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公寓楼下时,感应灯应声而亮。谢居安抱着纸盒,站在单元门口,犹豫了一下,目光在韩述脸上停留片刻,似乎在做一个决定。“要上来喝杯茶吗?”她轻声问,声音里带着一丝试探性的邀请,“我还有一些关于数字化项目……具体扫描参数和色彩管理流程的细节,想和你再讨论一下。”这个理由听起来像是一个借口,但韩述听出了其中隐含的、想要延续这份陪伴的意愿韩述看着她略显疲惫却依然清澈的眼睛,点了点头:“好啊。”
公寓里弥漫着熟悉的旧书、茶香和绿植混合的清新气息。谢居安先将那盆“修书人的月光”小心翼翼地放回窗台那个特定的位置——那里既能接受清晨第一缕柔和的光线,又能避开午后强烈的直射。韩述注意到窗台上那个小巧的电子温湿度计,此刻正清晰地显示着精确的数字:温度21.5℃,湿度48%。旁边还有一个小小的USB接口的补光灯,显然是为了在阴天补充光照。这份科学而精心的呵护,让他再次感叹她的专业和用心。
“你很专业。”他由衷地赞叹道,目光扫过那些精密的仪器。
“每个生命都值得被科学而温柔地对待。”她一边熟练地烧水、温杯、取茶,一边轻声回应,语气自然得像是在陈述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真理。她的动作流畅而专注,带着一种行云流水般的美感。
喝茶时,他们的话题转向了即将开始的数字化项目。韩述惊讶地发现,谢居安对技术细节的理解深度远超他的预期。她不仅清晰地了解TIFF、JPEG2000、PDF/A等不同文件格式的优缺点、适用场景和长期保存风险,还能精准地讨论色彩管理中的ICCProfile校准、色域空间的选择(AdobeRGBvs.sRGB),甚至对数据存储架构中的RAID级别选择、异地容灾备份策略、以及区块链技术在数据防篡改上的应用潜力都有相当程度的了解。
“我……自学了一些,”她解释,似乎有些不好意思,脸颊微微泛红,“既然决定要把父亲的心血、把那些珍贵的古籍内容数字化,我就必须确保它们被最正确、最安全地对待。我不能把这么重要的事情,完全交给不了解它们价值的人。”她的声音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责任感。
韩述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敬意。他点点头,郑重承诺:“我的团队会完全尊重你的所有要求和标准。这是你的项目,谢居安。我只是提供资源和支持,确保你的专业判断能够完美落地。”他清晰地划定了界限,表明自己无意越俎代庖。
这句话似乎让她紧绷的神经真正放松了下来,肩膀微微下沉。“谢谢。”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释然和真诚的感激,“大多数人……尤其是提供资源的人,往往会试图接管,认为他们更懂技术,更懂管理流程。很少有人……能真正尊重守护者的意愿和专业判断。”
“我不是大多数人。”韩述轻声回应,目光温和而坚定。
茶喝到一半,氤氲的热气在两人之间袅袅升起。谢居安忽然放下茶杯,起身走向书架。“等等,”她说,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有样东西……我想给你看看。”
她在书架深处摸索片刻,抽出一个看起来有些年头的深蓝色硬皮相册。封面已经磨损,边角有些卷曲。她小心翼翼地拂去表面的灰尘,将相册放在茶几上,轻轻翻开。
里面的照片瞬间将韩述带入了一个充满历史感和匠人气息的世界:泛黄的照片记录着一家名为“修书斋”的老书店的点点滴滴——高耸至天花板的深色木质书架,上面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各种书籍;光线略显昏暗的工作台上,散落着各种修复工具,放大镜下是正在修补的书页;几张照片里,一个气质儒雅、笑容温和的中年男子(显然是她的父亲)正在专注地工作,或是在展示几把制作精良、散发着古朴气息的蓝色油纸伞。
“这是父亲的工作室,”谢居安指着一张照片,声音带着深深的怀念,“他不仅修书,也做伞。他说两者本质相同——都是保护。书保护知识,伞保护人。”她的指尖轻轻拂过照片上父亲的脸庞,动作轻柔得像是在触碰一个易碎的梦。
韩述仔细地看着那些照片,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沉静与专注,感受到一个匠人对技艺的虔诚和对守护的执着。这与如今浮躁喧嚣的商业社会形成了鲜明而深刻的对比。“他很了不起。”韩述由衷地说,语气充满敬意。
谢居安的脸上浮现出怀念和骄傲交织的笑容,如同阳光穿透云层:“是的,他是。”她的目光温柔地停留在那些照片上。
相册翻到最后一页。那是一张色彩稍显褪色、但依然清晰的照片:年轻的谢居安,穿着简单的T恤和牛仔裤,正坐在一张宽大的工作台前,全神贯注地修复着一本厚重的古籍。她的父亲站在她身后,一只手轻轻地、充满鼓励地搭在她的肩上。两人脸上都洋溢着明亮而温暖的笑容,眼神中充满了对这份事业的热爱和对彼此的骄傲。
“这是我从艺术学院毕业那天,”谢居安轻声说,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仿佛被照片中的情绪所感染,“父亲说,这是我正式成为‘修书人’的日子,是他最骄傲的时刻之一。”她的指尖轻轻划过照片中自己年轻的脸庞,划过父亲搭在她肩上的手,也划过……自己那时还光滑无痕的手腕。
韩述的心猛地一紧。照片中那个眼神明亮、笑容无忧的女孩,与眼前这个背负着沉重过往、手腕带着伤痕的女子,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李志明那种卑劣行径给她带来的伤害有多深,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他会为你骄傲的,”韩述的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目光坚定地看着她,“现在的你。你不仅继承了他的事业,更是在用你的方式,守护着他珍视的一切,甚至……在开拓新的守护方式。”他指的是数字化项目。
谢居安轻轻合上相册,仿佛合上了一段珍贵的时光。她抬起头,眼中水光潋滟,嘴角却努力向上弯起:“希望如此。”
离开时,夜色已深,城市的霓虹更加璀璨。站在公寓楼下,清冷的夜风吹拂着两人的衣角。韩述看着抱着相册的谢居安,突然说:“下周数字化项目开始后,扫描、数据采集环节可能会很繁琐,压力也会很大。如果你感到不安或需要支持,我可以随时在场。”他希望能为她分担一些压力。
谢居安却轻轻摇了摇头,眼神坚定:“我不能总是依赖你的保护。”她的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独立。
“不是保护,”韩述立刻纠正,语气认真而恳切,“是合作。是并肩作战。”他再次看向她,目光温和而坚定,“就像你为多肉植物提供合适的土壤、光照和水分——不是代替它们生长,只是创造一个让它们能够更好地、按照自己节奏生长的环境。我的角色,就是为你和这个项目,提供这样的‘环境’和支持。”他用了一个她最能理解的比喻。
这个贴切的类比让她微微怔住,随即,一个真实的、带着暖意的笑容在她唇边缓缓绽开,如同夜色中悄然绽放的昙花。“你很会说话,韩先生。”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难得的轻松和调侃。
“只是说出了事实,谢老师。”韩述也笑了,笑容在路灯下显得格外温和。
走在回自己公寓的路上,城市的喧嚣如同潮水般涌来又退去。韩述没有立刻沉浸在思绪中,而是拿出手机,拨通了助理的电话。他的声音冷静、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力:
“林助理,关于‘时光守护者’文化保护项目,我需要增加一个核心子项目:建立一个专注于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数字博物馆。对,首要收录方向是古籍修复技艺和传统油纸伞制作工艺。联系国内最顶尖的数字档案专家(DigitalArchivists)、文化遗产保护专家(CulturalHeritageSpecialists),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学者。要求:最高标准的历史真实性、技艺还原度和用户体验。预算无上限。我要的不仅是一个数据库,而是一个能沉浸式体验、传承这些濒危技艺的数字殿堂。”
挂断电话,他抬头望向城市的夜空。虽然被璀璨的霓虹遮蔽,几乎看不见星星,但他知道,它们依然在深邃的宇宙中持续发光,如同那些在时间长河中历经劫难却依然顽强存续的珍贵技艺和精神。
回到自己那间宽敞却略显冷清的公寓,韩述没有立即开灯。他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黑暗中只有窗外城市的流光在他脸上明明灭灭。他回想起今天在阳台上看到的那株沐浴在阳光下的“修书人的月光”,那纯净的银白色光泽;回想起谢居安说起父亲时眼中闪烁的、如同星辰般的光芒;回想起她面对病株时那种专注而温柔的力量。
他忽然无比清晰地明白了自己在这个故事中的角色——不是从天而降的拯救者,不是冷眼旁观的观察者,而是众多守护者中的一员。守护那些在时光洪流中显得脆弱却无比珍贵的光亮——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古籍,那些濒临失传的技艺,以及那个在黑暗中执着守护着它们的女子——让它们不至于在喧嚣的尘世和无情的时光中轻易熄灭。
而这个角色,比他过往任何一笔成功的投资、任何一场惊心动魄的并购案,都更加重要,也承载着更深沉的意义。
因为有些价值,无法用冰冷的数字衡量,却值得用尽一切智慧和力量去守护,直至永恒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