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总统已经授权,‘普罗米修斯’协议,进入第二执行序列。”
听到这个代号,艾薇儿·海恩斯与国防部长奥斯汀交换了一个眼神,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凝重。
“普罗米修斯”协议,是鹰国在冷战后制定的,应对“文明级别”威胁的最高应急预案。
它的第一序列,是军事对抗。
而第二序列,则是在军事失效后,动用一切非军事手段,从内部瓦解对手的方案。
“从这一刻起,”沙利文的声音在安静的会议室里回响,“针对龙国的全方位金融攻击,启动。“
”联合我们在华尔街的所有盟友,做空他们的货币,冲击他们的股市,制造系统性的金融恐慌。”
“网络司令部,立刻对龙国的关键基础设施,科研机构、能源部门,发动最高级别的网络渗透。“
”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我要知道他们在昆仑山下到底藏了什么。”
“国务院,协调我们掌控的所有国际媒体,开始全方位的舆论战。“
”放大他们的社会矛盾,渲染他们的经济危机,让他们的人民对他们的政府产生怀疑。”
沙利文下达了一连串的命令,每一条,都足以在国际上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但他还没有说完。
他最后将目光锁定在情报总监艾薇儿·海恩斯的身上。
“艾薇儿,军事上的失败,需要情报上的胜利来弥补。”
“唤醒我们所有在龙国境内沉睡的单元。“
”不计任何代价,不惜任何牺牲!”
艾薇儿·海恩斯与他对视,她明白这句话的分量。
“包括……‘夜莺’吗?”她轻声确认。
“夜莺”,是他们花费了近二十年时间,安插在龙国肌体最深处的一枚棋子,是整个中情局的最高机密。
一旦动用,就再也没有回头路。
沙利文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是的。”
“启动‘夜莺’。”
“我还需要一份地面报告。“
”派人去现场,去调查,去分析。“
”我必须知道,我们面对的,究竟是可以复制的技术,还是必须摧毁的威胁。”
艾薇儿·海恩斯缓缓地点了点头。
“我明白了。”
会议结束。
当所有人都陆续离开后,艾薇儿独自一人留在了空旷的会议室里。
她走到一个独立的加密终端前,通过了三重生物识别。
屏幕亮起,显示出一个极其简洁的输入界面。
她的手指在键盘上敲下了一行毫无意义的乱码,但这串乱码经过层层加密和转换后,将变成一条清晰的指令,通过一颗专用的量子通信卫星,发送到世界的另一端。
指令的内容很简单。
【夜莺啼鸣。】
她按下了发送键。
几乎在同一时间。
龙国,京城,一间普通的公寓里。
一个正在厨房水槽边清洗蔬菜的中年女人,放在客厅桌上的手机,轻微地震动了一下。
那是一条天气预报的推送信息。
女人擦了擦手,走过去拿起手机,看了一眼。
【明日有雨,晨起风凉,请备好雨具。】
她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变化,只是随手将这条信息左滑,删除。
然后,她转身走回厨房,拧开水龙头。
水流声哗哗作响。
她继续清洗着手里的青菜。
女人低着头,动作娴熟而有节奏,仿佛刚才那条被删除的信息,真的只是一条无关紧要的天气预报。
洗完菜,她关上水龙头,厨房里恢复了安静。
她没有立刻开始做饭,而是解下围裙,走进了卧室。
关上门,落锁。
房间的陈设简单朴素,看不出任何异常。
她走到床头柜前,拿起上面摆放的一个老旧的木质相框,相框里是一个陌生家庭的合影。
她的手指在相框背面一个特定的纹路上,以一种固定的节拍轻轻敲击了五下。
只听见一声极度轻微的机簧解锁声,相框的底部弹开了一个暗格。
里面是一个看起来像是普通充电宝的黑色方块。
她拿起那个黑色方块,将其连接到自己的手机上。
手机屏幕没有显示充电,而是直接跳转到了一个全黑的界面,中央浮现出一只简笔画的鸟。
这是“夜莺”的专属终端。
她将手指按在屏幕上,通过指纹和脉搏双重验证后,权限开启。
新的指令清晰地呈现在屏幕上。
【目标:林辉。】
下面附着一份详尽的个人档案。
林辉,二十九岁,龙国航天动力研究所青年科学家,王承恩院士团队核心成员之一。
性格:急于求成,自尊心强,渴望得到外界认可,但内心深处存在不安全感。
社会关系:简单,除了同事几乎没有朋友。
家庭负担:母亲患有罕见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情近期恶化,急需进行骨髓移植,但配型困难,且手术费用高昂。
档案的最后,附着一张林辉的照片,照片上的年轻人眉头紧锁,眼神里透着一股挥之不去的焦虑。
“夜莺”面无表情地阅读着林辉的情报。
“天工”基地戒备森严,无法从外部突破。
王承恩那样的人物,意志坚定,无懈可击。
但一个庞大的工程,总有薄弱的环节。
一个有性格缺陷,又被家庭困境牢牢拖住的年轻天才,就是最好的突破口。
夜莺的目光在“母亲”,“再生障碍性贫血”“配型困难”这几个词上停留了片刻。
她已经有了计划。
她拔下连接线,黑色方块的屏幕熄灭,恢复成一个普通充电宝的样子。
她将它放回暗格,合上相框。
做完这一切,她走出卧室,重新系上围裙,走回厨房。
抽油烟机的声音响起,锅里很快传来了菜肴的香气。
她看起来,又变回了那个为家人准备晚餐的普通中年女人。
只是她的眼神深处,一片冰寒。
……
也就在“夜莺”被唤醒的前一天。
龙国腹地,地下科研基地,一间简洁的办公室里。
“火种”项目负责人王承恩院士亲自找到了林辉,打断了他埋首于数据模型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