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上的赞誉和不断攀升的数据,像一杯过于浓烈的酒,初尝时带来眩晕的暖意,但后劲却是灼人的焦虑。邵斯南关掉了漫画平台的页面,甚至退出了社交软件,试图将那片喧嚣隔绝在外。
工作室重归寂静,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车辆驶过湿滑路面的声音。数位板冰冷的屏幕亮着,打开的空白画布像一片巨大的、沉默的雪原,刺得他眼睛发疼。
下一话。他承诺了“故事会继续”。但他画什么?
超市抓贼的经历已经被他榨干最后一滴灵感,转化为了那意外走红的一话。难道要画时幽南如何学习使用马桶?如何区分硬币面额?还是画他们两个大眼瞪小眼,在这间拥挤的公寓里进行那些令人心力交瘁的“常识教学”?
读者想要的是《暗码追凶》,是时侦探锐利的眼神、缜密的推理、在罪案现场拨开迷雾的锋芒。他们想要的是那种几乎要冲破纸面的“真实感”。
而那种真实感,源自时幽南本身。
邵斯南的目光不由自主地飘向窗边。时幽南依旧站在那里,像一尊被时光遗忘的完美雕塑。但他的“观测”对象已经从流浪猫变成了楼下两个因为停车位而发生口角的中年男人。
邵斯南听到他极低地自语,声音冷静得像在陈述实验报告:“目标A,声调提高,面部充血,手势具有侵略性但脚步未前移,虚张声势概率较高。”“目标B,身体侧倾,目光闪烁,频繁查看手机,寻求外部支援或试图记录证据?”“冲突根源:对矩形区域的归属权认知差异。低效的争端解决方式。”
邵斯南:“……”
看,这就是问题所在。时幽南的“真实”是如此的……超现实。他的思维模式是一台高速运转的精密仪器,时刻分析、解构着这个世界,输出的结果准确却冰冷,缺乏人类该有的模糊、暖意和……故事性。
直接把他的日常观察画出来,只会制造出一个格格不入的怪胎形象,或者一部枯燥的行为分析报告。读者要的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英雄,不是一个来自异次元的逻辑怪物。
他需要故事,需要案件,需要冲突和解决。
可他去哪里找?
他难道要天天带着时幽南去街上闲逛,指望能“偶遇”凶杀案吗?还是去警察局门口蹲点,窃听莫星黎的办案进展?
后者让他打了个寒颤。莫星黎那双仿佛能洞穿一切的眼睛,他至今心有余悸。主动去招惹警方,无异于自投罗网。
焦虑像藤蔓一样缠绕上来,越收越紧。胃部的隐痛再次变得清晰。他感觉自己仿佛被架在了火上,一边是读者和林小蔓炽热的期待,另一边是才思枯竭的自己和身边这个无法直接转化为漫画素材的“灵感源泉”。
他烦躁地抓了抓头发,手指在数位板上无意义地划动着,勾勒出的线条杂乱无章,如同他此刻的心情。
“邵斯南。”时幽南的声音突然响起,打断了邵斯南的自我折磨。
邵斯南抬起头,发现不知何时,时幽南已经结束了楼下的观测,转过身,正静静地看着他。那双清澈得过分的眼睛里,似乎带着一丝……探究?
“您的呼吸频率在过去十七分三十四秒内提升了百分之二十二,手指出现了七次无目的的颤抖,并且有两次下意识的叹息。”时幽南平静地陈述着他的观察结果,“根据数据库比对,这与‘创作受阻’、‘焦虑’、‘压力过大’的生理及行为表征吻合度达到89%。请问,是遇到了无法逻辑解决的叙事构建难题吗?”
邵斯南张了张嘴,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回答。被如此精准地“诊断”出困境,让他有种无所遁形的尴尬,甚至是一丝被冒犯的感觉。
“……差不多吧。”他最终含糊地应道,避开了时幽南的视线,“没什么,创作就是这样,时常会卡住。”
“卡住。”时幽南重复了一遍这个词,像是在分析一个陌生概念,“逻辑阻塞。原因是什么?数据输入不足?模型构建错误?还是输出接口故障?”
邵斯南差点笑出来,但那笑容比哭还难看。“都不是。是……没有‘素材’。”他叹了口气,破罐子破摔地比划了一下,“你看,时大侦探,你不能指望我天天画你怎么研究流浪猫和邻居吵架。读者要看案子,真正的案子。”
“案子。”时幽南的目光微微闪动了一下,似乎这个词触发了他核心的设定程序,“需要犯罪事件作为叙事基础。”
“对!犯罪事件!不是鸡毛蒜皮!”邵斯南有些自暴自弃地强调,“可我们现在去哪里找?难道要……”
他的话顿住了。
一个极其大胆、极其疯狂、极其危险的念头,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瞬间照亮了他混沌的脑海,也让他浑身血液几乎冻结。
——难道要自己去“制造”一个观察对象?
这个想法如此邪恶,如此悖逆,让他瞬间出了一身冷汗。他猛地摇头,试图将它甩出去。
但思维的闸门一旦打开,暗流便汹涌而出。
他不需要自己去犯罪。那太愚蠢,太直接,代价也无法承受。
但是……这座城市每天都会发生那么多事。阳光照不到的角落,有多少隐秘正在发生?有多少未被察觉的恶意在悄然滋生?
莫星黎上次来访时,公文包里不小心滑落的那张纸……上面似乎印着几个本市悬案的摘要和编号……就那样被他随手塞了回去。当时邵斯南全部心神都在如何应付警察上,根本无暇他顾。
现在,那些模糊的字眼却突然变得清晰起来。
还有网络……那些本地论坛的都市传说版块,那些充斥着流言和真假难辨信息的角落……里面是否藏着被忽略的真相碎片?
如果……如果他不再被动地等待灵感砸中脑袋?
如果他主动出击,利用时幽南这台“人形自走真相分析仪”,去挖掘那些沉淀在档案袋里、或是漂浮于网络迷雾中的未解之谜呢?
将它们作为“素材”,由时幽南进行逻辑分析和推理(哪怕只是基于有限信息的侧写),再由他进行艺术化的改编和呈现……
《暗码追凶》将不再是个人经历的记录,而会成为……一把试图撬开现实谜题的钥匙?
这个想法让他兴奋得战栗,也恐惧得指尖发冷。
他是在玩火。而且是在一个装满炸药的仓库里玩火。
一旦开始,他就再也无法回头。他将真正地、主动地带着时幽南踏入那片灰色地带,游走在真相与虚构、调查与越界的边缘。
莫星黎会怎么看?如果被他发现,一个漫画家在私下“调查”警方的悬案……
那些潜在的、隐藏在暗处的罪犯会怎么看?如果这部漫画,不小心触碰了某些不该触碰的秘密……
还有那个可能存在的、正在模仿他漫画的纵火犯……如果他的新故事,再次“巧合”地预言了什么……
邵斯南感到一阵眩晕,心脏狂跳不止。
他抬起头,看向时幽南。后者依然安静地等待着,似乎在等他这个“创造者”做出最终的决策,提供下一步的“指令”。
时幽南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大的非常规武器。而他邵斯南,正握着这把武器的启动开关。
是继续龟缩在安全但毫无生气的壳里,等待热度慢慢消退,重新变回那个无人问津的漫画家?还是抓住这唯一的机会,赌上一切,利用这不可思议的“馈赠”,去绘制一幅前所未有的、游走于虚实之间的《暗码绘卷》?
邵斯南的呼吸变得粗重起来。他看着数位板上那片刺眼的空白,仿佛看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未来在同时闪烁。
最终,他深吸一口气,手指缓缓收紧,握成了拳头。
恐惧依然存在,但一种更强烈的、近乎偏执的创作欲和探究欲,压倒了它。
他看向时幽南,声音因为下定了决心而微微沙哑,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幽南。”“嗯?”“我们来……找点‘真正’的事情做。”
窗外,乌云悄然汇聚,似乎预示着一场新的风雨即将来临。
而工作室里,一场指向未知深渊的冒险,刚刚拉开了序幕。
---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