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穿越何进:但我预知了死局 > 第十八章温侯贪饵,宫中暗涌
换源:


       吕布的名字,像一根冰冷的毒刺,扎在何进心头。

并州密报上的每一个字都透着西凉军扩张的贪婪和董卓毫不掩饰的野心。拉拢吕布?这简直是给一头猛虎装上翅膀!

“吕布……吕奉先……”何进喃喃自语,脑海中迅速闪过关于这个男人的所有记忆:骁勇绝伦,冠绝三军,但也见利忘义,反复无常。丁原待他如子,他却为赤兔马和金银官爵手刃义父,投靠董卓。如今历史似乎正沿着相似的轨迹滑行,只是不知道董卓这次开出了什么价码。

绝不能让他得逞!

“文和先生何在?”何进猛地转身,问向身边的王越。

“贾先生仍在东苑静室,查阅卷宗。”

何进二话不说,大步流星直奔东苑。

静室内,贾诩埋首于堆积如山的竹简与帛书之中,眉头微蹙,似乎在推算着什么。见何进急匆匆进来,他放下手中的一份并州边防图,起身相迎。

“大将军如此匆忙,可是董卓又有异动?”

何进将密报递给他:“先生所料不差,董卓虽暂驻渑池,却并未死心。他正在拉拢吕布!”

贾诩快速浏览密报,脸上并无太多意外之色,只是眼神更加深邃了几分:“吕布,并州五原郡人,骁勇异常,然其性贪而寡义,骄矜自傲。丁原以其为爪牙,却未能真正收其心。董卓若以重利相诱,此人确是大患。”

“必须阻止他!”何进斩钉截铁,“或杀,或拉拢,绝不能让他倒向董卓!”

贾诩沉吟片刻,缓缓摇头:“杀之,不易。吕布勇武,身边必有亲卫,且远在并州,难以得手。强行刺杀,若不成,反逼其速投董卓。拉拢……或可一试,但需对症下药。”

他看向何进:“吕布所求,无非四样:名、利、权、色。董卓能给的,大将军未必不能给,甚至能给得更多、更早、更‘真诚’。”

“先生的意思是?”

“立刻以朝廷名义,加封吕布为骑都尉,领并州别部司马,赏金百斤,锦缎千匹!并派一能言善辩、且与吕布有旧(或同乡)之心腹,携厚礼及任命文书,星夜兼程,赶在董卓使者之前,前往吕布营中!”贾诩语速加快,“见面之后,不必提及董卓之事,只言朝廷惜才,大将军闻其勇武,特予破格提拔,望其能为国效力,镇守边陲,将来必有重用!”

“此乃阳谋。先以朝廷大义和厚赏稳住他,满足其名利之欲。同时,暗示未来更有重用的可能,吊其胃口。吕布虽贪,却非蠢人,朝廷正朔与边地将领,孰轻孰重,他当能权衡。至少可令其迟疑观望,不会立刻倒向董卓。”

何进听得连连点头:“善!大善!何人可为使?”

贾诩略一思索:“听闻大将军麾下有一曲军侯,名曰李肃,乃吕布同乡,且口才便给,或可担此任。”

“好!就派李肃去!”何进当即拍板,“王越,立刻去办!准备厚礼文书,让李肃即刻出发,告诉他,此事若成,官升三级,赏千金!”

“诺!”王越领命而去。

安排完吕布之事,何进心中稍安,但另一重忧虑又浮上心头:“文和先生,宫中……张让、赵忠等余孽,虽暂蛰伏,然其盘踞深宫多年,根深蒂固,与董卓暗中必有勾结。彼等如同附骨之疽,不除之,我日夜难安,恐其于关键时刻再行发难!”

尤其是董太后那边,态度暧昧,始终是个隐患。

贾诩眼中闪过一丝冷光:“宫中之事,确需了断。然不宜再由大将军亲自出面强攻,需借力打力,顺势而为。”

“如何借力?顺何势?”

“陛下新丧,新帝登基,按制,先帝嫔妃,特别是曾育有皇子者,需有所安置。”贾诩语气平淡,却字字惊心,“董太后抚养皇子协,久居深宫,于礼不合。可请何太后(何皇后)以新帝名义,下懿旨,‘请’董太后移居永乐宫颐养天年。同时,以‘方便伺候’为名,将那些侍奉董太后、且与张让等过往甚密之宦官,一并‘请’往永乐宫。”

何进眼睛一亮!这是要将董太后和宦官余孽隔离起来,圈禁在一处!名义上尽孝道,实则削其羽翼,断其与外朝(尤其是董卓)的联系!

“至于张让、赵忠等……”贾诩声音压得更低,“彼等失蹇硕,又被隔离,如同无牙之蛇。然困兽犹斗,必会寻机反扑。大将军只需……稍露破绽,示之以弱,或可诱其自行跳出来。届时,再以‘惊扰太后’、‘图谋不轨’为名,一网打尽,则名正言顺,无人可指摘。”

何进抚掌赞叹:“先生真乃神鬼之谋!好!我这就去面见太后(何太后)!”

何进立刻入宫,觐见已尊为太后的妹妹何氏。

此时的何太后,经历了灵帝驾崩、蹇硕逼宫等一系列惊变,虽凤冠翟衣加身,眉宇间却多了几分惊惶和依赖。见到兄长,如同找到了主心骨。

何进将贾诩之计稍作修饰,以“为母后(董太后)颐养天年”、“避免闲杂人等惊扰圣驾”为由,劝说何太后下旨。

何太后对董太后本就心怀芥蒂,听闻能将其“请”出深宫,自然无不应允,当即以新帝名义下旨,语气“恳切”地请董太后移驾永乐宫,并点名一批“细心周到”的宦官宫人随行伺候。

旨意传到董太后宫中,自然引起轩然大波。董太后气得几乎晕厥,破口大骂何进兄妹忘恩负义,但在何进派来的“护卫”(实为监视)和“宣旨”官员的“软硬兼施”下,终究无力反抗,只能涕泣着被“请”往了位置相对偏僻的永乐宫。张让、赵忠等核心宦官虽未被直接点名,但其势力范围被大幅压缩,行动也受到严密监视,如同被关进了无形的牢笼。

初步解决了宫内隐患,何进刚松了口气,前线却再次传来紧急军情。

董卓在渑池并未闲着!其麾下大将华雄,率领西凉铁骑,以“剿匪”、“征集粮草”为名,不断蚕食、挑衅洛阳周边的河南尹等地守军,小规模冲突不断!西凉骑兵来去如风,凶悍异常,本地守军屡战屡败,求救文书雪片般飞向洛阳!

“大将军!华雄那厮猖狂至极!昨日又破我一处营寨,斩我将校!若再不反击,军心涣散,董卓铁骑恐真要兵临城下了!”袁绍怒气冲冲地找到何进,再次提出了联合各地州牧出兵的建议。

曹操则相对冷静:“华雄骁勇,西凉铁骑锐气正盛,不宜正面硬撼。可命各地守军坚壁清野,固守要点,挫其锐气。同时,或可遣一上将,引一军精兵,于险要处设伏,击其辎重,或可小胜一场,提振士气。”

何进看着舆图上华雄骑兵活动的区域,眉头紧锁。他知道,这是董卓的试探,也是压力的升级。

“孟德之言有理。”何进最终采纳了曹操的建议,“传令河南尹诸军,收缩防线,固守城邑,不得浪战。至于遣将设伏……”

他的目光扫过麾下诸将。派谁去?这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考验。

就在这时,一名小校兴奋地奔入:“报!大将军!前往并州的使者李肃回来了!正在门外候见!吕……吕布将军派了使者随行,带来了谢恩表和一封……给大将军的私信!”

来了!

何进精神一振:“快传!”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门口。吕布的态度,至关重要!

李肃风尘仆仆地走了进来,脸上带着压抑不住的喜色。他身后跟着一名并州军打扮、身材魁梧的信使。

“末将幸不辱命!”李肃单膝跪地,高声禀报,“吕将军深感大将军知遇之恩,已欣然接受朝廷封赏!此为吕将军亲笔谢恩表及呈送大将军之私信!吕将军言,愿为大将军麾下一小卒,以供驱策!”

何进强压心中激动,接过绢书。谢恩表写得冠冕堂皇,私信则略显直白,字里行间透着对赏赐的满意和对未来“重用”的期待,并隐晦表示对董卓“跋扈”的不满。

成了!贾诩的计策奏效了!至少暂时稳住了吕布!

何进心中一块大石落地,脸上露出笑容:“好!李肃,你立下大功!官升三级,赏千金!”

“谢大将军!”

袁绍、曹操等人闻言,神色各异。袁绍有些讶异于何进的手段,曹操则目光深邃,不知在想什么。

何进心情大好,看向诸将,目光最后落在一位一直沉默寡言、但眼神锐利的将领身上:“鲍信!”

“末将在!”一名中年将领出列。“本将军予你五千精骑,前往谷城一带设伏!伺机截击华雄粮队或偏师,务必打出我军的威风!”“末将领命!”鲍信抱拳,眼中燃起战意。

然而,就在鲍信领兵出发后的第三天夜里。大将军府书房。何进正与贾诩、曹操商议如何进一步利用吕布牵制董卓,王越再次悄无声息地出现,脸色无比凝重。“大将军,永乐宫那边……出事了。”“何事?”何进心中一凛。“我们安插的眼线拼死传出消息:张让、赵忠等阉党,狗急跳墙,竟欲毒害董太后,并伪造遗诏,嫁祸于何太后与大将军您!幸被我们的人及时发现,未能得逞,但董太后受惊病倒,如今永乐宫已被阉党以‘保护’为名,彻底封锁!”何进猛地站起身,又惊又怒!这群阉狗!果然不死心!竟敢行此大逆不道之事!贾诩眼中寒光一闪:“大将军,时机到了。阉党自寻死路,竟敢谋害太后(董太后),此乃十恶不赦之罪!当立刻派兵,包围永乐宫,‘救出’董太后,剿灭逆党!”曹操也立刻道:“操愿领兵前往!”何进脸色铁青,知道这是彻底清除宦官势力的最佳也是最后的机会。“好!孟德,你立刻点齐一千北军精锐,随我入宫!王越,你率卫队控制宫门通道,不得放走一人!”“诺!”夜色深沉,火把再次点亮了洛阳的宫墙。一场针对宦官集团最后力量的清剿,即将开始。而遥远的渑池,董卓的大营内,李儒也正将一份来自洛阳的密报,呈给焦躁不安的董卓。“岳父,洛阳最新消息……张让等人,似乎动手了……但,可能失败了。”董卓猛地睁开眯着的眼睛,凶光毕露:“废物!一群废物!”他站起身,如同一头被激怒的熊罴,在帐中踱步。“不能再等了!”他猛地停下,吼道,“传令下去!明日拔营!进军洛阳!某家倒要看看,谁敢拦某!”他终于失去了耐心。冰冷的洛水,即将被滚烫的铁蹄踏碎。

(第十八章完)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