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短篇小说 > 奉旨摸鱼,天下无敌 > 第30章 晁盖救刘唐
换源:


       此时天色还早,大概才凌晨四点左右。雷横道:“我们先押这家伙去晁保正的庄上,要些点心吃了,再押去县里审问。”一行众人就都跑到这“晁保正”的庄上去。

原来那东溪村的保正姓晁,名盖,祖上是本县本乡的富户,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识天下的好汉,只要有人来投奔他的,不论好歹,就留在庄上住;如果要走的时候,又拿银两资助他起身;最爱刺枪使棒,自己也是身强力壮,不娶妻室,终日只是打熬筋骨。

宋清:练武和史进有一拼,花钱和柴进有一拼,又强又有钱,惹人羡慕。

郓城县管下东门外有两个村坊:一个东溪村,一个西溪村。两个村只隔着一条大溪,当初这西溪村常常闹鬼,白天都会迷人下水,沉在溪里,村民无可奈何。有一天,一个僧人在这里经过。村中人给他说了这件事。僧人指个门路,让他们用青石凿个宝塔,放在一个地方,就可以镇住溪边。只是这样一来,西溪村的鬼都被赶到东溪村去了。那时晁盖得知了,大怒,从溪里走了过去,把青石宝塔独自夺了过来,在东溪边放下。因此,人门都称他做“托塔天王”晁盖。不光独霸在那周边村坊,连江湖都传说着他名字。

那天早上,雷横带着士兵,押着那汉来到庄前敲门。庄里的庄客听了,赶快报给保正。此时晁盖还没有起床,听庄客报说是雷横来了,慌忙叫打开门。庄客开了庄门,众士兵先去把那汉子吊在门房里。雷横自己带引了十多个头目进到草堂上坐下。晁盖起来接待,动问道:“都头到这里,是有什么公干吗?”

雷横答道:“奉知县相公钧旨,命我和朱仝两人带领部下士兵,前往乡村各处巡捕贼盗,因为走路太多有些力乏,想要休息一下,就到贵庄打扰。没想到惊了保正安寝。”

晁盖道:“这个何妨。”赶紧叫庄客安排酒食款待,先拿酒来喝。

晁盖动问道:“在敝庄有没有抓住个把小贼?”

雷横道:“刚才在前面的灵官殿上,有个大汉在那里睡着了。我看那家伙不像是良善君子,一定是喝醉了,就在那里睡着。我们拿绳子绑了,本来想立刻就押去县里见官,一来太早了点,二来也要让保正知道这个事情,就怕以后父母官问到的时候,保正也好回答。这个贼现在就吊在贵庄的门房里。”

晁盖听了,记在心里,称谢道:“多亏都头通报。”

一会儿,庄客捧出杯盘酒食。晁盖说道:“这里不好说话,不如去后厅轩下坐一会儿。”就叫庄客在里面点起灯烛,请都头到里面喝酒。晁盖坐了主位,雷横坐了客席。两个坐好,庄客摆下果品菜食,又给二人倒酒。晁盖又叫拿酒给众士兵喝,庄客请了众人,都带去廊下客位里款待,大盘肉、大碗酒,款待众人吃喝。

晁盖一边陪着雷横喝酒,一边自己在肚子里寻思:“村中有哪个小贼被他抓了?我先自己去看看是谁。”陪着喝了六七杯酒,就叫家里的一个主管过来,吩咐道:“陪奉都头坐一坐,我去洗个手就来。”那主管就陪侍着雷横喝酒。

晁盖自己去里面拿了个灯笼,直到门楼下一看,士兵们都去喝酒了,没有一个在外面。晁盖就问看门的庄客:“都头抓到的贼,吊在哪里?”

庄客道:“在门房里关着。”晁盖去推开门打眼一看,只见高高的吊起那汉子在里面,露出一身的黑肉,下面露着两条黑毛腿,光着一双脚。

晁盖拿灯照那人的脸仔细一看,只见此人紫黑色国字脸,鬓边有一片红色胎记,上面长了一片黑黄毛。晁盖就问道:“汉子,你是哪里人?我在村中没有见过你。”

那汉道:“小人是远乡的客人,来这里投奔一个人,没想到他们却把我抓来当贼。我是冤枉的。”

晁盖道:“你来我这村中,想投奔谁?”

那汉道:“我来这村中投奔一个好汉。”

晁盖道:“这好汉叫做什么?”

那汉道:“他叫做晁保正。”

宋清:晁盖的威名,恐怖如此。

晁盖道:“你来找他有什么事?”

那汉道:“他是天下闻名的义士好汉,现在我有一场富贵,要告诉他知道,因此而来。”

晁盖道:“你先停一下,我就是晁保正。如果要我救你,你只要认我做娘舅亲戚。一会儿我送雷都头出来的时候,你就叫我做阿舅,我就认你做外甥。你就推说四五岁的时候就离开了这里,今天就是来找阿舅。因此认不得。”

那汉道:“如果能得到保正救命,深感厚恩。多谢义士提携!”

当时晁盖提了灯笼自己出来,仍旧把门拽上,急忙到后厅来见雷横,说道:“真是怠慢了都头。”

雷横道:“多有打扰,是我失礼了。”两个又喝了几杯酒,只见窗子外面有光照进来。雷横道:“马上就天亮了,小人告退,好去县中点卯。”

晁盖道:“都头有事在身,不敢久留。以后如果再到敝村公干,一定要来走一趟。”

雷横道:“日后一定再来拜望,请保正免送。”

宋清:不送都不行了。

晁盖道:“那我就送到庄门口。”

两个一起走出去,那伙士兵都吃了酒食,喝得饱了,各自拿了枪棒,就去门房里押了那汉,背剪绑着,带出门外,晁盖见了,说道:“好个大汉!”

雷横道:“这家伙就是灵官殿里捉到的贼。”

说还没说完,只见那汉大叫一声:“阿舅!救救我!”

晁盖假装看他一看,喝问道:“哎呀,这家伙不是王小三吗?”

那汉道:“我就是。阿舅救我!”

众人吃了一惊。雷横就问晁盖道:“这人是谁?为什么偏偏认得保正?”

晁盖道:“他就是我的外甥王小三。这家伙怎么在庙里睡觉呢?他就是家姐的孩儿,从小在这里长大,四五岁的时随姐夫和家姐上南京去住,一去就过了十多年。这家伙十四五岁的时候,又来玩了一趟,跟个南京客人来这里贩卖东西,后来就再也没有见过面。经常听人说这家伙不成器,也不知道为什么在这里!小可本来也认不得他,只因为他鬓边有这一片朱砂记,因此隐隐认得。”

晁盖喝道:“小三!你为什么不直接来见我,反而到村里做贼?”

宋清:顺水推舟,妙。

那汉叫道:“阿舅!我从来没有做贼!”

晁盖喝道:“既然你没有做贼,为什么抓你到这里?”夺过士兵手里的棍棒,劈头劈脸就打。

雷横和众人赶紧劝道:“先不要打,听他说完。”

宋清:借力打力,妙。

那汉道:“阿舅息怒,先听我说。自从十四五岁时来玩过一次,如今已经是十年了!昨天夜里路上多喝了一点酒,不敢来见阿舅,就打算先去庙里睡醒了,再来找阿舅。没想到被他们不问事由,把我抓了!我真的没有做贼!”

晁盖拿起棍来又要打,口里骂道:“畜生!你为什么不直接来见我,非要在路上贪图这口黄汤!我家里没有给你喝?真是丢死人了!”

宋清:问题已经从“是不是贼”,变成了“喝不喝酒”,妙。

雷横劝道:“保正息怒。令外甥确实没有做贼。我们见他这么大一条大汉,在庙里睡得蹊跷,而且面生,又不认得,因此怀疑,就抓了他来这里。如果早点知道他是保正的外甥,一定不会抓他。”

又唤士兵:“快解了绑他的绳子,放还保正。”

众士兵当时就解了那汉。雷横道:“保正休怪,早知是令外甥,也不会这样,真是非常得罪。小人们回去了。”

晁盖道:“都头先别走,请到小庄,我还有话说。”

雷横放了那汉,一起再进草堂里去,晁盖取出十两花银,送给雷横,说道:“都头,休嫌轻微,望赐笑纳。”

宋清:这是送个人情兼封口费啊,妙。

雷横道:“不应如此。”

晁盖道:“如果都头不肯收受,那就是心里在责怪小人。”

雷横道:“既然是保正厚意,那就先收了。改日再来报答。”晁盖叫那汉拜谢了雷横。

晁盖又取些银两赏了众士兵,再送出庄门外。雷横告别了晁盖,带着士兵走了,此时雷横的头像不动弹了,胎记大汉的头像开始闪烁。

晁盖又和那汉到后轩下,取几件衣服给他换了,又取一顶头巾给他戴了,就问那汉姓名,何方人氏。那汉道:“小人姓刘,名唐,祖贯东潞州人氏;因为在鬓边有这片朱砂记,大家都叫小人‘赤发鬼’。特地送一场富贵来给保正哥哥,昨夜太晚了,因此醉倒在庙里,没想到被这帮家伙捉住,绑了来。今日幸得哥哥搭救,哥哥请坐好,受刘唐四拜。”

宋清:这刘唐看起来智力一般,战力也不行,成名居然是因为胎记?恐怕得继续观察。

刘唐拜完,晁盖道:“你之前说,送一场富贵给我,富贵现在在哪里?”

刘唐道:“小人自幼闯荡江湖,去过很多地方,最喜欢结识天下好汉。以前就经常听闻哥哥大名,没想到有缘得遇。以前见过山东河北做私商的,很多都曾经投奔过哥哥,因此,刘唐肯说这话。——只有这里没有外人,才能倾心吐胆的对哥哥说。”

晁盖道:“这里都是我的心腹,但说无妨。”

刘唐道:“小弟打听得北京大名府的梁中书,收买了十万贯金珠宝贝玉器等物,要送上开封给他丈人蔡太师庆贺生日。去年他也送了十万贯的金珠宝贝,来到半路上,不知被谁打劫了,至今也没抓到。今年又收买了十万金珠宝贝,在这几天就要安排起程,要赶这六月十五的生日。小弟想这些都是不义之财,取之何碍?就想商议个办法,到半路上去取了。天理知之,也不为罪,听说了哥哥大名,大家都说哥哥是个真男子,武艺过人。小弟不才,也颇学得些本事,别说三五个汉子,就是面对一二千人的骑兵,只要拿条枪,我也不怕他。倘蒙哥哥不弃,情愿相助一臂之力。不知哥哥心下如何?”

宋清:抢劫就抢劫,满嘴道义干什么。就你这鸟样,单挑一二千骑兵?满嘴跑火车,也不怕大风闪了舌头。

晁盖道:“可以!既然你来到这里,想必经历了不少艰辛,先去客房里休息一会儿。待我从长计议,日后再说。”晁盖叫庄客带刘唐到廊道客房里休息。庄客带着刘唐到了房中,也自己去忙活了。

刘唐在房里嘀咕道:“我是为什么遭受了这罪?多亏晁盖帮忙,才从这件事解脱了。只是凭什么雷横那家伙,平白无故地要陷害我做贼,还把我吊了一夜!我想那家伙应该还没有走远,我不如拿条棒追上去,把那帮家伙全部打翻,再夺回那些银子还给晁盖,也能出一口恶气。此计大妙!”

宋清:这傻叉行走江湖,恐怕全凭运气,不然,坟头草都一丈高了。

刘唐就出了房门,在枪架上拿了一把朴刀,就出了庄门,大踏步往南追去。此时天色已明,很快就看见雷横带着士兵,慢慢地走着。

刘唐追上去,大喝一声,“嘿!那都头不要跑!”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