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皮生意做到第五天,林晓棠已经摸出了门道。她发现纺织厂女工确实比石料厂工人更舍得吃,也更注重口味。每天四十份凉皮,不到中午就能卖完。
这天她特意多做了十份,想试试市场的极限。刚摆好摊子,就围上来几个熟客。
“晓棠妹子,今天有面筋不?”一个扎着麻花辫的女工问。
“有,特意多备了。”林晓棠笑着揭开另一个盆盖,露出泡在汤汁里的面筋。
女工们纷纷掏钱购买,摊前一时热闹非凡。林晓棠手脚麻利地调味、收钱,额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也顾不上擦。
就在这时,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突然响起:“哟,这不是林家那个退亲的姑娘吗?不在家躲羞,跑出来抛头露面了?”
林晓棠手上的动作一顿,抬头看见一个瘦高个的中年妇女正斜眼瞅着她,脸上带着讥讽的笑。是村里有名的长舌妇王婶子。
几个女工好奇地看过来,交头接耳地议论着。
林晓棠压下心头火气,平静地说:“王婶子也要来碗凉皮吗?”
王婶子嗤笑一声:“我可不敢吃,谁知道干不干净呢?听说某些人因为不检点被退亲,别把晦气传给别人。”
这话说得恶毒,连几个女工都皱起了眉头。
林晓棠深吸一口气,正要反驳,一个熟悉的声音抢先响起:“王婶子这话说的,晓棠的凉皮干净又好吃,我们都常买呢。”
是韩铮。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来的,正站在人群外围,手里提着个工具箱。
王婶子见到韩铮,气势顿时矮了半截:“韩、韩铮啊,我这不是担心大家吃坏肚子嘛...”
韩铮走上前,目光冷峻:“王婶子要是不买,就别挡着别人做生意。”说着转向林晓棠,“来一碗,多放辣。”
林晓棠心里一暖,利落地调好一碗递过去:“韩大哥,今天的面筋特别劲道。”
韩铮接过碗,当场吃起来。他吃得很快,但动作并不粗鲁,吃完后点点头:“确实不错。”
有他这么一带头,原本有些犹豫的女工们又围了上来。王婶子自觉没趣,嘟囔着走了。
林晓棠感激地看了韩铮一眼,他只是微微颔首,提着工具箱往厂里走去——看来是来接活的。
这个小插曲让林晓棠意识到,退亲的风波远没有平息。李家肯定在背后散播了不少谣言。
果然,接下来的几天,类似的闲言碎语越来越多。
有时是买凉皮的客人旁敲侧击:“听说姑娘之前说亲的那家条件不错啊,怎么就没成呢?”
有时是路过的人指指点点:“就是她,眼光高得很,李家都看不上。”
最恶心的是,李建国本人居然也来过一次。那天他带着两个狐朋狗友,远远站在对面马路指指点点,虽然没过来找茬,但那不怀好意的目光让林晓棠浑身不舒服。
林晓棠尽量不理这些,专注做生意。但她发现,谣言确实影响了生意——有些老顾客不再来了,新顾客也明显减少。
这天收摊时,她清点收入,发现比前几天少了两块多。照这样下去,生意恐怕做不长。
回家路上,林晓棠一直在想对策。硬碰硬肯定不行,她一个姑娘家,斗不过那些长舌妇。但忍气吞声也不是办法,谣言只会越传越凶。
快到家时,她看见铁蛋和几个孩子在村口玩弹珠。
“铁蛋,过来一下。”她招手叫来小男孩,从包里掏出几块水果糖,“帮姐一个忙。”
铁蛋眼睛一亮,接过糖塞进兜里:“晓棠姐你说!”
林晓棠压低声音:“你最近听说关于我的什么闲话没有?”
铁蛋眨眨眼:“听说好多呢!说你嫌李家穷才退亲,说你看上城里人了,还说你在外面不检点...”
林晓棠心里一沉。果然,谣言已经传得这么难听了。
“知道是谁传的吗?”她问。
铁蛋挠挠头:“好像是从李家那边传出来的。我还看见李建国他妈跟王婶子嘀嘀咕咕的。”
林晓棠点点头,又掏出几块糖:“铁蛋,再帮姐一个忙。你带着小伙伴们,听到有人说我坏话,就大声说'晓棠姐的凉皮可好吃了,比造谣的人心眼好多了',行吗?”
铁蛋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就是说你好的话?”
“对,特别是有人造谣的时候。”林晓棠摸摸他的头,“每次帮姐说好话,姐再给你糖吃。”
铁蛋高兴地跑了。林晓棠知道这办法有点幼稚,但孩子们的话有时比大人更让人相信。
第二天出摊前,林晓棠特意多准备了一样东西——一块小木牌,上面用工整的字写着:“晓棠凉皮,干净卫生,童叟无欺”。这是她昨晚熬夜做的。
到了纺织厂门口,她把木牌立在推车旁,果然吸引了不少目光。
有几个女工好奇地问:“哟,还立招牌了?”
林晓棠笑着回答:“是啊,让大家都知道我林晓棠做事光明正大,做的吃食也干净。”
这话说得巧妙,既回应了之前的谣言,又强调了食品卫生。
果然,有几个原本犹豫的女工走过来买了凉皮。其中一个还说:“我就说晓棠妹子不是那种人,做得这么好吃的凉皮,心眼肯定好。”
林晓棠心里感动,手脚更利落了。这天生意比前一天好了些。
下午收摊时,韩铮又来了。他看着那块木牌,嘴角似乎微微上扬了一下:“字写得不错。”
林晓棠有些惊讶:“韩大哥看得上眼?”
“比我强。”韩铮说着,从工具箱里掏出个东西,“这个给你。”
那是一个铁皮盒子,里面分了好几格,分别装着辣椒油、醋、蒜水等调料,盒盖上还连着个小勺子,设计得十分巧妙。
“这样调味更方便。”韩铮简单解释。
林晓棠又惊又喜:“这太有用了!谢谢韩大哥!多少钱?我给您。”
韩铮摆摆手:“边角料做的,不值钱。”说完提起工具箱就走。
林晓棠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涌起一股暖流。这个男人,总是用最实在的方式帮她。
回家的路上,她心情好了许多。虽然谣言还在,但她找到了应对的方法。而且有韩铮这样的朋友相助,让她觉得自己不是孤军奋战。
快到家时,她看见几个妇女聚在村口老槐树下聊天,其中就有王婶子。她们一看见林晓棠,立刻停止了交谈,眼神躲闪。
林晓棠心里明白,肯定又在说她闲话。但她这次没有躲开,而是推着车径直走过去,笑着打招呼:“王婶子,几位婶子乘凉呢?”
几个妇女没想到她这么大方,一时有些尴尬。王婶子干笑两声:“是啊,晓棠收摊了?”
“嗯,今天生意不错。”林晓棠故意大声说,“纺织厂的女工们都夸我凉皮做得好吃,说比县城的还香呢!”
一个妇女好奇地问:“真的?一天能赚多少啊?”
林晓棠笑笑:“不多,也就三四块,够贴补家用了。总比某些人整天嚼舌根强,您说是不是?”
这话意有所指,王婶子的脸色顿时不好看了。
另一个妇女打圆场:“是啊是啊,晓棠能干是好事。那凉皮真那么好吃?”
“婶子要是好奇,明天我送您一碗尝尝。”林晓棠笑着说,“保证干净卫生,我每天都用开水烫碗筷呢。”
这话既回应了卫生方面的谣言,又显得大方得体。
几个妇女面面相觑,态度明显软化了不少。王婶子见状,讪讪地走了。
林晓棠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胜利。谣言不会轻易消失,但只要她坚持做正事,用事实说话,总会慢慢扭转舆论。
回到家,她把今天的收入仔细清点。扣除成本,净赚三块二毛钱。虽然不如前几天多,但在谣言的影响下已经不错了。
她拿出两块钱,用布包好。这是要还韩铮的。虽然他说不用还,但她不想欠人情。
剩下的钱,她计划买些新材料。天越来越热,可以尝试做冰镇酸梅汤,应该会很受欢迎。
晚上,林晓棠躺在床上,回想这一天的事。她意识到,在这个年代,一个单身女子做生意确实不容易,不仅要面对市场竞争,还要应对各种闲言碎语。
但她不怕。前世她忍气吞声一辈子,换来的却是悲惨结局。这一世,她要勇敢面对所有挑战。
谣言如刀,但她已学会如何闪避,甚至如何反击。只要心中有光,就不怕黑暗笼罩。
想着想着,她渐渐进入梦乡。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她相信,只要坚持走下去,路会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