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重生八零:辣妻被退伍大佬娇宠了 > 第8章 初次出手赚薄银
换源:


       退婚的风波在村里沸沸扬扬传了几天,林晓棠却像没事人一样,开始琢磨赚钱的门路。

她清点了一下自己的全部家当:退亲时李家送的那对银耳环(她检查过,确实是镀银的),一对红色发卡,还有平时攒下的三块两毛钱。这就是她全部的本钱。

“得从小的做起。”她自言自语道。前世的记忆告诉她,八十年代初最早富起来的那批人,很多都是从小生意做起。

她想起前世在县城吃过的一种小吃——麻酱凉皮。清爽可口,做法简单,成本低,在炎热的夏天应该很有市场。

说干就干。林晓棠找出家里库存的白面,又去自留地里摘了黄瓜和香菜,这些都是做凉皮需要的配料。唯一缺的是芝麻酱,这东西在村里是稀罕物,得去公社买。

“妈,我去趟公社。”她跟王氏打了声招呼。

王氏担忧地看着她:“晓棠,这两天还是少出门吧,村里人说话难听...”

林晓棠笑笑:“妈,嘴长在别人身上,爱说什么说什么。咱们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

她揣上那三块两毛钱,背上布包出了门。

一路上果然遇到几个指指点点的村民。有说她“眼光高,李家都看不上”的,有说她“坏了名声嫁不出去”的。林晓棠只当没听见,昂首挺胸地往前走。

到公社供销社,她直接走到副食柜台:“同志,有芝麻酱吗?”

售货员是个二十多岁的姑娘,瞥了她一眼:“有,一罐两块五,还要酱票。”

林晓棠心里一沉。这么贵!还要票!她总共才三块二,买了芝麻酱就剩不下什么了。

“能便宜点吗?”她试探着问。

售货员嗤笑一声:“供销社不是菜市场,不讲价。”

林晓棠正犹豫着,身后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她要一罐。”

她惊讶地回头,发现韩铮不知何时站在身后。他还是那身军绿色裤子白衬衫,手里拿着个军用水壶。

“韩大哥?你怎么在这里?”

韩铮没回答,直接对售货员说:“开一罐芝麻酱,票我这里有。”说着从兜里掏出一张酱票。

售货员看到韩铮,态度明显好了不少:“韩同志又来打酱油啊?”说着利落地开票取货。

林晓棠连忙说:“韩大哥,不用,我自己...”

“两块钱。”韩铮打断她,从她手里抽走两块钱,递给售货员,然后把那罐芝麻酱推到她面前,“剩下的算借你的,赚了钱再还。”

林晓棠愣住了。她没想到韩铮会这么做,更没想到他会猜到她要赚钱。

“你怎么知道我要...”她迟疑地问。

韩铮拧开水壶盖:“猜的。”说完就去打酱油了,留下林晓棠一个人站在原地,抱着一罐沉甸甸的芝麻酱。

回家的路上,林晓棠心里五味杂陈。韩铮这个人真是让人捉摸不透,表面冷冰冰的,却总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

她用剩下的一块二毛钱买了些调料,又用之前攒的粮票换了几斤白面。本钱所剩无几,这次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接下来两天,林晓棠闷在厨房里试验凉皮的做法。和面、洗面、沉淀、蒸制...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耐心和技巧。前世的记忆虽然还在,但手法生疏了,前两次都失败了。

“晓棠,你这是做什么呢?”王氏好奇地问。

“妈,我试着做点小吃,看能不能卖钱。”林晓棠擦擦额头的汗。

王氏欲言又止,最终叹了口气:“试试也好,总比闲着强。”

第三次尝试,林晓棠终于成功了。蒸出来的凉皮晶莹剔透,韧性十足。她调好麻酱汁,切了黄瓜丝,浇上蒜水、醋和辣椒油,一碗香喷喷的麻酱凉皮就做好了。

“妈,哥,来尝尝。”她招呼家人。

林大勇本来板着脸,尝了一口后眼睛一亮:“嗯,不错。”

林建军狼吞虎咽吃完一碗:“真好吃!晓棠,这比公社饭馆的还好吃!”

王氏也连连点头:“确实香。晓棠,你这是跟谁学的?”

林晓棠笑笑:“自己琢磨的。你们觉得能卖钱吗?”

“能!肯定能!”林建军第一个支持,“这么热的天,吃这个最舒服了。”

得到家人的认可,林晓棠有了信心。第二天天不亮她就起床,做了二十份凉皮,装在两个大搪瓷盆里,用湿布盖好保凉。又准备了碗筷和调料,全部放进一个大竹篮。

“这么早去哪?”林大勇看她准备出门,皱眉问。

“去石料厂门口卖。”林晓棠早就想好了地点。石料厂工人多,天气热,凉皮应该好卖。

林大勇沉默了一会儿,突然说:“让你哥陪你去吧。一个人不安全。”

林晓棠心里一暖:“谢谢爸。”

林建军揉着惺忪睡眼,嘟囔着:“这么早...”但还是老老实实提起竹篮。

兄妹俩走到石料厂门口时,天刚蒙蒙亮。已经有不少工人在门口等活,三三两两地蹲在路边抽烟聊天。

林晓棠找了个树荫下的位置,铺开一块布,把凉皮和调料摆好。林建军则不好意思地站得远些,假装看风景。

起初没人注意这个小小的摊子。工人们都在等上工,没人过来问。

林建军有些不耐烦:“晓棠,要不咱们回去吧?没人买啊。”

林晓棠不急不躁:“再等等。”

她拿出一份凉皮,熟练地调味,然后自顾自吃起来。麻酱和醋的香味随风飘散,引得几个工人朝这边张望。

终于,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走过来:“姑娘,卖的什么?”

“凉皮,清爽解暑,两毛一碗。”林晓棠笑着回答。

汉子咽了口口水:“来一碗尝尝。”

林晓棠利落地调好一碗递过去。汉子三下五除二吃完,抹抹嘴:“不错!再来一碗!”

有了第一个顾客,很快就有了第二个、第三个。工人们干的是体力活,天热没胃口,这凉皮正合口味。不到一小时,二十份凉皮就卖完了。

还有几个来晚的工人很失望:“这就没了?明天还来吗?”

林晓棠一边收钱一边答:“来!明天多做一些!”

回去的路上,林建军数着钱,眼睛发亮:“晓棠,咱们赚了四块钱呢!除去成本,净赚两块多!”

林晓棠笑着点头。虽然不多,但这是个好的开始。

第二天,她做了三十份凉皮,依然卖得精光。第三天,她增加到四十份,还应顾客要求增加了面筋和豆芽做配菜。

生意越来越好,林晓棠却发现了问题——搪瓷盆太沉,步行搬运不方便;没有执照,随时可能被市管会查;最重要的是,天热食物容易变质,不能做太多。

这天收摊时,她正在清点收入,一个熟悉的身影走了过来。

“生意不错。”韩铮站在摊前,看着空荡荡的搪瓷盆。

林晓棠抬头,有些惊讶:“韩大哥?你怎么来了?”

“路过。”韩铮言简意赅,“有个建议。”

“什么建议?”

“石料厂往东五里有个新建的纺织厂,女工多,可能更爱这口。”韩铮说,“而且那边管理松,不容易被查。”

林晓棠眼睛一亮。对啊!女工更注重口味,而且纺织厂离村子更近些!

“谢谢韩大哥提醒!”她由衷地说。

韩铮点点头,转身要走,又停下来:“你的推车,我可以帮你改一下,加个遮阳棚。”

林晓棠愣住了:“推车?”

“嗯。总不能一直用竹篮搬。”韩铮说着,指了指远处,“我那儿有辆旧推车,修修能用。”

林晓棠心里涌起一股暖流。这个男人,看着冷冰冰的,却总是在她最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

“那...麻烦韩大哥了。”她轻声说,“等我赚了钱,一定好好谢你。”

韩铮没说什么,只是微微颔首,然后转身离开。

看着他的背影,林晓棠突然觉得,这一世或许真的会不一样。

回家的路上,她盘算着:明天就去纺织厂门口试试。如果生意好,就尽快把推车弄好。还要去办个临时执照,免得被市管会抓。

最重要的是,要尽快还韩铮的钱。两块钱虽然不多,但人情债最难还。

她捏了捏口袋里沉甸甸的硬币,心里充满了希望。这是她自己赚来的钱,虽然不多,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从今天起,她不再是谁的未婚妻,不再是任人摆布的弱女子。她是林晓棠,一个靠自己双手吃饭的人。

前方的路还很长,但她相信,只要脚踏实地走下去,一定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