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罗真人道:“弟子,你以前学的法术又和高廉的一样。我现在专门传授给你‘五雷天心正法’,依此而行,可以救宋江,保国安民,替天行道。你的老母,我会派人早晚看望,不用担心。你本来也是上应天上星辰,因此暂时答应你去走一趟;但是切记一定要专持从前的学道之心,不要被人欲所动摇,误了自己脚下的大事。”
宋清:罗真人这句话,哲理性很强。
公孙胜跪受了法诀,就和戴宗、李逵拜辞了罗真人,别了众道伴下山。回到家中,收拾好了宝剑二口,还有铁冠、道衣等东西,拜辞老母,离山上路。
走了三四十里路程,戴宗道:“小可先去报知哥哥,先生和李逵在大路上来,到时候我再来接你们。”
公孙胜道:“正好,贤弟先去报知,我们也加快速度过去。”
戴宗吩咐李逵道:“在路上小心伺候先生,只要有些差池,我就让你受苦。”
李逵道:“他和罗真人一样会法术,我怎么敢轻慢了他!”戴宗拴上甲马,作起“神行法”来,就先去了。
话说公孙胜和李逵两个离开了二仙山九宫县,在大路上走,到晚上就找客栈睡觉。李逵惧怕罗真人的法术,非常小心的伺候公孙胜,哪里敢使性子。
两人走了三天,来到一个地方,地名叫做武冈镇,只见街市上人流密集。公孙胜道:“这两天在路上走得困倦,买碗素菜素酒,吃了再走。”
李逵道“也好。”
宋清:差点肉。
看见驿路旁有一个小酒店,两个人去店里坐下。公孙胜坐了上首,李逵解了腰包,在下首坐下,叫小二快点打酒,就安排些素菜来吃。公孙胜道:“你这里有什么素点心卖?”
小二道:“我店里只卖酒肉,没有素点心,街口那边有家人卖枣糕。”
李逵道:“我去买些来。”就在包裹取了铜钱,直到市镇上去买了一包枣糕。
李逵正要回来,只听见路旁侧面,有人喝采道:“好力气!”
李逵一看,只见一群人围着一个大汉,拿个铁瓜锤在那里耍,众人看了喝采。李逵看那大汉,只见七尺以上身材,脸上有麻点,鼻子上一条大路。李逵再看那铁锤,约有三十来斤。那汉使得高兴,一瓜锤就打在压街石上,把那石头打得粉碎,众人又喝采。
李逵忍不住,就把枣糕揣在怀里,就来拿那铁锤。那汉喝道:“你是什么鸟人,敢来拿我的锤!”
李逵道:“你使得什么鸟好,让众人喝采!看了倒是弄脏我的眼睛!你看老爷使一回让众人看。”
那汉道:“我借给你也行,你要是使不动,先吃我一顿脖子拳再说!”
李逵接过瓜锤,好像玩个小铁球一样,使了一会儿,轻轻放下,脸不红,心不跳,口不喘。那汉看了,倒身就拜,说道:“愿求哥哥大名。”
宋清:李逵也能招小弟了。
李逵道:“你家在哪里住?”
那汉道:“只在前面就是。”带着李逵到一个地方,只见一把锁锁着门。那汉拿钥匙开了门,请李逵到里面坐好。李逵看他房里都是铁砧、铁锤、火炉、钳、凿等工具,寻思道:“这人必是个打铁的匠人,山寨里正用得着,为什么不叫他也去入伙?......。”
李逵又道:“汉子,你通个姓名,让我知道。”
那汉道:“小人姓汤,名隆,父亲原来是延安府的知寨官,因为擅长打铁,得到在老种经略相公帐前做事。近年父亲在任上去世,小人贪赌,流落在江湖上,因此留在这里打铁度日。最喜欢使枪棒,因为自己浑身有麻点,大家都叫小人‘金钱豹子’。敢问哥哥高姓大名?”
李逵道:“我就是梁山泊好汉,黑旋风李逵。”
汤隆听了又拜道:“经常听见哥哥威名,没想到今天偶然得遇!”
李逵道:“你在这里,什么时候能够发迹!不如跟我上梁山泊去入伙,让你也做个头领。”
汤隆道:“要是哥哥不弃,肯带携兄弟,愿为哥哥鞍前马后。”就拜李逵为兄,李逵就认汤隆为弟。
汤隆道:“我又没有家人伙计,和哥哥一起去市镇上喝三杯淡酒,以表结拜之意。今晚先睡一夜,明天早上就走。”
李逵道:“我有个师父在前面酒店里,等我买枣糕去吃了就走,耽搁不得,只能现在就走。”
汤隆道:“为什么这样着急?”
宋清:上午还是出色的铁匠,下午就是梁山强盗,是有点着急。
李逵道:“你不知道。宋公明哥哥现在在高唐州那边厮杀,就等我这师父过去救应。”
汤隆道:“这个师父是谁?”
李逵道:“你先别问,快去收拾。”
汤隆急急忙忙捆了包裹、盘缠、银两,戴上毡笠,挎了口腰刀,提条朴刀,弃了家中的破房旧屋、粗重家具,跟着李逵,直到酒店里来见公孙胜。
公孙胜埋怨道:“你为什么去了这么久?再来迟点,我就像之前一样回去了!”
李逵不敢回话,带汤隆拜了公孙胜,细细说了结义一事。公孙胜听说他是打铁出身,心中也高兴。李逵取出枣糕,叫小二拿去整理。三个一起喝了几杯酒,吃了枣糕,算了酒钱。李逵、汤隆各背上包裹,和公孙胜离开了武冈镇,一路往高唐州去。
三个在路上没什么话,大概走了三分之二的时候,那天上午恰好遇见戴宗来接。公孙胜见了大喜,连忙问道:“最近战况如何?”
戴宗道:“高廉那家伙最近箭伤恢复了,每天都带兵来挑战。哥哥坚守不敢出敌,就等先生到来。”
公孙胜道:“这个容易。”
李逵又领汤隆拜见了戴宗,说了详细情况。四人一处奔高唐州去。离寨大约五里远,早有吕方、郭盛带一百余军马来迎接。四人都上了马,一同到寨。宋江、吴用等人出寨迎接。
各施了礼,摆了接酒风,叙问离别之情,请进中军帐里。众头领也来庆贺。李逵带着汤隆去参见宋江、吴用和众头领等人。大家都见了面,寨中就先做个庆贺宴席。
第二天,中军帐上,宋江、吴用、公孙胜商议怎么破高廉。公孙胜道:“主将传令,先让大家拔寨而起。看敌军如何,小弟自有处置。”
当天宋江传令各寨军马一起起身,直抵高唐州的城边上,安营扎寨。第二天早上四五点就开始做饭,军人都披挂好衣甲。宋公明、吴学究、公孙胜三人骑马直到军前,摇旗擂鼓,呐喊筛锣,杀到城下去。
再说知府高廉在城中箭伤己痊,隔夜探子来报知宋江军马又来了,早晨都披挂了衣甲,就开了城门,放下吊桥,带领三百神兵和大小将校出城迎敌。
两军渐近,旗鼓相望,各自摆开阵势。两边阵里真是“花腔鼍鼓擂,杂彩绣旗摇”。宋江这边阵门打开的地方,分出十骑马来,雁翅一样摆开在两边。左手边五将:花荣、秦明、朱仝、欧鹏、吕方;右手边五将:林冲、孙立、邓飞、马麟、郭盛;中间三个总军主将,三骑马出到阵前。
宋清:先别管能不能打,这个卖相就很不错。
在看对面,金鼓齐鸣,门旗打开的地方,也有二三十个军官,簇拥着高唐州知府高廉出到阵前,立马门旗之下,厉声喝骂道:“你那水洼草贼!既然有心要来厮杀,一定要见个输赢!跑的不是好汉!”
宋江问一声:“谁人出马,立斩此贼?”
小李广花荣挺枪跃马,直到战场中间。高廉见了,喝问道:“谁给我去取此贼人头?”那统制官队里走出一员上将,叫做“薛元辉”,使两口双刀,骑一匹劣马,飞奔到战场中间,来战花荣。两个在阵前斗了数合,花荣拨回马,往本营就跑。薛元辉纵马舞刀,尽力来追。只见花荣稍微带住了马,拈弓取箭,扭转身躯,只一箭,就把薛元辉头重脚轻射下马去。两军见了一起大喊起来。
高廉在马上见了大怒,赶紧到马鞍前,取下那块聚兽铜牌,用剑去打。刚敲了三下,只见神兵队里卷起一阵黄砂来,罩得天昏地黑,日月无光。又传出一大片叫喊声,豺狼虎豹怪兽毒虫就在这黄砂里面卷了出来。
众军正要往回跑,公孙胜在马上早就抽出那一把“松文古定剑”来,指着敌军,口中念念有词,喝声道:“疾!”只见一道金光射过去,那伙怪兽毒虫就都在黄砂中乱纷纷落在阵前。
众军人去看的时候,原来都是白纸剪成的虎豹走兽,黄砂都荡散了,吹不起来。宋江看了,鞭梢一指,大小三军一齐掩杀过去,只见人亡马倒,旗鼓交横。高廉急忙指挥神兵退走进城。宋江军马追到城下,城上急忙拽起吊桥,关上城门,擂木、炮石如雨点一样打了下来。宋江叫先鸣金收兵,收聚军马扎寨,整点人数,大获全胜,回帐称谢公孙先生神功道德,随即赏劳三军。
第二天,宋江分兵四面围城,尽力攻打。公孙胜对宋江、吴用道:“昨夜虽然杀败敌军大半,但是我看见那三百神兵退到城里去了。今天我们攻击得紧,那家伙夜里必来偷营劫寨。今晚我们可以把军队集合在一个地方,到夜深,再分到四面埋伏。在这里就假装扎下寨栅,让众将只要听见霹雳响,看见寨中起火,就一起进兵。”传令下去后,当天攻城到下午四五点,都收四面的军兵回寨,又在营中大吹大擂喝酒。眼看天色渐晚,众头领暗暗分拨开去,四面埋伏好。
话说宋江、吴用、公孙胜、花荣、秦明、吕方、郭盛上土城坡等候。当天夜里,高廉果然点起三百神兵,背上各带了铁葫芦,在里面装着硫磺焰硝、烟火药料;各人都拿着钩刃、铁扫帚,嘴里都衔着芦哨。
大概晚上十点左右,大开城门,放下吊桥,高廉当先,带着神兵前进,背后再带三十余骑,奔杀前来。离寨不远的时候,高廉在马上作起妖法,一会儿就黑气冲天,狂风大作,飞砂走石,播土扬尘。三百神兵拿出火种,在那葫芦口上点着,一声芦哨齐响,黑气中间,火光罩身,大刀阔斧,滚进寨里去。
宋清:大场面,毕竟是玄幻世界,我已经见怪不怪了。
高埠那里,公孙胜仗剑作法,在空寨里面平地上“刮刺刺”起个了霹雳。三百神兵正要停下来,只见那空寨中起了火,火焰乱飞,上下通红。无路可走。四面伏兵又一起冲过来,围了寨栅,黑烟里也能看见。这三百神兵没有跑掉一个,都被杀在阵里。
高廉急忙带了三十余骑奔走回城。背后又有一支军马追过来,乃是豹子头林冲。眼看快要追上了,急忙叫人放下吊桥,高廉只带了八九骑进城,其余全被林冲连人带马生擒了去。高廉退到城中,就把百姓全喊上城墙去防守。高廉兵马、神兵被宋江、林冲杀个干净。
第二天,宋江又带兵马四面围城攻打。高廉寻思:“我这么多年才学成的法术,没想到今天被他破了!像这样怎么办才好?...。”只得叫人去邻近州府求救。急急修书二封,让送到东昌、寇州,“这两个地方离我不远。而且这两个知府都是我哥哥提拔的人,让他们星夜带兵来接应。”派了两个帐前统制官,拿着书信,放开西门,杀了出去,往西夺路去了。
众将正要去追赶,吴用传令:“先放他出去,我们可以将计就计。”
宋江问道:“军师怎样施展?”
吴学究道:“城中兵微将寡,所以他去求救。我这里可以安排两支人马,假装是救应的军兵,在路上混战。高廉必然会开门助战,顺势就可以夺城,再把高廉引到小路,必然擒获。”宋江听了大喜,令戴宗回梁山泊再取两支军马,分成两路而来。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