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的效率高得惊人。不过半个时辰,几份措辞严谨、老辣狠厉的文书便已草拟完毕。
给董卓的“嘉奖”诏书,极尽溢美之词,将其夸赞成“国之柱石”、“社稷功臣”,将其“主动”率军“勤王”的行为定性为“忠勇可嘉”,特加封董卓为太尉,假节钺,录尚书事,总督关中、并州军事。同时,诏书中“体恤”将士辛劳,特赏赐金帛巨万,犒劳三军,并“关切”地指示大军远来疲惫,宜于渑池以西扎营休整,以待朝廷后续封赏,无诏不必急于入京,以免惊扰圣驾及百姓。
字字句句,看似皇恩浩荡,实则绵里藏针,将董卓高高架起,却把他的军队死死按在洛阳门外。
给皇甫嵩、盖勋等凉州宿将的密信,则是由何进亲自署名,以大将军和辅政大臣的身份,陈述董卓跋扈、带兵逼京之危害,许以高官厚禄,恳请他们或以朝廷名义节制董卓,或在其后方制造压力,至少按兵不动,保持中立。
此外,还有一份以新帝名义安抚公卿百官、稳定洛阳民心的告谕,以及一份要求各州郡长官谨守本职、不得听信谣言、更不得擅自举兵入京的严厉檄文。
何进仔细览毕,心中叹服不已。贾诩之才,果然毒辣精准,几乎算尽了各方的反应和心理。
“立刻用印!以六百里加急发出!”何进没有丝毫犹豫,将诏书交给王谦,将密信交给王越手下最得力的潜行信使。
一道道命令如同离弦之箭,射向迷雾重重的未来。
处理完这些,何进看向神色略显疲惫却目光炯炯的贾诩,诚恳道:“文和先生辛苦。暂且歇息,后续还需先生运筹帷幄。”
贾诩微微躬身:“分内之事。大将军,诩还需一处静室,以及……近年来关于凉州、并州军政、人事、粮草舆图等所有卷宗。”
何进立刻对王谦道:“将先生请至府内东苑静室,一应所需,悉数满足!任何人不得打扰!”
安排完贾诩,何进深吸一口气,知道接下来还有一场硬仗要打——说服那些朝廷元老。
他立刻命人备车,亲自前往袁隗的府邸。
袁府之内,气氛同样凝重。袁隗、杨彪等几位重臣早已聚在一起,显然也得知了董卓进兵的消息,个个面带忧色。
见到何进来访,众人纷纷起身。
何进没有任何寒暄,直接出示了那份即将发出的、给董卓的“嘉奖”诏书副本,以及贾诩所分析的利害。
“……诸位老先生,”何进语气沉重而恳切,“董卓狼子野心,人所共知。然其势大,锋锐正盛,若强行阻拦,其必悍然挥师攻城,洛阳顷刻间便是血海一片!届时玉石俱焚,我等死不足惜,陛下与太后何其无辜?天下苍生何辜?”
他指着诏书:“此乃缓兵之计。先将其稳在渑池,我等方可从容布置,联络四方忠臣,共谋应对之策。此非怯战,实乃为国为民,争取时间!望诸位老先生能以大局为重,同心协力,共渡难关!”
袁隗仔细看着诏书,又与杨彪等人交换了眼色。他们都是老于政争之人,岂能看不出这诏书背后的算计?虽然觉得如此“抬举”董卓有些憋屈,但确实是眼下最务实、最稳妥的办法。
袁隗沉吟片刻,缓缓点头:“大将军老成谋国,此策……甚妥。老夫并无异议。”
杨彪也叹道:“也只能如此了。当务之急,是稳定朝局,保护陛下。”
见最重要的两位元老支持,何进心中稍安。又与众人商议了一番如何安抚群臣、稳定民心等细节,方才告辞离去。
接下来的几天,洛阳城仿佛处于一种诡异的平静之中。
新帝刘辩在何皇后(已尊为太后)和何进等人的扶持下,于灵帝灵柩前仓促即位,改元光熹。大赦天下,但人心惶惶,庆典也办得草草了事。
何进与袁隗、杨彪等人共同辅政,迅速接管了朝廷中枢的各关键部门。蹇硕已死,其麾下群龙无首的西园军被曹操、袁绍顺利接管整编。宫中的宦官势力遭到了一次清晰的清洗,张让、赵忠等人虽然暂时凭借深厚根基和太后(董太后?此处存疑,通常何皇后为太后后,董太后地位尴尬)的庇护还未被彻底铲除,但也元气大伤,暂时蛰伏起来。
那份给董卓的诏书和赏赐,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渑池前线。
正如贾诩所料,董卓接到诏书和赏赐后,果然迟疑了。
他原本打算趁着京师混乱、人心未附之际,以雷霆之势直扑洛阳,强行掌控朝廷。但如今朝廷不仅迅速确立了新帝,还对他大加褒奖,给了极高的荣誉和官职(虽然是虚衔),又送来了实实在在的赏赐犒军。更重要的是,诏书明确要求他驻军境外!
若强行进军,便是公然抗旨,撕破脸皮,从“勤王”变成了“造反”,势必引来天下讨伐。他虽拥重兵,但毕竟根基未稳,洛阳城高池深,若对方早有准备,强攻损失必然巨大。而且后方还有皇甫嵩等宿将虎视眈眈……
董卓的大帐内,他拿着那封诏书,粗黑的眉毛拧成了疙瘩。谋士李儒(历史上董卓的女婿和谋主)也面色凝重。
“岳父,朝廷此举,乃明升实抑,缓兵之计啊。”李儒道。
董卓冷哼一声:“某家岂能不知?何进那屠夫,何时变得如此狡猾?”
“听闻其新得一谋士,姓贾名诩,字文和,颇有智计,此策或许出自其手。”
“贾诩?”董卓眼中凶光一闪,“无名小卒!坏某大事!”
然而骂归骂,现实问题摆在眼前。最终,在权衡利弊后,董卓不得不暂时压下立刻进兵的冲动,决定先扎营渑池,观望局势,同时加紧派细作潜入洛阳,打探虚实,并继续暗中联络张让等宦官余党,寻找新的突破口。
洛阳这边,暂时赢得了喘息之机。
何进丝毫不敢放松,日夜与贾诩、曹操、袁绍以及诸公卿商议对策,整军备武,加固城防。
这一日,何进正在校场观看新整编的军队操练,曹操陪同在侧。
看着场中虽然队列整齐但明显缺乏实战杀气的士兵,曹操微微摇头,低声道:“大将军,恕操直言,京师之兵,久疏战阵,恐难挡西凉虎狼之师。若要抗衡董卓,非有强援不可。”
何进何尝不知?他看向曹操:“孟德有何高见?”
曹操目光闪烁:“冀州牧韩馥、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东郡太守桥瑁等,皆乃汉室忠臣,或可密诏其引兵入京,以为援手?”
何进心中一动,这似乎是历史上袁绍等人提出的建议。但他立刻想起了贾诩之前的警告:引外兵入京,无异于引狼入室,就算赶走了董卓,来了其他诸侯,难道就是好事?
他沉吟片刻,摇了摇头:“各地州牧拥兵自重,其心难测。召其入京,恐驱虎吞狼,前门拒虎,后门进狼。非万不得已,不可行此下策。”
曹操闻言,深深看了何进一眼,不再多言,只是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神色。
就在这时,一名骑士飞马奔入校场,送来一份来自并州的密报。
何进展开一看,脸色顿时变得无比难看。
密报是并州眼线发回的:董卓虽暂驻渑池,却并未闲着。其麾下大将郭汜、李傕(已从失败的洛阳之行中逃脱?或为另一将领)正大肆劫掠周边郡县,以充军资,并强行招募壮丁,扩充军队。同时,董卓派出的使者正秘密前往幽州,意图拉拢骑都尉吕布!
“吕布……”何进咀嚼着这个名字,心头蒙上一层更深的阴影。他知道这个名字意味着什么——无双的勇武和致命的背叛。
贾诩的计策,赢得了时间,却并未消除威胁。董卓这头猛虎,只是在巢穴边暂时趴下,磨砺着更加锋利的爪牙,等待着致命一击的机会。
风雨前的平静,似乎更加令人窒息了。
(第十七章完)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