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短篇小说 > 四合院:下乡?我建成军工重镇 > 第13章 手摇发电机,这才是男人的浪漫!
换源:


       贾家的内讧闹剧,如同投入池塘的石子,虽激起一阵波澜,却很快被更深沉的暗流所吞噬。

苏晨懒得理会那些鸡毛蒜皮,对他而言,那些人的眼界与格局,注定只能在四合院这片小天地里扑腾。

他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为了给这趟征途铺设一条坚不可摧的跑道,也为了让“鲁师傅”这个虚构的形象彻底在家人心中封神,他决定,是时候再给他们一点小小的“震撼”了。

这天晚上,屋外寒风呼啸,屋内却因为一家人难得的齐聚而暖意融融。

父亲苏建国刚喝完一口热茶,姐姐苏晴则在灯下整理着准备好的行囊,母亲王秀娥在一旁絮絮叨叨,嘱咐着各种注意事项。

就在这时,苏晨房间的门开了。

他没有说话,只是动作显得格外郑重,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东西,一步一步地走了出来。

那东西的份量不轻,压得他手臂的肌肉都微微绷紧。

“咚。”

一声沉闷的轻响,他将那个物件稳稳地放在了屋子中央的八仙桌上。

全家人的目光瞬间被吸引了过去。

那是一个半个篮球大小的“铁疙瘩”。

造型谈不上精美,甚至有些粗犷,却透着一股工业时代独有的力量感。主体是一个厚重的铸铁盒子,表面打磨得并不光滑,还带着铸造时留下的些许痕迹。盒子的顶端,几组暗红色的铜线圈和泛着幽蓝光泽的磁铁被巧妙地固定着,结构复杂而精密。侧面,一根坚固的金属摇杆伸了出来,末端是一个便于抓握的木质手柄。

“晨晨,这是什么?”

父亲苏建国第一个开口,他的声音里带着浓重的好奇。

作为轧钢厂的老工人,他几乎是本能地就看出了这东西的不凡。它太像厂里那台德制发电机组的核心部件了,只不过,眼前的这个,被缩小了无数倍。

“爸,这是师父让我练手艺做的,叫手摇发电机。”

苏晨的语气平静,仿佛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他一边说着,一边从桌子底下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东西。

一个木质的灯座,一个崭新的25瓦灯泡,还有两根剥开了线头的红蓝电线。

他的动作不急不缓,从容镇定。

将两根电线的一头,分别拧在了发电机侧面的黄铜接线柱上。

另一头,则熟练地接上了灯座。

最后,他将那颗玻璃灯泡,轻轻地旋进了灯座。

整个过程,苏家三口人屏住了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他的每一个动作。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杂着期待与不解的寂静。

苏晨做完这一切,一只手扶住铸铁盒子的基座,另一只手握住了那根摇杆。

在家人好奇到极点的目光注视下,他开始缓缓地摇动。

“嘎吱……嘎吱……”

摇杆带动内部的齿轮,发出了轻微而绵密的机械转动声。

一开始,速度很慢。

灯泡没有任何反应。

苏晨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他稳定地提升着摇杆的转速。

“呜——”

机械的转动声逐渐变得连贯,音调也开始升高,形成一种低沉的蜂鸣。

桌上的灯泡,那根纤细的钨丝,忽然间闪过一抹微不可查的暗红色。

苏晴的眼睛猛地睁大了。

苏晨的摇动速度越来越快,手臂上青筋毕露,额头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那单调的蜂鸣声,此刻变得激昂起来!

突然!

“噗!”

一声轻响,仿佛是冲破了某种临界点。

那看似平平无奇的灯泡,在一瞬间,迸发出了难以言喻的、璀璨而稳定的光芒!

不是煤油灯那种昏黄、跳跃的火焰。

而是一种纯粹的、明亮的、带着强大穿透力的光!

整个房间的每一个角落,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光明瞬间照亮,所有的阴影都被驱散得无影无踪。

“天呐!”

姐姐苏晴下意识地发出一声惊呼,双手紧紧捂住了自己的嘴,眼中满是无法置信的震撼。

那光芒映在她的瞳孔里,仿佛点亮了两颗最璀璨的星辰。

“亮了!真的亮了!”

父亲苏建国整个人都呆住了,他嘴唇翕动,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下一秒,他猛地冲了上来,双手有些颤抖地扶住了那台嗡嗡作响的发电机。

他没有去看那明亮的灯泡,而是死死地盯着那几组线圈和磁铁,眼神炽热得像是在看一件稀世珍宝。

他用一个老工人的专业眼光,审视着这台机器的每一个细节。

完美的结构,匪夷所思的能量转化效率!

在这个动不动就拉闸限电,家家户户的夜晚都必须依赖呛人煤油灯的年代,一台能自主发电的机器,其背后代表的价值和意义,简直无法用金钱估量!

这是黑暗中的火种,是文明的象征!

“好小子!你师父……你师父真是神人啊!”

苏建国激动得满脸通红,声音都因为情绪的剧烈波动而变得有些沙哑。

他这一辈子,从未见过如此神奇的造物!

苏晨缓缓停下了摇动,明亮的光芒随之熄灭,房间又恢复了煤油灯的昏暗。

这光明与黑暗的剧烈反差,让人的心灵都为之震颤。

他微笑着,擦了擦额头的汗,用早已准备好的说辞解释道:

“师父说,这是最基础的电磁学应用,原理很简单,就是让我先做个小的练练手,熟悉一下工艺。”

“我打算再做一个,到时候一起带去北大荒。在那边晚上看书学习也方便,不用再费煤油了。”

这个理由,简直无懈可击!

为了学习而制造工具,这完全符合一个神秘高人对弟子的培养逻辑。

明亮的灯光虽然消失,但它带来的震撼,却深深烙印在了家人的心中。

姐姐苏晴的脸上,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她走到苏晨身边,轻轻帮他擦去汗水,柔声说道:

“晨晨,等你到了那边,安顿下来了,就用这个发电机照明,一定要天天给姐写信报平安。”

“好。”

苏晨笑着点头,他的心中涌过一阵暖流。

这台小小的发电机,不仅仅是一件超越时代的造物。

它更像是一颗定心丸,彻底打消了家人心中最后一丝若有若无的疑虑。

它也像是一座桥梁,让即将到来的分离,不再只有伤感,更多了一份温馨而具体的期盼。

姐弟俩围绕着这台被父亲苏建国视若珍宝的“宝贝”,开始热烈地讨论着未来的生活。

讨论着在北大荒的黑土地上,这束光能带来多少便利和希望。

亲情,在这一刻,被那短暂而璀璨的光芒,凝聚得愈发深厚。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