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草原,金戈铁马,朱雄的传奇刚刚拉开序幕。
而在千里之外的帝国心脏,应天府,另一场无声的战争却已进入尾声。
空气是粘稠的,带着血腥味和一种令人窒息的压抑。
开国第一功臣,韩国公李善长一案,终于要尘埃落定。随着这位老人一同倒下的,还有数百名盘根错节的勋贵官员。他们的倒台,像一块巨石投入死水,激起的不是波澜,而是让整片水域都变得更加冰冷、死寂。
奉天殿的琉璃瓦上,似乎都凝结着一层化不开的寒霜。
满朝文武,人人自危。上朝时,官员们甚至不敢对视,只是低垂着头,用眼角的余光,去窥探御座上那位帝王深不可测的脸色。
就在这片沉闷的死寂之中,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如同一道滚雷,悍然撕裂了京城的阴霾。
“八百里加急——”
“北境大捷——”
嘶哑的呐喊声,从皇城之外传来,带着风沙与征尘的味道,瞬间贯穿了整座宫城。
乾清宫内。
烛火摇曳,将朱元璋那张沟壑纵横的脸庞映照得明暗不定。连日的朝政与清洗,让这位开国帝王的眉宇间积郁着浓重的疲惫和煞气。
一份由燕王朱棣亲笔书写的奏报,被太监用颤抖的双手,呈了上来。
朱元璋缓缓展开,目光落在那些墨迹未干的字迹上。
起初,他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古井无波。
可当他读下去,那双深邃的眼眸里,渐渐燃起了一点火星。
火星,迅速燎原。
“好!”
一声低沉的赞叹。
“好一个捕鱼儿海大捷!”
他猛地一拍龙案,奏报上的文字仿佛活了过来,化作了千军万马的奔腾之声。
“棣儿,没让咱失望!”
那张因杀伐而紧绷的脸,终于彻底舒展开来。一道许久未见的笑意,从他的嘴角蔓延,最后,化作了一阵畅快淋漓的大笑,在空旷的宫殿内回荡不休,震得梁柱上的尘埃簌簌而下。
之前的阴郁,一扫而空。
这场胜利,来得太及时了。
它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辉煌,更是政治上的一剂强心猛药。它用最直接、最耀眼的方式,向天下宣告了大明无可匹敌的赫赫军威。
更重要的是,它将所有人的注意力,从朝堂内部的血腥清洗,成功地转移到了开疆拓土的无上荣光之上。
那些因诛杀功臣而动荡的人心,被这场胜利,牢牢地钉在了原地。
“标儿,你来看。”
朱元璋将手中的奏报递给一旁侍立的太子朱标,声音里的喜悦依旧难以抑制。
朱标接过奏报,细细地看着。那纸张上,似乎还残留着北方战场的硝烟气息。他的脸上,也浮现出由衷的欣喜。
“父皇圣明。四哥此战,打出了我大明的国威,也足以让那些心怀叵测之徒,不敢再有丝毫异动。”
“不错。”
朱元璋满意地点头。
他缓缓站起身,踱步到那副巨大的疆域图前。那上面,大明的版图如同一头蓄势待发的猛虎。
他的目光,变得无比锐利,仿佛要穿透舆图,看到那更遥远的未来。
一个念头,早已在他心中酝酿。
它如同深埋地下的种子,只因朝局不稳,迟迟未能破土。
而此刻,这场酣畅淋漓的大捷,就是催生它破土而出的那场春雨。
时机,到了。
朱元-璋的眼神,从地图上收回,落在了自己最心爱的儿子身上。
殿内的暖意,仿佛在这一瞬间消失了。
一股不容置疑的霸道,从他的话语中渗透出来,让空气都为之凝重。
“标儿,咱大明,不能只有监察御史。”
“这些文官的嘴皮子,是管不住那些骄兵悍将和不法勋贵的。”
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铁,砸在朱标的心头。
“咱要借着这股大胜之势,为咱朱家的江山,为咱的子孙后代,再添一把利剑!”
“一把,足以震慑所有宵小的利剑!”
朱元璋猛地转过身。
他的双眼,在烛火的映照下,闪烁着令人心悸的寒光。
他看着朱标,一字一句,如同在宣告一道不可违逆的圣旨。
“咱决定,推行一项新的国策。”
“一项,足以改变我大明未来百年格局的重大国策!”
朱标的呼吸,猛地一滞。
他看着眼前的父皇,看到的不再是一个父亲,而是一个手握乾坤,即将再次搅动天下风云的开国帝王。
他知道。
父皇,又要做出惊天之举了。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