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穿越小说 > 百川归海 > 第二章 一生何求(完结篇)
换源:


       静云与吴君手牵手走在哈佛广场附近的街道上,街边商店的落地窗上倒影出两人的身影,结婚多年两个人依偎着的样子依旧很亲密。吴君眼角的余光默默注视着静云,她早已经不是当年刚来波士顿念书那会的青涩女学生的模样。十多年的时间拼搏下来,她已经成长为一个独当一面的人了。印象中那个穿着白衣蓝裙的女孩子,也不再会因为几句话便低头笑红了脸,而是变成日常在实验室、教室、会议室之间穿梭,风风火火的事业型女性了。

在哈佛大街400号,有一座建于1869年的哥特式复兴石砌的教堂建筑,是由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知名建筑师埃斯蒂所设计的。这座老建筑选取了当时马萨诸塞州当地开采的石材和花岗岩建造,也是本地哥特复兴式建筑的代表之一。1897年,原有的教区礼堂被大火烧毁,因而当时波士顿剧院著名建筑师布莱克尔负责了重建工程。现在站在哈佛大街上遥遥望着,可以看到厚重的灰色石材与典雅的彩色玻璃窗交融之间的独特魅力。

这里是静云蛮喜欢的一处地方,平时偶尔也会来这儿的芭蕾工作室,伴着悠扬的乐曲声,独自练习一会芭蕾舞。练习室的地板上,蒂凡尼彩绘玻璃倒映在上头,泛起五彩的光芒。在脚尖垫起,优雅转身的刹那,也是她暂时可以忘却烦恼,沉浸在自我世界中的难得的时光。

静云跟着吴君从大街转入小径的时候,可以看到一片深阔的花园,影影绰绰的,满是红色的枫叶与黄色的银杏交叠的身影,这就是新英格兰的秋天专属色系了。在花园一隅,有一侧门,两人才踏上台阶,便有一阵木制的沉香席卷而来。静云微微顿了顿,想着今天是芭蕾工作室休息的时间,不会有人在此处停留,好端端的突然带她来这儿,也不知道今天吴君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今天不是《胡桃夹子》公演的时间,也不是舞蹈室排课可以练习的时间,好端端的突然带我来这儿干嘛?”静云抬起头来凝视着吴君,笑着问了句。

“裴教授,就暂时借用你个把小时时间,来陪我到此处转一圈,不知可否?”吴君故意大幅度地弯腰,做了个“请”的姿势,那样子着实可把静云给逗乐了。真拿吴君没办法,只能随他进去随意瞧一眼吧。她本也喜欢那儿的彩色落地玻璃窗,最近科研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忙了,她都已经有阵子没来这儿练过芭蕾了,就进去换个空间清理下脑子里纷繁的思绪也好。

两人一踏进芭蕾练功房,就听见猛地一声琴声拉响,而后一阵锣鼓齐鸣。几注淡黄色的映射灯从屋顶映射下来,将一抹窈窕倩影一径推到了练功房的中央来。那是一位身着凤穿牡丹式样绣花红帔,头戴点翠五凤凤冠,扮相雍容华贵的女子,却见她从一旁缓缓走出,手中执一把金色折扇,眼波流转之间,优美的唱腔流淌而出:“花繁,秾艳想容颜。云想衣裳光璨,新妆谁似,可怜飞燕娇懒。名花国色,笑微微常得君王看。向春风解释春愁,沉香亭同倚阑干……”

静云可谓是在上海本地浓厚的昆曲环境中熏陶浸染长大的,因为姆妈喜爱昆曲,自小家里也听得多,因而沪上流行的许多昆曲经典剧目,她都是耳熟能详,甚至都能跟着唱上几段。眼前这位女子所唱的乃是昆曲经典曲目《长生殿》里的唱段,那华美扮相自不用说,定是饰演杨贵妃的角色了。《长生殿》以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与元代白朴的《梧桐雨》中汲取灵感,由清代剧作家洪昇所创,主要讲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故事。这出经典的昆曲曲目不仅仅在上海,在美国的华人社区间也是广为流传。

也忘了具体是多久没有听过昆曲了,当熟悉的唱腔悠然响起,静云只觉得心中有种说不清楚的酸涩与暖意一并涌起,被这戏曲声给唱得尽数交缠在一块了。想想这些年来忙于科研工作,美国离国内又太远了,从东岸飞一趟上海,单程动辄就要二十多个小时的时间。旅途奔波劳顿,她每次不是在开会就是在探亲,匆匆几天走马观花,根本就无暇顾及旁的东西。慢慢的,她有了一种熟悉又陌生的奇怪的感觉———她每次回国不像是归人,反像是个匆匆的过客。

予静云而言,这会听到的不单单是家乡的昆曲,更是一种早已失去的旧日时光。她一动不动地望着眼前的杨贵妃,在对方一颦一笑间,泪水缓缓淌了出来,一滴滴滚在手背上,而后响起了一片沙哑的呜咽声。吴君默默递了纸巾过去,就任由静云此刻哭上一会,这是他对妻子的一种尊重。他知道这些时日以来静云内心的煎熬,她需要一个情绪释放的窗口。

《长生殿》的乐声渐渐淡去,吴君从唐人街请来的旦角老师报以一笑便徐徐退场了。忽然又起了如潺潺流水般的笛音,与冗沉的萧声相互映衬,静云心底自然而然又跟着起了一种节奏与韵律,默默地跟着乐声起落。她听得出来,这会已经转到了昆曲《牡丹亭》的游园惊梦一段了。

吴君很有默契地递上了一件戏服,几乎没有犹豫,静云径自套在了身上。她的脸颊因为激动而有些发红,戏服上面带着一股淡淡的油彩的味道,她不过闻了一下,便觉心中又是一凛。她的眼中此刻不再是泪水,而是一种久违了的喜悦。在这里曾经练习过很多次的芭蕾,却是第一次在这里感受昆曲,这一刻静云已经深深为之感动。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脚下的碎步轻盈,似一叶扁舟游行在江河之上。戏服的衣角随着静云的挪动而起伏飘落,似小舟掀起风帆。此时此刻,她的神态、步子、背影都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孤寂与挣扎。圆润细腻的嗓音,飘逸婀娜的身段,吴君近距离地看着此刻的妻子,感觉到了某种灵魂深处的震撼与共鸣。幽幽咽咽,如水如波,那种滋味很难具体用言语来形容,或许只有常年漂泊在外的海外游子才能体会到同样复杂的心绪吧。

一曲唱毕,静云愣愣地站在原地,恍然已经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吴君禁不住为她拼命鼓着掌。静云缓缓转过身来,与吴君四目相对,此时无声胜有声。

“静云……”

“吴君,都说吾心安处是吾乡,可是哪儿才是我们心安之处呢?就算是在波士顿这么些年了,我也好,你也好,我们其实始终都没有强烈的归属感,一直都有种魂魄无所安定的感觉。扪心自问,我们心底最深的牵挂,还是家乡啊!吴君,我们回家吧……”静云抬起头来,凝视着吴君认真说道。

“我们从前在国内念书时候,说的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而现在中国早已经强大了,我们离家去国多年,出来深造的初心又是什么?是为了将来做一个有价值的人,有朝一日能为祖国、为家乡贡献自己的一份心力。我们都走得有些太远了,但是那份初心,始终都还在……静云,只要是你做的决定,我一定都会支持你。”吴君的眼中满是骄傲,他的妻子始终秉持着那份赤子之心,从未变过。

两个月后,一辆飞机渐渐着落在浦东机场的跑道上。机舱内的静云、吴君与女儿乐乐,正兴奋地望着机窗外的景致。而此时的接机大厅,陈兰手上拿着一束新鲜的百合花,不时地望着屏幕上的航班实时动态,眼中含着热泪。她最为之牵挂的学生静云,马上就要带着整个实验团队成员归国来了。申城大学专程为她开辟了最新配置的研发实验室,也帮忙申请了各种人才基金和配套的项目资金,一切虚席以待,就等着静云等人的到来。陈兰坚信,在不久的将来,静云一定会在科研岗位上为祖国与家乡带来更多的惊喜与骄傲……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