘,此乃我等为人臣子者,百世莫赎之耻!千秋难忘之痛!”

话语如同重锤,敲打在每一个人的心上,无数将士眼眶泛红,百姓中传来压抑的哭泣声。

“然!”朱慈烺话锋一转,声如金石,“天不亡我大明!江南半壁犹存,忠勇将士未死,亿万民心未冷!自孤监国以来,整军经武,革新弊政,所为者何?非为偏安一隅,苟延残喘!”

“所为者,唯有四字——北伐!中兴!”

“北伐!驱除鞑虏,雪我国耻!”

“中兴!光复神州,再造太平!”

“今日,时机已至!孤已备足粮草,铸就利剑!尔等皆乃百战锐士,国之干城!可愿随孤,挥师北上,收复河山,告慰列祖列宗在天之灵?!可愿用尔等手中刀枪,为身后父母妻儿,打出一个朗朗乾坤?!”

“孤在此立誓:此去北伐,孤与诸君同甘共苦!旌旗所指,孤之目光所至!刀兵所向,孤之剑锋所指!不破虏庭,誓不还师!”

声嘶力竭,字字泣血,却又充满了无可动摇的坚定!

短暂的死寂之后,台下十万大军如同沉睡的火山般猛然爆发!

“北伐!中兴!”

“驱除鞑虏!光复神州!”

“愿随殿下!誓死效忠!”

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震四野,直冲云霄!士兵们激动地顿着兵器,盔甲铿锵作响,如同雷霆滚动!澎湃的战意和血气席卷了整个天地!

百官为之动容,百姓为之沸腾!所有的疑虑和恐惧,在这一刻都被这磅礴的气势所淹没!

朱慈烺猛地拔出腰间宝剑,剑指北方!

“三军听令!出征!”

咚!咚!咚!咚!

沉重的战鼓擂响,如同巨人的心跳,震撼人心!

“出发!”史可法、王侃等将领纷纷拔剑,高声下令!

大军开拔!如同钢铁洪流,又如同移动的山岳,迈着整齐而沉重的步伐,浩浩荡荡,向北而去!旌旗猎猎,刀枪如林,无尽的队伍沿着官道,延伸向天际线!

朱慈烺站在点将台上,久久凝视着北上的大军,直到队伍的末尾也消失在烟尘之中。

他知道,赌上国运的轮盘,已经开始转动。

北伐大军,兵分三路:

东路军,由史可法亲自统领,为主力,直扑徐州!麾下包括最精锐的新式陆军和大量江北兵马。

西路军,由李定国指挥忠贞营精锐,出随枣走廊,作势威胁南阳、洛阳,牵制清军西线兵力。

中路军(偏师),由一员悍将率领,配合唐王在湖广的疑兵,佯攻开封方向。

水师由郑鸿逵统领,沿运河北上,护卫粮道,并随时准备支援陆军作战。

格物院几乎停止了所有非军事项目,全力保障北伐。

一车车新生产的燧发枪、弹药、火炮、配件、以及海量的粮草、被服、药材,沿着长江和运河,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

甚至还有几个格物院的工匠小组随军出发,负责战地维修和紧急技术支援。

整个南中国,都仿佛被这场规模空前的军事行动所带动。

“审计司”的工作效率被逼到了极限,筹措调度着海量物资。

“大明皇家银行”紧急发行了专门用于军费的“北伐债券”,虽然带有些许强制色彩,但在高涨的爱国情绪下,认购踊跃。

民间,百姓捐钱捐粮,踊跃参军,士气空前高涨。

然而,北方的清廷,也绝非毫无准备。

多尔衮对南明的崛起早已警惕万分。多铎在淮安一线经营已久,堡垒森严。山东、河南各地的清军和汉军旗部队也开始向徐州、开封方向集结。

一场决定两个政权命运的战略决战,即将在广袤的江淮大地上展开。

朱慈烺坐镇南京,心却已飞到了前线。他日夜守在文华殿的巨幅地图前,根据雪片般飞来的军情塘报,不断调整着部署,发出各种指令。

他知道,自己不可能事事亲为,必须信任前线的将领。但他必须掌控全局,把握那稍纵即逝的战机。

“报——!史阁部前锋已抵达盱眙,与清军斥候发生接触!”

“报——!李将军西路忠贞营攻克枣阳,兵锋直指南阳!”

“报——!清军豫亲王多铎亲率主力离开淮安,似欲西进支援徐州!”

“报——!山东清军有南下迹象!”

消息纷至沓来,局势瞬息万变。

朱慈烺的手指在地图上快速移动,目光锐利。

“传令史可法,放缓进军速度,加固盱眙营垒,吸引多铎主力!”

“传令李定国,加大攻势,做出强攻南阳姿态,迫使清军分兵!”

“告诉郑鸿逵,水师前出至淮安水域,骚扰清军后勤!”

他在精心编织一张大网,试图将清军主力调动起来,在其运动中寻找破绽。

龙旗已然北指,中原大地战云密布。

第一场大战的序幕,即将在徐州城外缓缓拉开。天下人的目光,都聚焦于此。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