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穿越何进:但我预知了死局 > 第十六章死牢毒士,冰释
换源:


       董卓进兵的消息如同冰水泼头,让刚刚经历一场血战、惊魂未定的众人瞬间又陷入了更大的恐慌之中。比起盘踞宫中的宦官,拥兵数十万、凶名赫著的边地悍将董卓,才是真正能碾碎一切的恐怖存在。

椒房殿外的庭院里,血腥味尚未散去,新的寒意已爬上每个人的脊背。就连刚刚手刃蹇硕、稳定了局面的曹操和袁绍,闻言也脸色骤变,眉头紧锁。

“董卓……他还是来了!”袁绍失声,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素来自负家世,看不起边地将领,但董卓的赫赫凶名和强大军力,足以让任何人心惊。

曹操目光深沉,快速扫过一片狼藉的现场和惊魂未定的何皇后与皇子,最后落在脸色铁青的何进身上,沉声道:“大将军,局势危急,需早作决断!”

何进深吸一口带着血腥味的冰冷空气,强迫自己从接连的震惊中挣脱出来。他知道,现在自己是所有人的主心骨,绝不能乱!

“孟德,本初,你们做得很好!”他先肯定了曹、袁二人及时赶到平定蹇硕的功劳,稳住军心,“宫中乱局,暂由你二人协同王越将军肃清,务必确保皇后娘娘和皇子殿下绝对安全!所有负隅顽抗的阉党,格杀勿论!”

“诺!”曹操、袁绍抱拳领命。

“王长史,陈主簿!”“属下在!”“檄文照发!但内容稍改,加上董卓狼子野心,勾结阉党余孽,妄图趁国丧之际祸乱京师之罪!号召天下共击之!”“是!”“吴匡,张璋!”“末将在!”“严密监控洛阳所有城门!加派巡逻队,严防奸细内应!所有军士,衣不卸甲,刀不离手!”“得令!”

一道道指令有条不紊地发出,慌乱的人群渐渐安定下来,各自领命而去。何进展现出的大将之风和冷静决断,让众人心中稍安。

处理完最紧急的军务,何进的目光不由自主地飘向了府邸死牢的方向。

贾诩……那个献上毒计,又被他毫不犹豫打入死牢的毒士。

当时看来,处死他是最稳妥的选择。但现在,董卓大军压境,内外交困,常规手段似乎已难以破局。自己身边,王越能打,吴匡张璋能冲,王谦陈琳能处理政务文书,但唯独缺少一个能洞察大势、善于谋划、尤其是能对付董卓这等枭雄的顶级谋士!

贾诩……历史上他可是把董卓的余孽李傕郭汜都扶起来差点掀翻天的狠人!他对凉州军系、对董卓的了解,恐怕无人能及。

用他?风险极大。此人心术难测,毫无底线。不用?眼下这烂摊子,如何应对董卓的虎狼之师?

何进内心激烈斗争。最终,对生存的渴望压倒了对风险的恐惧。

“备马,回府!去死牢!”何进对王越低声道。

大将军府死牢,阴冷潮湿,空气中弥漫着霉味和绝望的气息。

贾诩独自坐在冰冷的草席上,身上还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文士袍,神情却异常平静,甚至带着一丝嘲弄。仿佛他所在的不是即将处决他的死牢,而只是一间陋室。

牢门外火把晃动,脚步声响起。何进在王越的陪同下,出现在牢门外。

贾诩抬起头,看到何进,脸上并无意外,也无恐惧,只是淡淡一笑:“大将军终于来了。可是那西凉匹夫……董仲颖来了?”

何进心中一震!此人身在死牢,竟能猜到外界剧变?!他挥挥手,让狱卒打开牢门,独自走了进去,王越警惕地守在门外。

“先生如何得知?”何进沉声问道。

贾诩悠然道:“蹇硕虽勇,却无大略,诛之不难。宫中之事,大将军既有准备,平定只是时间问题。能让大将军在此时想起诩这待死之囚的,唯有更大的变数——来自外部的、足以颠覆一切的威胁。而眼下,有能力且最有可能趁乱而来的,唯有并州牧董卓。更何况……”

他顿了顿,看向何进:“诩之前所献之策,虽险,却也是最快引董卓入局的导火索。大将军不用此策,董卓便少了最直接的借口。但他狼子野心,岂会真需借口?宫中大变,京师空虚,便是他最好的机会。他定然已动身,甚至……可能快到了。”

贾诩的分析,冷静得可怕,几乎完全猜中了事实。

何进沉默片刻,叹了口气:“先生大才,进……先前多有得罪。”

贾诩摇摇头:“大将军当日杀伐果断,并无错处。乱世之中,仁慈即是软弱。诩所献确是毒计,用之不当,反噬其身。大将军能洞察其害,乃明主之相。”

这话说得漂亮,既给了何进台阶下,又暗捧了何进一句。

何进也不再绕弯子,直接问道:“如今董卓大军将至,先生可有良策教我?”

贾诩并未立刻回答,而是反问道:“诩有一问,望大将军如实相告。大将军所欲,仅是自保,诛杀宦官,辅佐新君?亦或是……另有鸿鹄之志?”

他的目光锐利,仿佛要看穿何进的内心。

何进迎着他的目光,毫不退缩,沉声道:“吾所欲,首先是活下去,保护好该保护的人。其次,诛除国贼,匡扶汉室,还天下一个太平!至于其他……时也,势也,非吾此刻所能妄想,亦非吾首要之图!”

这话半真半假,既表明了自己有底线(保护家人、匡扶汉室),又留下了未来的可能性(时势),更重要的是强调了眼下的务实(先活下去)。

贾诩仔细品味着何进的话,似乎在判断其真实性。良久,他缓缓点头:“如此,诩或有一策,可暂缓董卓之势,为大将军争取时间。”

“先生请讲!”

“董卓所恃者,无非其麾下凉州、并州虎狼之师,以及其矫诏之名。其军虽悍,然长途奔袭,人困马乏,粮草补给必难持久。其名虽假,然朝廷新丧,公卿惶惶,无人敢率先质疑。”

贾诩侃侃而谈,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大将军当下可做三事。其一,立刻以新帝(刘辩)名义,发布明诏,承认董卓‘清君侧’之功,重赏其军,擢升其官爵(例如加封太尉、录尚书事等虚衔),并令其部队暂驻渑池以西,‘拱卫京师’,无诏不得擅入洛阳百里之内!”

“此乃明升实抑,釜底抽薪之计。重赏其军,可惑其军心,使其士卒贪恋赏赐,不愿死战;擢升其官,可满足其虚荣,暂缓其急迫之心;勒其驻军境外,则可争取布防时间,且将其与洛阳隔离开来。”

“其二,大将军需立刻联合袁隗、杨彪等元老重臣,共同执掌朝政,造成一种朝廷上下团结一致、已有准备的态势。董卓虽狂,亦不敢立刻与整个朝廷公开决裂。”

“其三,派人密赴凉州,联络与董卓有隙之将领,如皇甫嵩、盖勋等,许以重利,令其牵制董卓后方,或至少保持中立。”

贾诩说完,平静地看着何进:“此三策并行,或可拖延董卓数月。至于数月之后……便要看天意,以及大将军的造化了。”

何进听得心潮澎湃!这才是真正的谋国之言!相比于之前那个简单粗暴的构陷毒计,这个策略显然更加老辣周全,充分利用了政治、外交、心理和军事上的多重手段,精准地打在了董卓的软肋上!

“先生真乃吾之子房!”何进由衷赞叹,对着贾诩深深一揖,“先前冒犯,皆进之过。望先生不计前嫌,出山助我!进,必以师礼相待!”

贾诩看着何进诚恳的态度和毫不犹豫采纳自己计策的魄力,一直平静无波的眼神中,终于泛起一丝细微的波澜。

他一生漂泊,所求不过是一个能识他、用他,并能在这乱世中给予他庇护和施展平台的明主。先前试探,献上毒计,何进果断拒绝并囚禁他,他反而高看了何进一眼,觉得此人并非毫无原则的蠢货。如今身陷死牢,何进能亲身前来,不耻下问,并能瞬间领会他计策的妙处,这份见识和决断,更非常人所能及。

或许……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投效之人?至少,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贾诩缓缓站起身,整理了一下破旧的衣袍,对着何进,郑重地长揖到地:“诩,一介寒士,蒙大将军不弃,赦免死罪,委以腹心。诩,愿效犬马之劳,助大将军,匡扶社稷!”

这一刻,三国第一毒士,终于真心归附。

何进大喜,连忙上前扶起贾诩:“能得先生,如旱得甘霖!先生不必再居此污秽之地,我即刻为先生安排住所,沐浴更衣!”

贾诩却摇摇头:“大将军,此刻非讲求这些之时。请即刻取纸笔来,诩需将方才三策细化为可行方略,并草拟给董卓的诏书及给皇甫嵩等人的密信。迟则生变!”

何进肃然起敬:“先生所言极是!王越!快!取纸笔来!再备上好酒食!”

看着立刻伏案疾书、仿佛换了一个人的贾诩,何进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下。

虽然前路依旧凶险,但得此毒士归心,无疑在这黑暗的乱世中,为他点亮了一盏危险的、却可能指引方向的灯。

(第十六章完)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