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南明上下仍沉浸在大胜的振奋与休整的忙碌之中。朱慈烺坐镇南京,一面处理雪片般的军政文书,一面密切关注着北方的风吹草动,为下一阶段的北伐积蓄力量。
然而,命运似乎总不愿让这位年轻的统治者有片刻喘息。一场远超军事威胁的灾难,以最突然、最恐怖的方式,骤然降临!
这一日,南京城内一如往常般喧嚣。
突然,大地毫无征兆地开始剧烈颤抖!如同有巨兽在地底翻身,轰鸣声自远方滚滚而来!
房屋剧烈摇晃,梁柱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瓦片如同雨点般从屋顶簌簌落下!街市上的人们站立不稳,惊叫着摔倒,货摊倾覆,牲畜惊惶嘶鸣!
“地龙翻身了!!”
“天塌了!快跑啊!”
恐慌如同瘟疫般瞬间席卷了整个南京城!人们哭喊着从屋内奔出,挤满街道,互相践踏,乱作一团。皇城之内,宫殿剧烈晃动,琉璃瓦崩裂,檐角兽饰轰然坠落,宫女太监惊恐万状,四处奔逃。
地震!一场极其猛烈的大地震!
震中似乎就在应天府周边,南京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文华殿内,朱慈烺一把扶住剧烈摇晃的御案,脸色瞬间变得苍白。高梦箕连滚爬爬地扑过来,声音变调:“殿下!地动了!快移驾殿外空地!”
朱慈烺强自镇定,但在大自然的伟力面前,个人的威严显得如此渺小。他被侍卫簇拥着踉跄奔出大殿,只见外面已是烟尘弥漫,惊叫声不绝于耳。
震动持续了仿佛一个世纪那般漫长,才渐渐平息下来。
留下的,是一片狼藉和死寂,随即又被更大的哭喊和呼救声打破。
南京这座千年古都,遭受了重创。无数房屋倒塌,尤其是贫民聚居区和年久失修的坊市,化为废墟。官署、寺庙、乃至皇城部分偏殿也受损严重。更可怕的是,人员伤亡惨重,初步估计死伤数以万计!
这仅仅是开始。
坏消息接踵而至:
运河沿岸多处堤坝震裂、垮塌,河水倒灌,淹没农田村庄。
江宁织造局、龙江宝船厂等重要官营工坊严重受损,工匠死伤惨重,生产陷入停滞。
通往江北前线的道路、桥梁多处中断,后勤补给线瞬间瘫痪。
甚至“格物院”也损失不小,部分精密仪器损坏,实验记录散失,几位重要工匠不幸遇难……
人祸未平,天灾又至!
巨大的悲观和绝望情绪,如同瘟疫般迅速蔓延。朝野上下,刚刚凝聚起来的信心瞬间崩塌。
“天罚!这是天罚啊!”一些迂腐的老臣在废墟上捶胸顿足,痛哭流涕,“定然是新政戾气太重,革新礼法,触怒上天了!”
“连番大战,杀戮过甚,故而上天降此灾劫警示!”
甚至那恶毒的“太子血统不正,故天降灾异”的谣言,再次死灰复燃,在惶惶不安的人群中悄然传播。
原本被压制下去的反对势力残余,如同闻到血腥味的苍蝇,开始暗中活跃,煽风点火。要求“太子下罪己诏”、“停止新政、与民休息”的呼声渐渐响起。
局势,瞬间到了崩溃的边缘!若处理不当,刚刚开创的大好局面,可能毁于一旦!
面对如此浩劫,朱慈烺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冷静和钢铁般的意志。
他没有时间去恐惧和悲伤,更没有心思去理会那些荒谬的“天罚”言论。
地震发生的当天下午,余震尚未完全停止,朱慈烺便冒着危险,在皇城广场的空地上,设立了临时指挥所。
“哭喊救不了人命,流言抵不了灾难!”他的声音因吸入烟尘而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此刻起,全城进入战时状态!一切以救灾为先!”
他发布了一连串极其强硬却高效的命令:
1.
军事管制:?即刻起,南京城实行宵禁和军事管制!所有驻军、衙役、乃至“敢死营”预备队,全部投入救灾!王侃(虽刚封公,仍在南京)临危受命,总负责维持秩序、搜救人员、防止骚乱和趁火打劫!凡有散布谣言、哄抢物资、趁乱作恶者,立斩不赦!
2.
3.
全力救灾:?开放所有官仓、义仓,设立粥棚,紧急安置灾民。征用所有完好官邸、寺庙、公共建筑,收容无家可归者。组织郎中设立临时医棚,救治伤者。
4.
5.
保障畅通:?工部及“格物院”所有工程人员,立刻抢修道路、桥梁,尤其是通往江北的道路和运河堤坝,必须第一时间打通!确保前线补给和消息传递。
6.
7.
稳定人心:?宣布朝廷将拨付专款用于重建,免除灾区今年税赋。太子每日公开巡视灾情,亲自安抚百姓。
8.
9.
反击谣言:?“审计司”和“暗刃”全力出动,监控全城,抓捕所有散布“天罚”、“血统”谣言的为首者,公开审理,从严惩处!?朱慈烺更公开宣称:“地动乃自然之理,与人事何干?格物院早已有所探究!此刻正需人定胜天之志,岂可惑于妄言,自乱阵脚?”强行将舆论引导向积极救灾。
10.
“格物院”在此次灾难中意外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宋应星根据古籍和自身研究,迅速整理出一些防疫、净水、临时搭建的知识,印发成简易手册,指导救灾。
工匠们利用其技术能力,改进了挖掘工具,设计了简易的起重装置(滑轮组),用于清理废墟,救援被埋人员。
甚至有人根据朱慈烺平日的只言片语,提出了用“石灰水”消毒的理念。
效率压倒了一切!在太子强有力的指挥和军队的介入下,混乱的南京城迅速恢复了秩序。救灾工作得以高效开展,无数生命被从废墟中挽救出来。
朱慈烺不顾危险,每日行走于断壁残垣之间,查看灾情,慰问伤患,甚至亲手为灾民分发食物。他憔悴而坚定的身影,成为了稳定人心的最大支柱。
百姓们看到太子与他们同甘共苦,看到朝廷确实在全力救灾,看到军队在保护而非欺凌他们,恐慌和怨气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劫后余生的凝聚力和对朝廷的感激。
与此同时,通往江北的道路和运河被奇迹般地快速修复,补给线恢复畅通。
朱慈烺第一时间向史可法、李定国发出密信,通报灾情,严令他们加强戒备,严防清军趁灾偷袭,并要求前线将士保持镇定,坚信朝廷能度过难关。
史可法、李定国等将领接到消息,虽感震惊,但见太子措置得当,后方迅速稳定,军心并未动摇,反而更加警惕,加强了防线巡查。
清军方面,多铎等人确实得知了南京地震的消息,也曾动过趁火打劫的念头。但见南明前线防线固若金汤,毫无混乱迹象,且其自身也在彭城新败,需要休整,最终未敢轻举妄动。
一场足以颠覆政权的巨大天灾,竟然在朱慈烺雷厉风行、科学务实的应对下,被硬生生地抗了过去!
尽管损失惨重,但社会秩序未乱,军队士气未堕,新政的根基未动摇!
经此一役,朱慈烺的威望和权威不仅没有受损,反而更上一层楼!他展现出的冷静、果决、高效和对民生的重视,赢得了更多人的衷心拥戴。那些“天罚”的谣言,在铁一般的救灾事实面前,不攻自破,散播者也被彻底清算。
南京城开始了艰难的重建。但人们眼中不再是绝望,而是充满了希望。
朱慈烺站在正在清理的废墟上,望着逐渐恢复生机的城市,目光更加深邃。
“传旨,成立‘防灾救灾司’,隶属工部,专司研究应对地动、水旱等灾异之事。”
“格物院,需加强对天地运行之理的研究……”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