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当空,冬临河边石桥旁,人三五成群围成一圈,有人游戏作乐,有人把酒持螯。
而最大的空地上,仍然还有许多人在看取功名和乞巧。
七夕夜还长,等这两个活动结束,方才是放河灯的开始。
魏年等人在一旁遥看着热闹的活动场景,同时谈天说地,举杯对饮。
因为众人年纪都不大,所以魏年带来的这一壶是金玉露中底度数的酒,以防喝醉,耽误了后面的行程。
往常如果只有魏年三人的话,罗言山一早就开始给他们介绍哪个是谁家的小姐,哪个姑娘身材最好,哪个姑娘性子最好,那个姑娘性子最差了。
但是这次因为有宋玦的存在,罗言山也不好讨论这些只有男孩子之间才能说的话,但是这也没能难倒平日里在胭脂铺里迎来送往,练得了一张巧嘴的罗言山。
他拿起酒杯抿了一口,好奇的看向宋玦。
“宋姑娘是京都人士?”
宋玦点点头,“是的,我来自京都。”
“那很不得了啊,年纪跟我们相仿,居然就能一个人出门闯荡江湖,到现在我连小镇都还没出过几次呢。”
宋玦笑笑,“因为稍微练了点武艺,所以能够自保,家里人就放心让我出来闯荡了,也不是闯荡,其实只是去各地走走玩玩。”
罗言山一脸赞叹,“能走这么远的路,宋姑娘的武艺必然是很好的。对了,宋姑娘,能给我们说说你到过的有意思的几个地方吗?让我们这些没出过门的也开开眼界。”
这个提议让魏年和正在大口吃鸡腿的褚随言。都十分赞同,褚随言疯狂点头。
“对的对的,宋姑娘见多识广,外面肯定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
宋玦当真是游历过四方的女子,一点也不见羞怯,反倒是大大方方的点头应下。
“好啊,那我就和你们讲讲几个有意思的地方。”
她夹了一片牛肉细嚼后咽下,再抿了一口金玉露。
“你们知道的,我大夏国土分为九州,分别是冀、豫、徐、兖、青、扬、荆、梁、雍。”
魏年点点头,“这先生说过。”
宋玦手持筷子,从盘里夹出五颗花生摆于面前的盘中。
“京都在豫州,所以我自豫州出来后,先去了徐州,在乘船下了荆州,再骑马来的你们凉州,接下来,想去扬州。”
“我们居然是在凉州么?!”褚随言一脸惊讶,这让宋玦倒是不自觉地将目光投向了魏年。
魏年忍住想捂脸的手,拍了一下褚随言的腿,意思是让他多听少说,太漏怯了,再转头向宋玦解释到。
“宋姑娘见谅,先生当时讲到这个的时候,他睡着了。”
“哈。”宋玦摇头一笑,“京都里我有个同窗叫叶思文的,倒是和你很相似,好几次因为在课堂上睡着了,被先生责罚,你要是去了京都读书,说不定你俩还能成为朋友。”
褚随言讪讪挠头,“嘿嘿,我也没有那么多次课堂上睡觉啦,只是有几次的确起的太早太困了,没能坚持住。”
宋玦接着说,“我这一路过来,多半的时间都是看山看水,所以,我就给你们讲讲山水的事情。”
三人都点点头,哪怕是山水,外州的山水肯定是也是与自己小镇的不一样的。
“豫州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两座山,其中之一是神农山。前有炎帝神农曾在此设坛祭天,后有道长魏华存修道42年,着述《黄庭经》,创立上清派。同时,山上还是有着摩崖石刻的云阳寺的所在。一座大山,有着亘古的传承,同时又容纳了佛道两教存在,可以称得上是有容乃大了。”
宋玦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清了清嗓子。
“而我要说的是其中的美景奇峰,先说他的主峰,叫紫金顶,巍峨挺拔,号称“中天玉柱”。峰顶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平台,周围是古松挂绝壁,纵然我有些武艺,上去也是很费了一番力气的,但是上到最上面以后发现,很值得。朝阳初生,紫气环绕,金光流溢,可以说是真正的紫气东来,仙家场所。”
青衣姑娘端坐着,眼神满是对紫金顶美景的追忆。
“清晨朝阳出山的时候,上清的弟们都会在此打坐修行。每次回想起他们虽然身着粗布道衣,身披霞光,身姿出尘的场景,我都会想起一句诗。”
宋玦举起酒杯对着三人,轻轻念到。
“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
少女风姿飘摇,口中所言,引人入胜。
“当真是好风景。”说话的是褚随言,他一脸向往的神色,“云在青天水在瓶,真的是神仙之地,等我再大几岁,就去那看看。”
宋玦笑着点点头。“那种美景自然得是当场去看看,我描述的不及实景的万分之一。
看着三人都在仔细听着,宋玦又接着开始说起。
“再说其中的险峰,有个叫做一线天的山道,山道最宽处只有一丈,最窄处不足半丈,而往下看便是数千米的深不见底的悬崖。连我都必须紧紧地贴着墙壁规避着来往的山风,才能走过这只有二十丈的距离,此前已经有无数人在此处不慎掉落,尸骨无存。”
趁着宋玦停下喝酒时,魏年开口问,“那宋姑娘当时走过那段路的时候,心中恐惧吗?”
看着魏年有些担忧的眼神,宋玦展颜一笑,点点头,“自然是害怕的,但是出门来看山水,不可能期盼他全无风险,只能小心再小心,告诉自己,美景在前边。”
听着这些话,魏年似乎又多了解一些宋姑娘的性格。
高山当去之,美景当观之。
这样性格的女子,不是一隅之地就能困得住的,她从翅膀生出来开始,就是为了自由而生。
这样的性格,真是令人羡慕啊。
宋玦又接着说到,“过了一线天,便是云阳寺僧高僧修行的地方,千佛洞和摩崖石刻。洞内是进不得的,但是听说里面有千座佛像,在外面,便能听到里面传来的一阵阵诵经声,中正平和,安清抚慰神,又听说有佛教高人在其中面壁了数年,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当真是有大修行的人。”
罗言山夹了两片牛肉放入口中咀嚼,“反正我是不向往这种生活的,活在红尘不好么,粗茶淡饭,整天念经打坐,到底图些什么都不知道,都说成佛渡世人,可是也没见真正渡了谁的”。
宋玦倒是并不同意。“佛家修行之人,必然是有他的依凭的,对于这种苦修的长者,我都是心感钦佩的。”
接下来的时间里,宋玦又介绍了固定会在辰时下雨的有着“仙女峰”之称的芒砀山;徐州仙雾缭绕的马陵山;红枫胜火的艾山;荆州的真武大帝飞升之处,有着金殿叠影的武当山和“度应玑衡,铨德均物”的南岳衡山。其中每一山,每一景,都是令人听得入神的地方。
就连魏年都在感叹中不由得生发出了,“等有空闲时间要出去看看”的想法。
等把这些讲完,已经快过去了一个时辰,空中明月越发明亮,玉盘一般地高挂在幽蓝如海的空中,空地周围被月光照得如积水一般空明。
酒壶已经见底,盘中菜肴也所剩无几,在旁边大空地上取功名和乞巧的活动也进入尾声,旁边的许多人也拿出了自己早已经准备好的河灯。
魏年正把盘子酒壶和粗布收在篮子里,褚随言冲着魏年嘿嘿一笑,问到。
“年哥准备河灯了么?”
魏年摇摇头。“我年龄还小,不准备放河灯,宋姑娘呢,你买河灯了吗?”
在旁边帮忙的宋玦也学着魏年摇摇头,“我年龄还小,不准备放河灯。”学罢她笑着说,“开玩笑的,河灯我就不放了,看看就好。”
魏年倒是没介意她学自己的动作,点点头便看向罗言山,“言山,要我们俩走快一点,在下游等着捞灯吗?”
罗言山哈哈笑到,“哈哈哈,不至于不至于,你们慢慢走到下面就是了,能捞到就捞到,捞不到就算了,你们要相信我的本事。”
说罢拿着河灯就要往河边过去,这时宋玦叫住了他。
“罗公子,褚公子等一下。”
两人回头看向她,宋玦站起来,递出两张符纸,笑着说到,“今晚认识了二位,还承你们的情,吃了些酒菜,请收下这个,这是我当时在神农山游玩时得来的护身符。”
见不是太贵重的东西,两人便笑着道谢。
“那就谢谢宋姑娘了,我和褚随言先去河边了,你们在后面慢慢来。”
接过护身符放入袖带中,离开时还朝着魏年眨了眨眼睛,默默的冲他比个大拇指。
快要收拾完东西的魏年,看见两人暗示的无奈地笑了笑,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两人便心满意足地离去。
宋玦转头继续和魏年把最后的东西收拾好,魏年好奇的问。
“宋姑娘为什么会给他们两张护身符?”
宋玦略作思索地歪头,显得娇俏可爱。“大半是突然的心血来潮吧,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吃了褚随言的烤鸡,还受到了罗言山的招待,符送给他们只好还他们的人情,我最不喜欢的就是欠人人情了。”
魏年点点头,“那还他们人情送符,为什么还我人情就给我一块那么贵重的玉呢?”
宋玦拍拍手站起来,冲他嫣然一笑。
“因为你特别啊。”
便没有多解释什么,背着手朝前走去了。
这个“特别”两个字。勾的魏年莫名的有些心潮澎湃,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袖带里一直放着的玉叶,便将竹篮放好,快走几步,跟上了前面的宋玦。
当他们来到河边时,已经有人在放河灯了。
河灯中有防火防水的格子,这有人把早已写好的纸条塞入其中,在点燃中心的烛焰,于是一盏盏晕染这温暖灯光的荷花状纸灯便出现了。
虽然都是荷花状的,但是根据个人的喜好,其上面的纹路各有不同,有单面画者牛郎织女的,又画着鸳鸯喜鹊的,也有着写着诗句短词的。
一个个正值年华的少女手捧花灯,昏黄的灯光照映在他们娇嫩如脂的脸上,纤手如玉,眉目如画,青丝如墨,当真仿佛是天仙一般的样子。
这种场景,就算是如魏年这般看了数次的人,都不禁看入迷了。
而宋玦,早在看见这场景的时候,就已经从腰间竹筒中抽出了宣纸,提笔挥墨,要将这美景留在画中。
只见她下笔如骤雨,提勾弯点均不加思索,似是胸有成竹。
仅仅一刻钟的功夫,一副月夜少女放灯图便跃然于纸上,月夜之美,仿若现世,少女之娇,仿佛真人。
魏年先是被放灯的少女引得呆望了一会儿,再转头看身旁的宋姑娘,又被她出神入化的丹青技法惊艳得一眼沉沦。
口中不禁念到。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刚刚结束画作的宋玦。听见这句如此贴景的诗,洒然一笑,转头冲魏年夸了句。
“好诗。”
此时此刻,灯火如画,佳人如梦,月夜迷离,当歌一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