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窥光者 > 第十九章:阳台上的多肉1
换源:


       雨后的阳光,如同被彻底清洗过的水晶,澄澈通透,带着一种近乎奢侈的明亮。它穿过青屿修复工作室那扇老式的、带着格栅的窗棂,在深色的橡木地板上投下斑驳陆离、明暗交错的光影。空气里弥漫着湿润的泥土气息和旧纸张特有的微涩芬芳,混合着植物清漆的淡香,形成一种工作室特有的、令人心安的沉静氛围。

韩述的目光,却无法完全专注于眼前那页需要修补的《金融史》书页。他的注意力,如同被无形的丝线牵引,总是不由自主地飘向工作台对面的谢居安。她今天异常安静,安静得有些不同寻常。那双总是沉静如深潭的眼眸,此刻却像蒙上了一层薄雾,目光时不时地飘向窗外,仿佛在捕捉某个看不见的踪迹,又像是在躲避某种无形的压力。她擦拭工具的动作也比平时慢了半拍,指尖拂过光滑的牛骨折纸刀时,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迟疑和沉重。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声的紧绷感,像一根被悄然拉紧的弦。

自从李志明那次充满恶意的闯入后,工作室的氛围就悄然改变了。顾老先生雷厉风行地加强了安保,在门口安装了新的密码锁,在角落增设了隐蔽的监控探头,甚至更换了更厚重的窗帘。这些措施本意是构筑一道安全的屏障,却似乎无形中在谢居安周围筑起了一道更高的心墙,让她变得更加警觉,更加沉默,像一只受惊后蜷缩在壳里的蜗牛。韩述能清晰地感受到她身上那种挥之不去的、如影随形的紧绷感。

“你还好吗?”韩述终于放下手中细长的修复镊子,声音放得很轻,像怕惊扰了什么,打破了这片压抑的寂静。

谢居安擦拭工具的动作猛地一顿,仿佛从深水中被骤然拉回现实。她抬起头,目光有些涣散地聚焦在韩述脸上,随即勉强扯出一个微笑,那笑容如同冬日里短暂穿透云层的阳光,带着一丝强撑的暖意,却并未真正抵达眼底深处那片沉静的湖泊。“只是……有点累。”她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像被砂纸打磨过。

韩述没有追问。他理解她此刻需要的不是刨根问底的关心,而是一份安静的尊重和空间。他点点头,重新拿起镊子,将注意力放回书页上那道细微的裂痕,但心思却依然在她身上盘旋。

午休时间到了。谢居安没有像往常一样留在工作室,用那个素雅的紫砂小壶泡上一壶清茶,安静地翻看修复日志。她轻轻放下手中的工具,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促:“我需要回去一趟,给阳台的多肉浇水。”这个理由听起来有些突兀,甚至像一个临时编造的借口,但韩述没有点破。

“需要我陪你吗?”他问,语气自然,仿佛只是随口一提。

她明显愣了一下,目光在韩述脸上停留了几秒,似乎在评估着什么,又像是在权衡内心的某种挣扎。最终,出乎韩述的意料,她轻轻点了点头,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如果你想来的话。”这个邀请,带着一丝犹豫,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寻求陪伴的脆弱。

谢居安的公寓阳台,像一个小小的、被精心呵护的绿洲,远比韩述想象中更加生机盎然。二十多盆形态各异、色彩缤纷的多肉植物整齐地排列在错落有致的白色花架上,沐浴在午后温柔的阳光里。从常见的、饱满如莲座的石莲花,到叶片肥厚、色泽翠绿的玉露,再到形态奇特、如同卵石的生石花,甚至有几盆叶片呈现出罕见的蓝紫色或粉橙色,每一株都叶片饱满,色泽健康,透着一种蓬勃的生命力,显然受到了主人极其精心的照料。

“这些都是你养的?”韩述惊讶地环顾着这片小小的绿色世界,语气中充满了真诚的赞叹。他从未想过,在这个以修复古籍为生的沉静女子家中,会藏着如此一片充满生机的秘密花园。

谢居安拿起一个细长的喷壶,壶嘴设计精巧,能喷出极其细密柔和的水雾。她开始细心地为每一株植物浇水,动作轻柔得像是在为婴儿擦拭脸颊。水雾在阳光下折射出细小的彩虹光晕。“从大学时期开始收集,”她轻声说,声音里带着一丝追忆的温柔,“有些是父亲留下的,他也很喜欢这些安静的生命。有些……”她顿了顿,目光落在一盆叶片边缘带着淡淡红晕的玉蝶上,“是从旧书店的角落里‘救’回来的——人们经常把多肉夹在书里当书签,忘记后就遗弃在那里,慢慢枯萎……”她的声音低了下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惋惜。

突然,她的动作停住了,目光紧紧锁定在阳台角落一盆特别的多肉上。那株植物的叶片呈现出一种罕见的蓝灰色,如同被月光浸染过的矿石,边缘晕染着一圈淡淡的、娇嫩的粉红,形态优雅而独特。然而,靠近根部的地方,却出现了几片不健康的黄褐色,像一块丑陋的伤疤,破坏了整体的和谐美感。

“怎么了?”韩述立刻察觉到她的异样,顺着她的目光看去。

“这棵‘月光宝石’……不太对劲。”她的声音带着一丝紧张和心疼,如同发现孩子生病了的母亲。她蹲下身,指尖极其轻柔地触碰那些变色的叶片,感受着它们的质地和弹性,眉头微微蹙起,“是根腐病。最近太忙了,没注意到浇水可能过多了,或者……通风不够好。”她的语气里充满了自责。

韩述看着她脸上毫不掩饰的担忧,那表情比谈论李志明的威胁时更加真实、更加脆弱,也更让人心疼。“能救吗?”他问,声音里带着关切。

“也许……试试看。”她站起身,快步走进屋内,很快带着一个小巧精致的工具箱回来。打开一看,里面不是修复古籍的镊子和骨刀,而是一套同样精细的园艺器械:小巧的不锈钢铲子、锋利的弯头修剪刀、柔软的毛刷,还有几包标注着不同成分的粉末和液体——杀菌剂、生根粉、伤口愈合剂。韩述惊讶于这工具的专业程度。

他安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她如同进行一场精密手术般操作:先用小铲子极其小心地将病株从盆土中取出,动作轻柔得像是在挖掘一件易碎的文物;然后仔细地清洗掉根部的泥土,露出那些已经部分发黑腐烂的根系;接着,用锋利的修剪刀精准地剪去所有病变的部分,切口干净利落;再仔细地在伤口处涂抹上特制的杀菌药粉和促进愈合的凝胶;最后,换上全新的、经过严格消毒的、排水性极佳的颗粒土,将处理好的植株重新栽种好。整个过程行云流水,精准而温柔,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呵护。

“修复植物和修复古籍很像,”她忽然开口,仿佛读到了韩述心中的惊叹,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都需要先诊断问题所在,是虫害、病害还是环境不适?然后,小心翼翼地移除损坏的部分,不能伤及健康的组织。接着,提供最合适的生长环境——光照、水分、温度、土壤。最后……”她顿了顿,目光温柔地落在刚换好盆的“月光宝石”上,“就是耐心地等待,等待生命自身的力量去愈合、去适应、去重新生长。”她的指尖轻轻拂过一片幸存的健康叶片,动作轻柔得像是在安抚一个受伤的孩子。

韩述也蹲下身,近距离看着她专注的侧脸。阳光勾勒出她柔和的轮廓,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下扇形的阴影。这一刻,她身上那种沉静而强大的光芒,与修复古籍时如出一辙。“你从哪学会这个的?”他忍不住问,声音里带着由衷的钦佩。

“父亲教的。”她的声音柔和下来,像一阵温暖的微风,“他说,每一个生命,无论多么微小,都值得被精心对待。哪怕只是一株小草,也有它存在的意义和尊严。”这句话在温暖的阳光下悬浮片刻,带着沉甸甸的分量。

韩述的心弦被轻轻拨动。他忽然明白了,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多肉植物,对她而言,绝不仅仅是简单的爱好或装饰。它们是连接她与父亲的纽带,是承载着温暖回忆的容器;是她在这个充满变数和压力的世界里,为自己保留的一片宁静的绿洲,一个可以完全掌控、精心呵护的小小宇宙;是她修复哲学在另一个维度的延伸——对脆弱生命的尊重、对损伤的疗愈、对生长的耐心等待。

“看这个,”她指向旁边一盆叶片呈完美几何状排列、层层叠叠如同玫瑰的多肉,“这叫‘静夜’,父亲在我十八岁生日时送的。他说它的生长节奏就像修复工作——缓慢,不疾不徐,但每一步都精确而必要,不容差错。”她的指尖轻轻点过那排列整齐的叶片,眼神中充满了对父亲的怀念。

韩述仔细观察那株植物,确实,它的叶片排列几乎像遵循着某种精密的数学序列,严谨而优雅。“很美,”他由衷地赞叹,“像一件天然的艺术品。”

谢居安的脸上终于浮现出一个真实的、带着温度的笑容,如同冰雪初融后绽放的第一朵花。“多肉教会我最多的,就是耐心。”她的声音带着一丝感慨,“它们不急着长大,不急着开花结果,炫耀自己。它们只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安静地吸收阳光雨露,缓慢而坚定地生长,在属于自己的角落里,活出独特的姿态。”她的目光扫过阳台上的每一盆植物,眼神温柔得像是在看自己的孩子。

浇完水,修完病株,她却没有立即收拾工具返回工作室的意思。她走进屋内,片刻后端出两杯热气腾腾的茶,将其中一杯递给韩述。“坐一会儿?”她的声音带着一丝邀请的意味,目光投向阳台角落那两张舒适的藤编小椅。

韩述欣然接过茶杯,温热的杯壁驱散了指尖的微凉。两人在藤椅上坐下,午后的阳光温暖而不灼人,带着雨后的清新气息,温柔地包裹着他们。从这里望出去,可以看到青屿修复工作室那熟悉的蓝色屋顶,以及更远处市图书馆哥特式的尖顶,在阳光下闪着微光。城市的声音被距离过滤,变得模糊而遥远,阳台仿佛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宁静岛屿。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